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8 06:35 |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18年3月07日 | 查看:1049次
“心灵的救助,才是真正的救助;精神的扶贫,才是真正的扶贫;心灵的环保,才是真正的环保。”
——郭生芳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摄影报道)“这两天在家把作业都整理好,一定要记得每天刷牙,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喝完了要把盖子盖好,自己用的东西都要放好。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你要把自己管好,让爷爷奶奶少操点心。”这是义工郭生芳在离开曾经一度困难到几近陷入深渊的汪生福家时,对小占琛的叮咛。这天,是正月初十,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满是幸福的“年”里。而眼前这个短发、精干的义工郭生芳却把自己的小儿子寄放在自己的老师家,又继续为了别人家的事忙活起来了。
小占琛称郭生芳为郭妈妈。很多孩子都这样称呼她,这些孩子中有的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而这个称呼却从来没变过。对小占琛来说,缺失了很多年的母爱因为有了郭妈妈而变得不再遥远。腊月里郭生芳就把小占琛接回了家,十几天的朝夕相处郭妈妈不再只是给他送书包、送衣服的爱心人士,而是一个能让他感受到爱和温暖的亲人。
在西宁回互助下马圈村的路上,多数时间都是郭妈妈在说,小占琛低着头,手里摆弄着郭妈妈给买的玩具,小嘴噘得老高。一路上,郭生芳都在找包子铺,她说,“占琛早上说想吃肉包子,走得匆忙没给孩子买。”三十几公里的路上没见到一家开了门的包子铺,这让郭生芳心里很不舒服。爷爷汪生福告诉记者:“娃娃不想离开郭妈妈,不想让他郭妈妈走。”
不想让这个陌生人——郭生芳离开自己生活、自己家庭的人,却不止小占琛一家。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在困难离开他们的时候,郭生芳却还在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像这样曾经很困难的家庭,我已经记不清帮过多少了,现在我最常去的还有五六家。只要看着他们慢慢好起来我就很满足。”郭生芳一边开车边和记者聊起来,耳后的那一片白发,在她笑时泛起了银光。
十几年前,靠吃苦和勤奋郭生芳就已经挣下了十几万。这些年来,因为公益她不仅花完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一家四口的生活开销和房贷都只能依靠丈夫的工资。如非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她的羽绒服是丈夫单位发的劳保,T恤、裤子、鞋、包括肩上很普通的书包都是别人送的。
从郭生芳记事起,妈妈的言行就让她知道了“人,应该帮助别人”。这颗善良的种子在她的心里发芽并不断生长,从利用业余时间兼顾到全职;从靠一己之力助人开始,到如今用自己的言行建立平台,用全国的善心来帮助身边的人;从给人一个馒头开始,到领着精神有问题的流浪汉回家,郭生芳无愧“义工”二字。这个在无数受助者眼里“菩萨心肠的人”,却只能将对家人的无限愧疚藏在眼窝里。结善缘,必有善果。郭生芳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着一份内心的安宁与喜乐。丈夫的支持、两个儿子的懂事,让她在面对无端指责时才能更加从容。
这些年来,郭生芳和其爱心团队所做过的善事除了不胜枚举,就只能用不计其数来记录了。一时间,要想一个确切的数据实在是有些困难,在这里仅以她和爱心团队最近一次较大的公益活动为例。2017年10月到2018年2月初,郭生芳发起组织的“暖冬青海大型公益活动”,在短短四个月时间里,共组织大型捐赠活动20余次,先后有364人次参加,行程6700公里。活动分别在我省黄南州、果洛州8个州县的30余个乡镇,10多所学校开展,帮助了贫困、留守儿童1200多名,老人300余人,乡村教师100余名,贫困村民2000余人,总计发放了近1000万元的爱心物资。郭生芳用自己积攒了多年的信誉,为来自全国的爱心人士和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搭起了一座爱的“桥梁”。爱心,是这“桥”的建筑材料,希望,在这座桥上通行。
“温暖”和“关爱”,可以说是所有汉字中最有温度的字眼。可如果没有切实的行动,那这两个词也将是空洞甚至是冰冷的。郭生芳致力所做的就是要让“爱”活在你我身边。采访快要结束时,义工郭生芳告诉记者:“活着,我们可以没有太多的钱,可以没有官位,但一定要有爱!在宝贵而又短暂的生命里,我们应该多做点有意义的事,而不是让自己的一生活在贪心和欲望里。”言语间,她坚定的眸子里荡漾着温暖的光。
新闻延展:
郭生芳,青海互助人。践行公益近20年,曾蝉联三届中国公益春晚“十大最美中国榜样人物”,“爱心中国最佳公益践行者奖”“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特邀顾问,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杨善庙村终生荣誉村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协会爱心大使,世界非遗、民族遗产“雷火神针”全球爱心推广大使。北京市海淀区天云言语康复训练中心荣誉院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拉加镇第二寄宿制学校名誉校长。荣获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青年联合会2017年度“青海青联贡献奖”等奖项。
郭生芳以“传播正能量,做好中国人”为理念,始终围绕慈善救助、环境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倡导“心灵的救助才是真正的救助,精神的扶贫才是真正的扶贫,心灵的环保才是真正的环保”。带领的团队成员用一颗善良的心,把传播爱和正能量当做一生的使命去坚持和努力!团队公益足迹遍布青海、甘肃、西藏、北京、上海等地,在社会上取得了巨大反响,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