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9-04-11 21:42 | 来源:求是网 2019-03-05 09:41:06 | 查看:2363次

  修丽 李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气象、新作为、新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郑重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全面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内容。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再一次全面介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世界发展到今天,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程度空前紧密。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种复杂问题,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性问题时,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协商、通力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深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阐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与期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坚持合作共赢才是正确选择,任何单边主义、民族至上的策略都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真诚呼吁全世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互相帮扶、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谋求共同发展,建立平等均衡的伙伴关系,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决不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

  第一,在政治上,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主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既有特殊价值,又有人类共同价值。主张通过对话与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反对建立针对第三方的联盟,主张建立互相包容的伙伴关系。

  第二,在经济上,把本国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开展经贸技术合作,强化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具体机制,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共同发展,使经济交往成果惠及各方,走出一条互利互惠,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型发展之路,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三,在文化上,主张互相包容借鉴,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文明,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特征的文化与具有悠久性、持续性、兼容性特征的文明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同文明形态之间进行融合与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差异性,各种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兼蓄并包、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协商对话,求同存异,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在生态上,主张尊崇自然和绿色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无一不是源于自然界的慷慨恩赐。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机器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资源日趋匮乏、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致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第一,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世界思想高度契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革命追求,是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共同体形式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共同体”,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中国共产党勇于承担作为世界大国应有的责任,积极履行作为国际社会一员应尽的义务。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天下为公”、“兼济天下”的天下情怀,追求“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和合”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和谐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和哲学思维,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之上,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坚定对中国的认识,促进各个国家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这一思想占领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是国际关系的顶层设计和重大创新。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看,发达国家以西方现代化制度为中心,在全球宣传所谓“普世价值”,倡导西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核心价值观,推广“全盘西化”的现代化模式。但是,对待出现的经济危机、移民冲突、宗教冲突等新问题,发达国家又抛出霸权稳定论、全球治理论、自由民主论等霸权主义伎俩,结果是“失道寡助”,收效甚微。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种族、宗教、文化、习俗等差异,但各国人民都拥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追求和平、发展、自由、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使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西方战略学界总是以权力来界定国家的对外行为,认为只有当一国获得霸权后,才会停止追求权力,而保障本国安全的最佳办法就是争取成为霸主,这样就会消除其他大国挑战的可能性。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这些舆论的产生,一些是出于对中国的无知或误读,一些是出于焦虑,一些则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偏见。中国作为一个有悠久的文明史、曾被列强奴役的新兴国家,作为一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坚持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之路,并努力使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国际社会从利益相关的“利益共同体”、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发展到命运相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合作共赢而不是损人利己,这种荣辱与共的现代化发展理念,为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这一思想与西方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不同,开创了合作共赢思维模式。冷战结束已经多年,但少数西方国家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老框框里,奉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通过入侵战争、策划政变、经济制裁等手段到处插手他国事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共赢、共享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希冀,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摒弃你输我赢的旧观念,实现各国之间的有效融合与互动。在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

  第四,这一思想超越了西方现代文明理论,是国际文化交流方式的新选择。所谓的西方文明冲突论、文化冲突论,都是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外在表现形式。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不懈追求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旨在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努力创造一个多彩的文明世界、多样化的文化世界。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