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3 19:57 |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4日 03版 | 查看:1008次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
“王杰!”“到!”这是一场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点名,齐声喊“到”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生前所在班——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班”的全体战士。
这是一个流淌着英雄王杰血脉,传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光荣集体。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记者走进“王杰班”,探寻他们弘扬“两不怕”战斗精神的足迹。
“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步入“王杰班”,宿舍迎面墙上,王杰的誓言“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格外醒目,王杰生前的床铺和书桌依然保持着原样。
53年来,历任“王杰班”班长每晚都要把老班长王杰的被子打开,清晨再将被子工工整整叠好。“我觉得,老班长从未离开。”现任班长王大毛说。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在连队广场上的王杰铜像旁,“王杰班”全体战士慷慨高歌。接过王杰的枪,这个班形成了“思想领先、人人过硬、事事过硬、长期过硬”的建班经验。
“王杰老班长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对于这一点,战士吴学哲感触颇深。一心想圆军官梦的他,今年7月参加提干考核失利,与提干失之交臂,这一挫折让吴学哲有些灰心丧气。在王大毛的鼓励下,吴学哲阅读了王杰留下的日记,王杰“革命到底”的理想、“保家卫国”的信念让他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聚焦转型,刻苦锤炼本领
冬日的野外训练场上,某新型步战车战斗射击考核正在进行。搜索目标、判定距离、果断击发,“王杰班”战士谢彬彬的动作一气呵成。随着“砰”的一声炸响,炮弹破膛而出,精准击中目标。这次考核,谢彬彬蝉联“最佳射手”。
可这名“最佳射手”仅转岗不足1年,入伍7年的谢彬彬干过导弹检测员、警卫班班长,多次在岗位上摘金夺银。然而,去年11月一纸调令,谢彬彬成了一名装甲步兵班的射手。环境变了、专业调了、装备换了,一切从头起步,这让谢彬彬始料未及。
“转型时遇到困难的不仅是我,全班9人都是由工兵、坦克、汽车专业转为装甲步兵,训练基本从零开始。”谢彬彬记得,当时全班战士在王杰铜像前立下誓言:一定接好王杰老班长的枪,再苦再难也要迈过转型这道坎。
王杰是刻苦训练的典型、公认的技术能手,入伍两年就达到工兵五大优秀技术水平。“王杰班”全体战士以老班长为榜样,人人聚焦转型,刻苦锤炼本领。
前不久,“王杰班”战士全部熟练掌握11种打击火器,成为打仗的“多面手”,在全旅率先取得通信、射击、驾驶三大专业的等级证书,练就全班减员多人还能战斗的本领,转型1年时间就打破旅步战车连贯驾驶纪录。
“多几块伤疤算什么”
密林雨夜,一场夜间实兵实弹演练正在进行。“王杰班”战车疾驰而来,6名全副武装士兵跃出车外,跳入1米多深的坦克坑依托射击,泥浆浸没,泥水灌入口鼻,可战士们爬出水坑,俯身继续向前突击,成功摧毁敌方目标。
“这是‘王杰班’战士的一贯作风,‘两不怕’精神始终砥砺着他们的血性胆气。”连长沈国节说。
在去年8月的一次比武中,“王杰班”副班长王佳锋手心旧伤崩裂,血不住地往外涌。情急之下,他用嘴撕开急救包,将手掌用纱布一缠,忍着疼痛继续进行武装攀登。他说:“作为‘王杰班’的兵,多几块伤疤算什么!”
班里年纪最小的19岁战士周智涵向记者展示了他引以为豪的“军功章”——左手7处、右手9处,全身共有40余处伤疤。王大毛说,“王杰班”的战士苦不怕、累不倒、压不垮,身上有一股胆气。
(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李怀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