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军工榜:“擂台”比武看点多(2图)

发布时间:2019-02-24 18:33 | 来源:中国军网 2019年2月22日 第10版 | 查看:1705次

■曾梓煌 李 路 沙凌云

2018年底,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最新的全球百强军工企业排行榜(不包括中国企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全球百强军工企业2017年军售总额达3982亿美元,同比上涨2.5%,军售总额连续3年增长。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专门从事和平与安全问题研究,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智库之一。自1990年起,该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上一年度全球百强军工企业的相关数据。这份百强“榜单”,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各国军工实力展示的“风向标”,也是军工企业激烈角逐的“擂台场”。

在最新“放榜”的数据中,“霸屏”已久的军工强国“年年岁岁花相似”,美国、西欧各国军工企业销售量占全球80.7%,地位一时难撼。然而,从数字上看,各军工企业的排名前后、成交额总量却又“岁岁年年人不同”,俄罗斯军工企业首次“杀”入十强,土耳其军火销售总额暴涨24%,印度有4家公司上榜。

变与不变的背后,蕴含了什么特殊意义?针锋相对的军工“擂台场”,上演的又是一出怎样的“好戏”?答案,就藏在这些波动起伏的数据中。

守擂

美国一家独大,“巨头”地位一时难撼

榜单上,美国企业独占42席,销售量占全球56.9%,再次蝉联冠军,撑起了全球军火生产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西欧各国也不甘示弱,泰勒斯、莱茵金属集团等24家入围公司销售额增长3.3%,达到949亿美元,占百强总量的23.8%。

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军工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军工“巨头”们最大的底气,源于稳定的国内需求。

扮演“国际警察”的美国,国防预算一直居高不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不断调整全球力量部署,组织作战演习,大量“真金白银”流向国内军工企业。此外,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军工企业是其重要抓手之一。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频繁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参加联合行动,军工产品“刚需”被转换成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推动着军火成交额一路上涨。

除了稳定的“大后方”,军工大国能有今天的“江湖地位”,长期执行“走出去”战略,是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2017年,美国的武器出口成交额高达420亿美元。打击极端组织的各方力量,倚重美国的北约各国和亚太地区的日、澳、韩等国家,都是美国的“忠实买家”,单单沙特阿拉伯这个“土豪”,就为美国贡献了34亿美元的交易额。

在榜单十强稳坐“钓鱼台”的法国军工企业,同样是“走出去”战略的忠实拥趸。尽管贴上“法国制造”标签的武器装备一向以价格高昂著称,但凭借优异的性能和灵活的对外出口政策,法国军工产品引来无数买家甘心为之“剁手”。各国在研发新武器或对现役武器进行升级之时,往往会将法国制造的电子设备作为第一选择,俄罗斯出口印度的T-90S主战坦克,安装的正是法国泰勒斯公司生产的热成像仪。

拥有强大的“跨国化指数”,大国军工得以分摊研发费用,降低采购成本。在国内市场不景气之时,也能充分调动国际市场为自己“解围”,保持较高的利润空间。

军工大国的强势表现,得益于强大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以长期霸占“状元”位置的洛马公司为例,为了在尖端武器装备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其研发费用和营业收入占比从2011年的1.26%,逐步抬高到2017年的2.35%。

“不怕别人比你优秀,就怕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不间断的高研发投入和从不放缓的前进脚步,让这些军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飙升,使军工“巨头”在战斗机、无人机、卫星等领域始终处于领先甚至垄断地位,牢牢守住自己的“擂台”,一时难以撼动。

打擂

“黑马”突出重围,创新迎来发展春风

作为美国全球军售市场的头号“劲敌”,俄罗斯成为此次榜单中的最大“黑马”,不仅所属军工企业“杀”入前10,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武器生产国。俄罗斯成功“打擂”,夺得过去10多年一直被英国霸占的“亚军”宝座。

在竞争激烈的军工“擂台”上,名次的提升,离不开军工企业的不懈努力。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国内军工企业成为重点打压对象,一度“萎靡不振”。

主动求变方有出路。面对压力,俄罗斯选择迎难而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政府出台强力有效的措施,开启企业内部改革,推动对外军贸合作,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这些创新举措为俄罗斯军工带来了发展的春风,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国纷纷和俄罗斯签订多项军工合作协议、军售订单;土耳其与俄罗斯签署购买S-400型防空系统的合同;连美国的头号“主顾”沙特阿拉伯也向俄罗斯抛出了“橄榄枝”。

作为榜单上的第二匹“黑马”,土耳其军工企业的“随机应变”能力让人称道。和巴西、印度、韩国一同归入“新兴军工体”的土耳其,军工体系真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不过30多年。因为军工基础薄弱,土耳其将“逆袭”的希望押在了自己独特优势上。作为北约国家,土耳其获取西方各军工强国的技术支持受到的阻碍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土耳其与俄罗斯等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拓宽了自身引进技术的渠道。

凭借这些优势,土耳其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模仿”的“山寨”之路。近年来,土耳其不断通过这种独特优势发展军工产业,相继研制出“阿尔泰”坦克、T-155“风暴”自行榴弹炮等武器装备。这些“山寨”产品凭借“物美价廉”,受到卡塔尔、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的热捧,军工总销量水涨船高。

在这些“黑马”中,日本军工企业的进步虽不明显,却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受军贸市场竞争冲击,日本军售一度下滑。身处逆境,日本政府“主动出击”,通过加大军用技术转让、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力度,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进一步发展。

纵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日本军工企业,不少生产领域军用和民用技术相互交织,界限并不明显。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地,让日本得以最大程度发掘各领域军民两用的潜力,军工总销售额实现再次增长。

“企业一旦缺乏求变的胆识,就意味着被淘汰。”要想成为“黑马”,“杀”出重围,在“擂台”上赢得尊重,就必须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唯有主动创新求变,才能在百舸争流的军工市场竞争中高人一筹。

抢擂

防务投入上涨,各国竞逐科技“风口”

“比武”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擂台赛”,“战况”又将如何?

最近几年,亚太、欧洲等地区的地缘政治频频“地震”,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国相继增加国防支出,希望筑起牢固的“防火墙”。公布的榜单数据显示,2017年度美国国防预算达5837亿美元,日本增长2.3%,菲律宾增长15%……其中,北美、亚太地区增长强劲,欧洲地区也稳步提升。各国军工企业的发展,顺理成章地搭上了国防投入上涨的“顺风车”。

充足的预算,搅活了兵器买卖的“一池春水”。但部分国家在“买买买”的同时,更希望能借助市场换取能力,推动自身军工水平的快速提升,实现防务产品的自给自足。

“土豪”买家沙特“剁手”的同时,不忘组建沙特阿拉伯军事工业公司,将业务范围涵盖地面系统、空中系统、导弹等多个方面,还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管理总局,为国防工业自主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实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弯道超车,印度采取了优化采办政策、放宽国外投资限制、引进技术等方式,提高军工生产水平。欧盟则稳步推进“欧洲防务行动计划”,成立了总金额达55亿欧元的“欧盟防务基金”,支持成员国共同关注的国防技术发展,促进各国在军事能力建设方面的深入合作。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恰恰应了这句玩笑话。科技创新,往往带来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甚至更新换代,最终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变革。随着防务投入水涨船高,竞争对峙日益升级,各国纷纷使出“洪荒之力”,瞄准军事科技发展的“高地”。

为了抢占“风口”,美俄等国或加大投入,或引进多方技术,希望在关键领域保持领先地位。2017财年,美国国防部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投入高达74亿美元。洛马公司将未来30年投资的技术重点划分三类:涵盖了通信与密码技术、自主技术、定向能等核心领域;英国通过制定国防技术创新战略,主动当起牵引国防关键技术开发的“红娘”;俄罗斯虽然步伐稍慢,但也暗中发力,在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投入,通过加强各军工企业间的融合互动提高竞争力。

军工强国各显神通,目的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快人一步、先人一招。在国家战略和创新环境的牵引下,军工企业纷纷围绕自己的特长,试图走出一条创新突破、转型发展的道路。我们拭目以待,今年的世界军工“擂台场”,或将更加精彩纷呈。

图表制作:廖明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