“巾帼利箭”,有多厉害(2图)

发布时间:2019-06-20 09:2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20日 12 版 | 查看:763次


某型防空导弹实弹发射。

女子导弹连的女兵们。

  盛夏,相思江畔、奇峰山下战车驰骋,一场防空演练正如火如荼进行。“兵器展开!”指挥员一声令下,只见一群身手不凡的女兵飞身跳下战车,支腿调平、启动天馈系统、导弹起竖,一连串动作娴熟自如,一条条空情数据通过组合面板直达武器系统的火力末端,一张庞大的“天网”正徐徐铺开。

  这群女兵是陆军第75集团军某防空旅女子导弹连官兵。作为陆军首支女子导弹战斗连队,她们不仅人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还练就“战斗减员操作”,一人身兼多个号手操作的过硬本领。

  2013年3月,陆军首支女子导弹连在该旅组建。这是一支伴随着强军目标应运而生的连队,这是一支习近平强军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的连队,这是一支瞄准实现强军梦不断冲锋的连队。6年来,连队演绎了“不让须眉、不畏强敌、不辱使命”的巾帼传奇,连续6年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2015年3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先后涌现出十九大代表何清清、“塔山先锋”张意云、“战区精兵”范文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享誉全军的防空精锐,被誉为“巾帼利箭”。

  “训练越是辛苦,连队越是能留人”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5月6日晚,结束一天的紧张训练,连队按计划例行组织“理论班务会”,学习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随后,女兵们纷纷登台针对学习内容谈心得体会。6年来,她们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学习习惯。

  连队组建之初就把理论学习作为推动合心合力合拍的有力抓手,在创新开展“理论班务会”的同时,抓“读书批注”,做“学习导图”,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在连队,每天“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每周“学习一篇文章、掌握一个观点、剖析一种现象、解决一个问题”成为风尚,这些法宝总能在困难的时候给她们带来力量。

  战士尚家伊转岗前是话务员,新岗位是难度系数极高的搜索指挥车主操作手,这项工作不仅要保证搜索目标时车体的平衡和稳定,还需要面对一个有300多个按钮的复杂系统,她一度想过要放弃。其实,想打退堂鼓的不止她一个,连队列装的导弹装备有10多个分系统,光理论书籍就有厚厚几十本,要完成上级“列装当年就形成战斗力”的目标谈何容易!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连队“理论班务会”上,大家边交流学习边相互鼓劲:一定要完成上级的目标,用手中的导弹打掉所有的质疑!

  这群女兵很快就表现出了极认真、能吃苦、领悟快的优势。那段时间,尚家伊和战友们一起学理论、钻装备、研训法,在狭小的装备方舱里,反复对着各类按钮、电路板认真识练,到最后“甚至闭着眼睛都知道那些按钮的位置,按下它有什么用,哪个灯会亮”。

  3个月,她们熟练掌握专业操作;7个月,首次参加实弹射击,面对高速靶机,全部命中目标,这表明连队已初步形成战斗力。

  战斗力初步形成并不是结束,而是意味着新的开始。连队作为陆军首支女子导弹连,官兵们承受着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训练越是辛苦,连队越是能留人。”连长姚璐遥后来总结说,连队作为主战装备战斗单元,训练内容多、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但今年21名满服役期战士,个个申请留队,留队意愿高达100%。一个有凝聚力、吸引力的连队,不仅需要理性的理论武装,还需要长期的理论滋养,信仰的力量在凝聚着这个集体。

  尚家伊家庭条件较好,她本想在部队锻炼两年,然后回到熟悉的城市成家立业、相夫教子。退伍时,家里都给她找好了工作,但作为搜索指挥车主操作手,尚家伊是关键技术岗位骨干,连队很希望她留下继续发光发热。

  最终,她毅然选择了留队。在后来的对抗演练中,尚家伊和战友一同与蓝军“金头盔”过招,带领大家3次临机调整对抗方案,成功击落靶机,创下该型导弹实弹射击全军纪录。2017年,因工作表现突出、训练成绩优异,尚家伊被保送提干。

  导弹呼啸而出,直扑靶机

  2015年,连队首次赴西北大漠参加演习,接受“沙漠地域组织战场机动”“复杂电磁环境下抗击模拟巡航导弹”等险难课目的考验。陆空对抗阶段,和空军互为“对手”,展开“背对背”对抗演练,她们多次“命中”模拟靶机,大家都感觉打得不错。

  不料,在复盘检讨中,导演部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她们30余个问题,最终判定她们的“战果”为无效抗击。这一结果给女兵们当头一棒,“败走麦城”的教训刻骨铭心。回撤返营后,连队“一班人”痛定思痛,专门召开复盘分析会,深入研究对策,举一反三查找不足。

  她们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结合新型导弹战技性能,研究总结了“远距散部、多源同搜、综合防抗、适距拦截”“滤波降噪、组网火控”“条件反射式综合抗干扰”“反辐射导弹诱饵巧避防空兵最大空中威胁”等多项战法。

  次年,连队再次与空军“交手”,对方是全军唯一一支专业化蓝军部队,其中有5名飞行员是“金头盔”获得者,在连续3个波次的对抗中,女兵们从容应对,数次临机调整对抗方案,次次成功“命中”模拟靶机。

  2016年年初,连队换装某新型导弹,不到8个月时间,就收到上级赴西北大漠演习的通知。一到演训场,没来得及歇口气,连队就紧张地展开射击准备,随时迎接来犯的“敌机”。

  雷达刚开机,目标就若隐若现地显示在屏幕上,高度迅速降至100米以下,搜索指挥车操作手范文佳双手快速操纵着按钮,把目标盯得死死的。

  “电压不稳,目标丢失!”雷达屏幕刷刷闪烁,由于跟踪制导车发射功率飘忽不定,无法稳定跟踪到目标,达不到射击条件,首次赴西北大漠实弹射击,眼看就要遭遇“滑铁卢”。时任连长何清清心中很快有了解决方案。

  “启动G2,重新搜捕目标!”何清清清晰准确地下达口令,女兵们快速更换雷达,重新锁定跟踪目标,在目标快消失的一刻,导弹呼啸而出,直扑靶机,一举创造了击落超低空高速靶机的纪录。

  这次演习完全按实战要求,全程靶标不试航、不固定航路,不经临战训练,直接组织实弹射击,之所以能经受住全新的考验,得益于连队官兵脑海中牢固的战斗力标准、对手中装备的熟练操作,能从容面对战场上的“不确定”。

  6年来,连队主动探索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重难点课题,从难从严摔打部队,苦练作战技能,研究创新战法,3项导弹实射破全军纪录,4项战法训法创新被上级推广。

  创造了多项全军纪录

  2017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步伐,连队编制压缩,由原来的两个火力单元变为一个火力单元,另外一个火力单元调整到男兵连,以前是自己唱独角戏,现在每天都和男兵同台竞技,这样的调整给女兵连注入了新的活力。

  “调整之初大家有点看不起男兵连,因为他们的专业都是我们教的,总觉得徒弟不如师傅。”何清清说,变化源自一次男女兵对抗赛。在旅队统一组织下,两个连队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拼,何清清心想:这次我们必赢!

  比赛开始后,女兵连一直领先,眼看就要打败男兵,不料在最后“架设高架天线”课目中,男兵连扳回一局,最后双方打了个平手。

  “刚开始还有点想不通,但是不得不承认,女兵在体能上有先天的劣势,我们需要创新转型,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何清清开始思考,怎么利用好男兵连这块“磨刀石”,把自己的手中的“利箭”越磨越利。

  转型不仅是装备的更新、编制的调整,更需要思维的转变。一些官兵在摸索训练中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老旧思维。在编制体制调整后的第一次营战术合练中,老旧经验全部失效。连队官兵从教训中醒悟:“观念代差”比“装备代差”更致命!

  越是重组重塑,越要敢于创新;越是新质战斗力建设,越要勇于突破。“目标搜索与跟踪”课目是新装备训练的一大难点,为练就一双“鹰眼”,她们常常在雷达屏幕前一盯就是五六个小时,许多人练得眼睛发红、直流眼泪;针对新装备训练数据欠缺,她们抓住点滴时间,对每一项数据进行反复试验,编写出近10万字的《雷达反干扰经验总结》,填补了相关数据空白。在战法训法创新活动中,为算准一个数据、练快一个动作,她们还对已成型的战法8次进行“回炉”完善。

  一次在友邻空军单位联合驻训场,女兵们主动向男兵发起了挑战。她们依托空军训练的飞机,作为模拟攻击目标,进行发射专业的协同训练。返航飞机刚一进入雷达火力探测范围,考核就开始了。听到命令,女兵们迅速打开车控面板,打开主泵,打开压力,加速发射车调平,关开锁泵,导弹起竖,精度控制在正负5分以内,完成导弹托架下放,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时间稳稳卡在1分37秒。而对面的男兵还在紧张地奋战着,很显然,女兵们稳稳地赢得了比赛。

  发射专业的大纲考核标准规定,3分半优秀,4分良好,4分半及格,女兵们将训练成绩练到了两分钟以内,比大纲规定还缩短了1分多钟,没有日复一日的练习,没有千百遍的配合协同,就不会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

  但打败男兵不是终极目标,超越自己才是“武林高手”。一次陆空实兵对抗训练,雷达发射功率忽高忽低,难以稳定跟踪目标,她们打破“软禁区”数值装定传统,大胆启用灵敏度增益键,将某功能模块工作电压调低0.1伏,最终稳定了雷达发射功率,发现锁定目标时间缩短了20秒,现场装备厂家技术人员连呼“想不到”。

  2018年,连队再次远赴大西北参加联合实兵演习,和空军某部同台竞技。为了全面提高复杂条件下连续作战能力,发挥新型装备战技性能,她们打破常规,在高原缺氧、低温等恶劣条件下,要求各操作手根据目标类型、地形地貌、电磁环境等情况自主抗击,增强跨昼夜连续作战和多批次多目标快速抗击能力,使训练更贴近实战。

  演习前期,因为复杂冗余的指挥流程让女兵们贻误战机,多次上了“敌机”的当。复盘期间,连队多次利用模拟目标和仿真训练不断缩短指挥流程,精简指挥口令,加快射击准备速度。最终,从战斗准备到成功拦截目标,整个流程比以往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红蓝对抗阶段,女兵们反复对抗击的目标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以捕捉最佳抗击时机,最终实现首次对超高音速目标成功拦截,创造了地空导弹“夜间对多批目标射击”“对超低空高速目标射击”“对超音速靶弹射击”等多项全军纪录。

王恩生 杨元庆 尹弘泽 阳吉成文并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