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大连市文明家庭代表事迹

发布时间:2019-06-05 23: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02-08 10:21 | 查看:2221次

  管恩荣家庭简介

  管恩荣,今年87岁,大连金普新区杜地艺术馆党支部书记。老伴杜文富96岁,退休教师、共产党员。一家20余人恪守“爱国、创新、孝道、勤奋、奉献、感恩”的12字家规家训,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风,被评为首届“辽宁省文明家庭”。

  多年来,管恩荣家庭积极奉献社会,退休后从吉林通化移居大连开发区,带着大儿子创办企业,如今实现缴纳税费上亿元,累计投资3亿元用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杜地艺术馆、素质教育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2016年,管恩荣家在金普新区黄金地段拿出近千平方米的楼房,建立了党员活动室,贯彻党的政策,宣传爱党爱国,做好党的基层工作。老伴杜文富整理出504个中华姓氏源流。大儿子杜地把长江、长城、长征归纳为“三长”精神,在金普新区建立了“三长”精神展览馆和素质教育展览馆,成为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7岁高龄的管恩荣亲自担任展览馆讲解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杜地被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安邦才家庭简介

  安邦才,原大连经济信息委员会宣传部部长(退休),家住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春和社区。他记经济账,更记感恩账,用61年账本记录传承好家风。

  安邦才7岁成为孤儿,寄养在几位伯父家。1956年秋,当时上初三的安邦才偶然得到了一本会计账簿,心细手勤的他就开始记录自己的日常收支。时隔61年,回想自己从弱冠到古稀的经历,安邦才说:“刚开始记账时有心血来潮的成分,更有记录伯父伯母抚养恩德及长大后知恩图报的心理。”

  在安邦才的账本上很容易找到这种报恩之情。1958年在大连汽车修造厂工作,1960年参军,无论是上班时领到工资,还是在部队领到津贴,安邦才的主要支出都是回馈给伯母。结婚之后,账本里又记录了安邦才与妻子高凤灿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恩爱之情,这也是安邦才藏在账本里的家庭和睦密码。

  在安邦才家,有一个58字的家庭公约:“爱党爱国,忠贞不渝;遵纪守法,循德律己;与人为善,诚心交往;勤工善学,爱岗敬业;厉行节约,勤俭持家。自立自强,少给别人添麻烦,少给国家增负担。”立下家规后,安邦才通过组织家庭年度10件大事评选,引导家人分轻重,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孩子们说:“这些事看起来并不大,但都符合自立自强的家庭公约。少给别人添麻烦,少给国家增负担,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境界。”

  关清泉家庭简介

  关清泉,大连市甘井子区源昌物资商行法人代表,家住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大辛寨子村。虽身有残疾,但自强不息,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美好的生活。

  关清泉与王哲顺结婚25年,由当初欠债过苦日子,到如今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创业之路虽然艰难,但关清泉从不轻言放弃,她常说:“家庭美满,才是成就今天幸福的‘根’。”女儿王妍念大学时入了党,当上了班干部。现在,不仅经常跟着母亲参加助残献爱心活动,还多次独自参加大连、长春以及学校的文艺演出、爱心助残等活动,发挥古筝特长,用歌声、琴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公益事业的热爱。2013年9月的一天,已是北京师范大学传媒系团支部书记的王妍,拉着妈妈的手漫步于校园,关清泉担心自己的残疾会影响女儿的大学生活,想打个车转转。女儿却执意要全家人一起散步观光,她对母亲说:“是您的坚强和上进,才激励我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母亲是我的榜样,我以妈妈为荣!”女儿一席话让关清泉感动不已,更发现这份源自家庭的坚强,已经让女儿在人生吕尚有了最清晰的航标。

  关清泉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拼搏,让丈夫王哲顺“不觉她一个残疾人”。关清泉热爱旅游,喜欢走走看看,王哲顺就陪着背着她爬泰山、峨眉山,远至港澳。关清泉常说:“我眼中的世界,是在老公的背上看到的。”

  韩伟家庭简介

  韩伟,大连市心连心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家住甘井子区机场街道民航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志愿者”“辽宁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1991年8月,刚刚学校毕业的韩伟不幸被一场意外车祸致成“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是全社会的温暖关爱与鼓励使韩伟重新树起了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为了感恩大家、回报社会,韩伟于1996年3月发起创建成立“大连市心连志愿者服务中心”,成为大连市最早一批志愿服务组织。2000年5月,陶陆在偶然的机会报名参加韩伟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而被坐在轮椅上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勇于奉献精神的韩伟深深打动,心地善良的陶陆毅然决定嫁给韩伟,与韩伟一起携手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更多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在韩伟、陶陆一起携手做公益的18年来,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连续12年组织万余名志愿者开展“温暖孤老心、共度除夕夜”爱心助老主题公益活动,组织“圆梦1+1”阳光助残项目为5000余名残疾儿童等贫困儿童实现了爱心愿望,开展 “向日葵扶贫计划”公益慈善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公益岗位,通过精准扶贫方式帮助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18年来,“公益夫妻”韩伟、陶陆先后影响、带动了19.2万名志愿者帮扶了17.5万人次的老、幼、病、残等弱势困难群众,组织的大大小小的爱心公益活动8万余次,带领的志愿者爱心团队为社会奉献了600多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

  程玉玲家庭简介

  程玉玲,曾担任沙河口区兴工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家住沙河口区兴工街道兴新社区,曾荣获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大连好人,大连市五老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参加过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被朝鲜政府颁发军功章一枚;国家铁工委颁发优秀团员奖章一枚。1954年抗美援朝停战回国后,她被分配到了大连机车厂工作,1989年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在厂管小集体反聘至1995年。程老有一个温馨而和睦的家庭,与老伴相敬如宾,几十年如一日,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在她的小家庭里也得到了传承。

  虽已是82岁高龄老人,程玉玲却从没有被年龄所阻碍。在大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不分早晚到辖区网吧做督导员,带领辖区学生义务清理楼道,刮涂野广告,清除野草,让孩子们假期过得有意义而充实。程玉玲觉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她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也是一个容易有幸福感的人,她说:“钱多钱少够花就好,房子大小能住就好,爱人好坏只要关心疼爱我就好,儿女好坏只要努力进取就好,工作环境好坏只要顺心就好,朋友好坏只要常联系就好”。在程玉玲看来,为社会作出一些自己的贡献,就觉得很幸福。程玉玲总结家庭和睦经验时谈到,“家和万事兴”的诀窍在于12个字,那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解传良家庭简介

  解传良家住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五四社区。1991年以来,解氏家族兄弟姐妹八人先后从各自的工作岗位离退,在大哥解传良的影响和带动下,坚持终身学习,重视家风家教,走学习之路,兴文明之家,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教育下一代勤奋学习,让勤学之风代代相传。

  解传良一家每年举行一次“家庭年会”,在年会上大家交流思想,凝聚亲情,分享一年来的收获与心得。2003年9月,受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栏目组邀请,六弟解传第、董秀兰夫妇携全家三代六人,代表解家参加CCTV3神州大舞台“家家展风采”节目,获得一等奖;2003年11月,解传良家庭荣获“首届全国学习型家庭”称号;2004年解传良家庭被大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领导小组授予“学习型家庭”称号;2004年8月被大连市妇女联合会、大连市教育局联合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家庭德育园地;2011年,解传良家庭举办了“庆祝建党90华诞”家庭纪念会,学党史颂党恩;2014年,举办创建学习型家庭十年成果展示会暨《老解大娘一家人》成书纪念仪式;2015年,举办“庆抗战胜利建幸福家园”主题家庭文化节。2016年,解传良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卢桂香家庭简介

  卢桂香家住普兰店区唐家房街道老虎峪村小栾屯,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曾获全国孝亲之星、敬老好儿女,其家庭荣获省级平安家庭。

  卢桂香曾有一个特殊复杂的家庭,一个年岁已高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爷公公、一个精神病的老公公和一个患有类风湿病的叔公公,家中还有一儿一女,丈夫栾凤祥常年在工地干活,家中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卢桂香身上,但她从未叫苦,悉心照顾老人,任劳任怨。送走老人后,丈夫被查出患有肺癌,卢桂香再次挑起家庭重担,三年间,劳作、家务、抚养孙子孙女、照顾丈夫,充分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坚韧品格。丈夫在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好转,已能分担部分家务。

  除了照顾好家庭,卢桂香还带领邻里共同促进家庭和谐,营造文明氛围。她和丈夫孩子一起购买了音响、服装道具,常年组织村民扭秧歌,活跃村里的文化生活,宣传党的好政策。卢桂香一家人还热心为邻居讲解法律知识,劝解邻里矛盾,是村民邻居信任的知心人。

  曲晶家庭简介

  曲晶,中共党员,双全街3号楼长,自2007年退休以来,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热心投身志愿服务。2012年被评为大连好人,2013年被评为中山区三星级楼长。

  曲晶家庭是一个文明、和谐、敬业、奉献的家庭,注重家庭、家教良好、家风淳朴是这个家庭的特点。曲晶当选楼长后,逐一走访全楼28户居民,在得知大家迫切希望改善楼道环境后,她自费购买各种材料,对自己居住了近20年的老楼开始了清理粉刷,修复玻璃,更新窗框。曲晶设计制作了楼长信箱、楼道信息宣传栏、读报栏、知识栏,经过她的热心改造,双全街3号楼旧貌换新颜。同时印制了《居民基本情况统计表》,挨家挨户核实,以备互助和不时之需,平时的抄水电表,都是曲晶帮忙汇总,再让抄表员带走。

  在她带领下,全家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成了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之家。6年来,曲晶家庭参加楼院、社区、社会各项公益活动,慈善捐款共计2万余元。走进养老院、儿童村等90多家,累计志愿服务时间15000小时,自购慰问品累计5000元。曲晶荣获大连市慈善总会颁发的银星奖,丈夫于广喜和儿子于兵荣获大连市慈善总会五星义工称号,家庭荣获大连市慈善总会颁发的慈善家庭荣誉称号。

  韩月凤家庭简介

  韩月凤,庄河市兰店乡中心小学教师,家住庄河市城关街道日新社区黄海明珠小区。韩月凤出生于剪纸世家, 2007年,其家族被大连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非遗中心授予大连市首个“剪纸家族”牌匾。

  日常生活中,韩月凤除了教导后辈看书学习、努力工作、为人处世以外,最大的乐趣莫属画画、剪纸了。在她的熏陶下,家人都爱上了剪纸,韩月凤带着媳妇、孙女、外甥、外甥女们参加了大连文化星空、大连市百届“人口与家庭文化艺术节”、庄河高中百年庆剪纸表演,全家常年参加庄河民间剪纸大赛,在2014年庄河民间剪纸大赛中,全家有六口人参加比赛,一人荣获成年组一等奖,三人获成年组二等奖,两人获少年组一等奖,剪纸使韩月凤一家老小十五口其乐融融,全家人用巧手描绘着“我的梦、中国梦”。

  50多年来,韩月凤老两口,相敬相爱,他们的子孙互助互爱,描绘着“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这个大家庭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中普通的一员,是一个充满着希望和进取,充满着温馨和温情,充满着和谐和幸福的文明之家。

  陈铮家庭简介

  陈铮,金州区公安分局干警,家住金普新区光明街道金山社区。先后获得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人民警察、辽宁省“马天民式公安民警”、助人为乐“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

  十几年来,陈铮一家三口秉承“忠孝勤俭,厚德善行”的陈氏家训,工作中尽忠尽职、生活中尽孝尽悌、善行中尽善尽美。陈铮1998年9月进入公安队伍,刻苦钻业,勤奋敬业, 19年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00余起,提供信息追逃23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是辽宁省公安刑侦信息化系统的佼佼者。妻子成涵,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尽心尽责孝敬公婆、照顾孩子,工作中巾帼不让须眉,是全市档案工作的业务骨干,曾获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共产党员示范岗等称号,因工作突出荣立优秀公务员三等功,被辽宁省公安厅、省妇联评为优秀警嫂。

  陈铮一家始终心怀感恩,夫妻二人早于2005年加入大连慈善义工队伍,坚持帮扶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先后在金山社区成立了“一线帮”服务站、“大手牵小手传递爱心”服务站,并于2013年自筹资金3万元,发起成立了以夫妻二人名字命名的“家庭慈善基金”。

  刘云花家庭简介

  刘云花,大连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家村居民。荣获第一届辽宁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20多年来,刘云花无怨无悔抚养患有脑瘫疾病的堂小叔子包万强,用女性的大爱,为孤儿包万强撑起了一片生活的蓝天。包万强10来岁时,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因为常年需要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许多近亲属都躲的远远的,不再与他来往。然而,刘云花却毅然决定收养无依无靠的包万强。抚养包万强的过程极其不易。由于常年卧床,小万强的腿部肌肉已经开始萎缩,为防止生褥疮,刘云花每天为他翻身、洗澡、做康复按摩。另外患有脑瘫的包万强性格也十分孤僻,常常发脾气,但刘云花始终不离不弃。她说:“自收养包万强的时候,就做好了照顾他一辈子的准备,一家人再多的委屈也能承受。”

  2007年刘云花的丈夫患病去世,此时的刘云花没有因为失去丈夫的伤痛和生活的拮据而放弃包万强,依然坚持照顾着包万强,任劳任怨、默默付出、无怨无悔。近年来,随着条件逐步好转,刘云花更加无微不至地照顾包万强,每天都送去可口的一日三餐,为他收拾卫生,陪他唠唠家常。

  在刘云花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也对这个小叔毫不嫌弃,经常背他下楼,用轮椅推着他到处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为他洗澡、洗头、理发,爱心就这样在刘云花家中一代一代感染着、传递着。

  王素清家庭简介

  王素清,家住瓦房店市文兰街道,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以爱心凝聚和睦之家,先后荣获辽宁省实名结队特困儿童先进个人、大连市慈善人物、市三八红旗手、“农村留守儿童•爱的守护者”等荣誉。王素清家庭获得瓦房店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十四年来,全家在王素清带领下共资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大学生100多名,总计6万多元。2003年,王素清到春蕾助学活动现场资助了6名贫困女童,从此,王素清老伴开始记花销账目,喝酒的次数越来越少,家庭资助的贫困生却越来越多。为了多资助学生,王素清绣鞋垫卖钱,一副针脚细密的鞋垫要绣上五晚才能完工,不知多少夜晚,她一针一线地绣,老伴再陪她起早贪黑地去卖。2006年,听说某美容院收购指甲,王素清和媳妇们就留起了指甲,那一年,婆媳卖指甲得来的钱全部用于助学。2007年,王素清家庭通过养殖乌鸡赚取3000余元,连同孙子、孙女主动拿出的压岁钱和奖学金,一道捐给贫困学生。她还带动身边10多个姐妹共同捐资助学。王素清常说:“钱是身外之物,救人一难,心里畅快。只要我活着,即使再苦再累,捐资助学的事儿也不能停。”

  朱秀岩家庭简介

  朱秀岩,普通渔家女,家住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哈仙村。朱秀岩家庭荣获辽宁省“最美家庭”、“全国文明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

  朱秀岩夫妻20多年来相敬如宾,孝敬老人,照顾智障姑姐,善待邻里,任劳任怨,深受村民邻里称赞,朱秀岩也成为“好媳妇”的代表,在哈仙村家喻户晓。在生活中,朱秀岩与爱人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儿子刘增华培养成一个孝顺懂事、学习刻苦、精通文艺的孩子,曾在进京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朱秀岩夫妻所处的大家族“刘家文化大院”四世同堂,一家三十多口人各有所长,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以表演见长、以忠孝传家、以服务乡亲为乐,是镇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主力军,成为繁荣海岛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优秀典范。“刘家文化大院”每年举办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大型专场演出5次以上,为小岛送戏更是不计其数。2015年,哈仙村“刘家文化大院”获得辽宁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