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13 09:10 | 来源:天山网 2009年12月31日 09:43:15 | 查看:2036次
在首府乌鲁木齐旁的戈壁滩上,有这样一所小学———两个老师教着两名学生,一教就是近二十年;在那间十余平方米的教室里,两位老师用知识的火焰温暖着从十几名锐减到两名的学生,从不言悔;近日,他们一起搬进了新教室,即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一句老话:人因执着而伟大……
在十几平方米的教室里,波拉提·哈德克(右)、江额生·切肯(左)在教导仅有的两名学生。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范小雪摄影报道)当车下的积雪越来越厚,车速越来越慢,乌鲁木齐燕儿窝路以南大东沟空旷的戈壁上出现几十户房子的时候,种牛场子校分校就到了。
12月9日16时,教室里,波拉提·哈德克和江额生·切肯正在给两名学生布置作业。见记者来采访,两位老师很激动,说是因为第一次有记者来这里采访。他们说,学校在戈壁滩上,这里太偏僻,来这里的人也少,不太好找。
对记者的采访,两个老师热情地邀请去他们家坐坐,一定要喝碗热奶茶。
一个火炉、两张课桌两个学生和两个老师
一面国旗、一个火炉、两张课桌,教室的墙面上有16张奖状。
十几平方米的教室里,很冷。江额生·切肯刚给两个学生哈力哈西和加尼别克讲完课文沙漠里的湖”,让他们先看书。她说,12月23日就要搬进的新教室离这里有1公里左右,新盖的房子会很暖和。
波拉提·哈德克指着墙上的奖状,说这是他和江老师最高兴的,都是学生给他们争面子取得的荣誉。他说,这学期学校本来有三个学生,12月4日,读四年级的马天顺退学,回家挤奶挣钱去了,现在只剩两个学生。他在这所学校执教二十年了,学校最多的时候有15名学生,最少的时候只有一名学生,但是学校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眼下,江额生·切肯和波拉提·哈德克正商量,再去给学生马天顺做工作,劝他回到学校继续上课。
11岁的哈力哈西小声地告诉记者,她的父母不想让她上学,要她回家帮忙干活,要不是两个老师常去她家说服她父母,她还上不成学呢。“连8岁的加尼别克都和我一样上三年级了。”有着红红脸蛋的哈力哈西,怯怯地说,她喜欢在学校读书。
江额生·切肯说,她和波拉提老师教的课包括汉语、语文(哈文)、数学、体育、自然、美术等。
从牧羊人到教师“我们要坚守在这里”
17时40分,波拉提·哈德克执意要记者去在距教室50米处的两间平房,到他家喝碗奶茶,表示感谢“来写他们的学校”。
一进房间,江额生·切肯就利索地将火炉打开生火,说这是波拉提·哈德克的家兼学校办公室,“先采访波拉提老师,我来烧奶茶”,俨然是女主人。
约40平方米的两间房,两个大炕占据了一半的空间,摆设紧凑而干净。回忆刚来到这里的情形,40岁的波拉提·哈德克显得腼腆地说:“你问我说吧”。
1989年,乌鲁木齐市种牛场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镇招聘牧羊人,波拉提·哈德克跟随父母从吉木萨尔县三台镇拉麻召村来到这里牧羊定居,在这块戈壁滩上开始放牧生活。
江额生·切肯说,他们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戈壁、荒无人烟,但随着定居的放牧人慢慢多起来,这里热闹起来。随着游牧牧民陆续定居在这里,孩子上学只有去距离乌鲁木齐市20多公里的学校,十分不便,于是在1984年,乌鲁木齐种牛场子校在这个戈壁滩上设立了这所学校。在这里上学的孩子都是哈萨克族或回族。由于学校里缺老师,场部领导了解到她是高中毕业生后,让她当了老师。
波拉提·哈德克说,当时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班里共有15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11岁,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他和学校另一名叫扎黑拉的老师(已退休)教。当时学校的条件很差,房子是土坯房,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四处透风,虽然生了炉子,但学生们冻得直打哆嗦。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欲望,这让他很感动和欣慰。
让波拉提·哈德克很感动的是,有一次他病了,没去上课,下午放学后,学生们来家里看他,孩子们在一张纸上,每人写了一句祝福的话,“亲爱的老师,祝您身体快点好起来”。
“这些话让我很温暖,至今记忆犹新。”波拉提·哈德克说,二十年来,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做的一些事给他的是坚守教育信念,“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可是,来这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波拉提·哈德克遗憾地告诉记者,一些孩子因家庭贫困或不重视上学等原因辍学了。一些牧民为了让孩子到更好的环境去学习,将孩子送到了条件好的学校,这所戈壁滩上的学校学生更少了。波拉提·哈德克说,哪怕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他和江额生·切肯都会正常上课,会继续坚守戈壁教书。
劝说辍学孩子“想让他们多学知识”
半小时后,江额生·切肯将热热的奶茶端上炕,她的脸因火炉的烘烤而显得红扑扑的。
对于在戈壁教书15年的生活,50岁的江额生·切肯显得更内向。她说,她比波拉提老师晚来这个学校,1993年她从乌鲁木齐种牛场子校调到这里的时候学校只有8名学生,其中有2名学生是她的女儿和儿子。
对于牧区孩子辍学问题,江额生·切肯说是“常事”,为此,她和波拉提老师不知道去找过多少个孩子,要他们回来继续学习。
江额生·切肯说起这里的孩子教育,语气沉重。牧区的孩子当家早,大部分家长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让八九岁的孩子辍学放牧。好多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压根不让孩子上学。
12岁的哈娜每次见她和波拉提老师去她家里,就怯怯地说“老师我想上学,可父母不让我去”。江额生·切肯说,去年在他们的劝说努力下,哈娜的父母终于同意让孩子继续上学。
江额生·切肯说:“我们就想让他们多学知识,改变他们的生活。”每次看到孩子小学毕业,再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继续学习,是他们心里最舒坦的时候。
共同见证因为有了执着才会坚守
19时40分许,波拉提·哈德克的妻子马克拉干活回家。这位朴实的哈萨克族牧民用汉语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英俊有才有责任心的好丈夫”。而在江额生·切肯的丈夫哈依通眼里,“妻子是最优秀的”,他说,江额生教书15年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了。
“在他们身上,因为责任和爱心,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执着,因为有了执着,他们才一直坚守着教书。”乌鲁木齐种牛场子校校长徐静说,在这个戈壁滩上,定居的牧民越来越多,更多牧民的孩子需要读书,只要有一个学生,这个学校就会存在,他们是戈壁滩上最后的教育坚守者,值得尊敬。
12月23日,记者再次联系到了这两位老师,听到的都是好消息:老师和孩子们如期搬进了暖和的新教室;更让人欣喜的是过完年,辍学的马天顺,也将回到课堂……(稿源:乌鲁木齐在线)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