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险峰:基层农艺师躬耕农业科研30余载 潜心水稻育种助推农业发展(图)

发布时间:2019-03-02 17: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3月2日 | 查看:941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吴险峰,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现任广德县农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事迹简介:他是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弯腰弓背,水稻田间的“农民”,他也是全国“南繁”先进个人,“安徽好人”,近年来连续获得安徽省星火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获安徽省科技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为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30多年来,吴险峰躬耕于农业科研沃野,专情于水稻种植事业,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谱写出科技工作者无言的赞歌。

  自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在这一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30多年躬耕在农业科研的沃野上,为农民、为农业激情燃烧,无私奉献,为培育水稻新品种作出了贡献。虽然很苦很累,但无怨无悔,一路走来,洒满艰辛和汗水。

  扎根基屋,坚持科研

  吴险峰16岁就参加县农科所的水稻研发工作,因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农科所的科技人员,而且都是安徽省杂交水稻工作的奠基人,他从小耳濡目染,从骨子里就树立起坚守与求实的科学精神,甚至为了水稻育种工作,放弃当兵和提干从政的机会,专心种水稻,走上一条艰辛漫长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人生道路。“默默坚守30多年,才有了如今的成绩,也了却了父亲的事业遗愿。”

  从事水稻育种就像选拔赛,每年要从1万多个基础材料中择优选用,必须对“选手”了然于胸。杂交育种是从创造变异到选择变异的过程,从数以千计的创造变异中选择出优良变异,并加以固定,其难度不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是难以想象的。水稻育种不同于在实验室搞科研,给水稻杂交进行人工授粉,必须要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进行,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迎着热浪钻进水稻试验田里,这项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要极其细致,不亲自做印象就不深,做育种的,要和时间赛跑,万一有了差错,一错就是一年,特别是一些珍贵资源,错过了季节就是一年,这是输不起的。

  广德县农科所,科研工作条件相当艰苦,没有实验室和仪器,只有肥沃的田野,灿烂的阳光。创新的工具只是一支笔、一本记载本、一把独脚木橙、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架天平等一些较原始工具,来进行试验数据的采集、记载、比较。一年360余天,除了特殊的天气环境,一般每天都要在田间工作十多个小时。

  天涯育秧,海南炼人

  他像一只候鸟,在广德与海南之间来回奔波了三十多年。水稻育种研究不同于实验室的科研,为了加速水稻品种世代进程,必须进行“南繁北育”,即秋冬季去海南育种,春夏季节再将“南繁”育成的种子带回广德“北育”,一年四季都得在炎热中煎熬,年年如此。每到秋季,他和同事就像“候鸟”一样背着亲本种子,登上南下的火车,乘车换船,整整7天,来到距三亚20多公里的部队农场,进行加代育种,一直干到第二年4月,再带着育成的种子赶回安徽广德播种。这样不停地种和收,育种效率就会提高2倍。不知情的人以为在海南育种是一种待遇,可是去过的人都知道,育种基地工作和生活条件有多艰苦。“30多年前,是我的父亲把我带上这条艰苦而光荣之路。”吴险峰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秋季,他都随父亲、哥哥及其他同事,背着种子,坐好几天的火车,来到海南育种。当时的海南空旷荒芜,居住地只有一个部队养猪场。他和父亲开荒种地、砍柴做饭,而且长期停电。“蚊虫叮咬、蚂蟥遍地、炎炎烈日的高强度紫外线,使得在田间地头上犹如上烤下蒸。”特别是水稻抽穗扬花时忙于田间杂交授粉,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弯腰弓背,常常是一身臭汗,一身泥水,一直到下午1点多钟,又饿又累,腿都抬不起来,比农民还苦,终日在高温烈日下工作,越是高温越要干。但只要育出好稻种,眼前就发亮,根本不觉得累。

  30多年来,没有几个节日吴险峰是和家人一起过的。尤其是万家团圆的春节,自己只能独自一人坚守在天涯海角的试验田里,或忙着栽插,或放水除草,或观察水稻性状,记载相关试验数据。“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好歹能发个短信或微信,以前大年三十,连打电话的条件都没有!”

  天道酬勤,科研结硕果

  如果顺利的话,培育一个新品种可能就要近十年的时间。有时几年辛苦下来,总是失败多,成功少,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没有奉献敬业精神真的是很难撑下来,在老一辈专家的鼓励和单位领导、同事的支持下,渡过了一个个难关。30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吴险峰长期参与承担省农科院水稻所主持的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参与承担省农科院水稻所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先后参与和主持育成“协优63”、“皖稻32”、“皖稻86”、“广两优4号”、“ 广粳糯2号”等水稻新品种通过审定。育成两系不育系“广选S”、“广18S”,三系不育系“广香5A”等不育系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在水稻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品质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吴险峰连续获得安徽省星火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获安徽省科技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一种杂交水稻的制种方法”通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广选S”获得新品种保护授权。而吴险峰主持选育的“广两优4号”杂交稻,已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种植。

  近年来,吴险峰又开始了攻克双季晚粳不抗稻瘟病这一难题,埋头研究于广德南部山区,现已成功培育出系列耐抗稻瘟病新品种。其中,“广粳16”,在苏皖两省大型品种推荐现场会上,得到了肯定与认可,并预计三年内,将成为年种植规模超800万亩的“大品种”。

  他勤于学习,在长期亲身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撰写了二十多篇科研论文,《优质早熟香型三系不育系广香5A的选育》;《水稻亚种间优势利用广系和恢复系的选育研究》;《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广两优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安徽中籼稻主要产量因子结构研究》等先后在《杂交水稻》、《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农村科技》发表。

  农业事业的未来必须建立在代代传承的基础上,吴险峰身体力行,向广大年青人证明,只要一心专,就会出成绩,希望越来越多的年青技术骨干加入水稻种植事业中来,为祖国的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