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2 09:06 | 来源:人民网 2019年02月13日15:43 | 查看:1639次
梁萍,1954年出生,东城区龙潭街道夕照寺社区退休党员,2018年度北京榜样。
2017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公开招募“小巷管家”,参与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梁萍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小巷管家”,负责夕照寺西里主线区域。这条155米长的小巷,梁萍每天至少巡查三次。发现问题随手解决,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在她的推动下,光污染问题解决了,共享单车不再乱停放了,小巷居民也开始支持她的工作了,甚至,巷口的保安、治安亭里的辅警都成了她的眼睛,帮她照看着小巷的安全。2018年4月,在小巷管家周年庆之际,她荣获“金牌管家”称号。
我的一切都在小巷
第一次见到梁萍,是在夕照寺西里主线区域的巷子口。那天上午,她穿着小巷管家的制服,斜挎着标志性的背包,包里满满地装着卫生纸、塑料袋、手电、铲子、抹布、速效救心丸、手绘小巷地图,俨然背着一个百宝箱。她个子不高,说话干脆利落,浑身透着精气神。
这条小巷里的每一栋楼、每一户居民、每一个角落、每一点变化,梁萍都了如指掌,“我管的这条巷子长155米,以前只有3米宽,现在拓宽到10米了,这一边是19个花箱,那一边有30个花箱。巷子里共有3幢居民楼,仅这五号楼就有4个产权单位、42户、124名居民……”
外人不知道,梁萍负责的这条小巷在2016年以前,还只有3米宽,左右两边挤满了层层叠叠的违章建筑。2016年下半年,龙潭街道启动拆违工作,违章建筑被一层一层拆掉,架空线埋入地下,小巷渐渐露出原来的样子,修整归置后,竟然有10米宽。拆违工作结束后,很多年轻人说,还不知道,原来咱们小区的道儿这么宽敞呢。
2017年4月,梁萍出门儿准备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正遇上龙潭街道公开招募“小巷管家”。她觉得自己特别适合,“街道把我们小区治理的这么好,我是党员,也是居民,我得出力维护啊”。于是,她报名成了第一批小巷管家,这一干就上了瘾。
小巷管家有个六字工作经,叫做“巡、访、做、报、记、刷”,其中的“巡”,就是一天三次到小巷巡查。对于梁萍来说,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早已成了一日三餐,而在三餐之外,她还会加餐,达到4巡、5巡。每次巡视,梁萍都佩戴整齐,随身背着如同百宝箱一样的背包,发现问题随手解决。看到小巷的花箱里有垃圾,她会随手捡起扔进垃圾桶;垃圾桶外观有污垢,随即用抹布擦干净;发现乱贴的小广告,随时清理;检查沿巷楼门的灭火器有没有丢失,过没过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她会及时上报街巷长,居民有什么需求和意见,她也会记下来,随时向街道反映。
梁萍还别出心裁地手绘了一份小巷地图。这份五颜六色的地图,不仅标明了建筑物、垃圾桶、灭火器、树木、花箱、宠物取纸箱的准确位置,还标明了每栋楼里的居民户数、党员数,以及低保户、残疾人的情况,这是她挨家挨户走访的成果,“哪家是低保户、哪家有残疾人我都心里有数,平时会多照应”。
梁萍还自制了放大版的彩色名片,巡访时发给居民,方便居民联系。国庆、全国“两会”等节假日和重点安全保障时期,梁萍还会自制问题提示,提醒居民注意安全防护。
这些事情单是说说,都觉得极其琐碎,可梁萍却干得津津有味。“我退休了,身体和精力都还行,我又不喜欢玩,没别的爱好,我得把这点能量发挥出来呀”。
梁萍在这条小巷里生活了40年,对小巷的感情幽深绵长。她在完成小巷管家的规定动作后,总会不断加入自选动作,她把小巷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家事,“现在,我的一切都在我的小巷”。
义务奉献羸得居民理解
梁萍做小巷管家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的时候,家人不理解,街坊邻居不待见。有人觉得她是在小巷里做保洁挣钱,还有人家里的违建刚刚被拆掉,他们认为梁萍和街道站在一边,拆了他们的房子,让他们的收入没了。对此,梁萍抱以理解。巷子里的违建最早有1974年建的,40多年了,很多人早就把它当成了合法建筑,“我不和他们硬碰硬,我就做好我自己,我用实际行动感动他们”。
当时,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给小巷居民带来了不少困扰,梁萍就从治理共享单车入手,每天清晨、傍晚,比上班族还准时,把小巷里随意摆放的共享单车,一辆辆挪到小区门前的指定停车位,几十米远的距离,对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并不容易。她顶着烈日,抬着车子,没一会儿就已经大汗淋漓。抬几步,停下来歇口气,擦擦脸上的汗,再继续走。一天下来,梁萍的胳膊、肩膀一阵阵疼。这样抬了大半年,乱停放的少了,主动把车停到指定停车位的多了。
小区5号楼的居民向梁萍反映,楼顶产生了光污染,光线经过对面楼顶的银色覆盖物反射到自己家中,十分刺眼,白天不敢拉窗帘,影响了正常生活。梁萍立即跟着居民回到家中,录像、拍照,将情况上报给街巷长。街道随后组织召开产权单位到现场查看,开会商讨解决方案,没多久,问题解决了。
遇上恶劣天气,别人都往家里躲,梁萍却往外面跑,天气越差梁萍越忙。2017年6月,接连下了几天暴雨,梁萍放心不下,冒雨跑到小巷查看,发现夕照寺西里4号楼门口有一处塌陷的大坑,里面积满了雨水。梁萍就站在大坑边上,一边提醒路人绕行,一边给街道相关部门打电话说明情况,很快大坑就被填平了。还有一次下大雨,梁萍在巡查的时候发现一个雨篦子堵了,一会儿工夫水就没到了脚面上,“我急忙趟水过去,蹲在那儿,用一只手清理雨篦子上的树叶垃圾和塑料袋。毕竟一只手不方便,我索性把伞一扔俩手一起上。当时雨挺大的,身上都浇湿了,但心里觉得踏实多了”。
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地守护着小巷的秩序与安全,帮小巷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眼见着小巷越来越好,居民对梁萍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笑脸多了,感动和敬佩的目光多了,打招呼的也多了。现在巡查,遇上街坊四邻,他们总是对梁萍说,“歇会儿吧,我们就跟这儿住,没事就帮您看着了,您甭天天过来了,有事儿叫您”,“您要注意身体啊”。
有一天,梁萍在搬共享单车的时候,忽然感觉后面一轻,回头发现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帮她抬着,梁萍向这个小伙子道谢,小伙子却说,“您不用这么客气,该说谢谢的是我们,这条巷子现在这么整洁,带着朋友来都觉得脸上有光”。
能让年轻人认可自己的工作,梁萍特别高兴,而更让她感动的是,2018年1月8号生日那天,一位老大姐专程等在小巷里,就为送她一条红围巾,“天儿这么冷,我送您条围巾保保暖”。梁萍说,这条围巾就像一条绶带,“是对我的褒奖,我舍不得戴”。
居民成为她的眼睛
做小巷管家一年多,梁萍总是在琢磨怎样把小巷照看得更好。她发现小巷里的协警、巷口的保安都是24小时值班,就动员他们做自己的眼线,那样,即便自己不在小巷里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梁萍说,她最怕火灾,这里的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都是木制结构,楼里居住的又多是老人,楼老、人老,一旦发生火灾,不堪设想。如今,她已经发展了六七个线人,他们延伸了她的视线,和她一起守护着小巷。
梁萍的工作越做越细致,她的精神和工作方法也影响了同为小巷管家的宋雅军。说起梁平,宋雅军不吝赞美,“她是一位热情、能干的姐姐,负责任有担当”。宋雅军说,梁萍家里有90多岁的老母亲,爱人身体也不好,她要照顾家里,照顾小巷,还要去给其他小巷管家讲课,特别辛苦,但是小巷工作一点没减少,还在不断增加,“做到这份儿上,真不容易,得有一定的毅力”。
而在龙潭街道文办主任马琳眼里,梁萍“特别有责任心、特别有亲和力、工作特别有创新性”。有人觉得,梁萍做得太细致了,很难复制,马琳却不这么认为,“梁萍就像小巷管家这个团队中的领头羊,有这样的领头羊一直走在前面,给大家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带动其他人做得更好。毕竟,榜样人物是少数的,但榜样的精神是可以影响大多数人的”。
2018年4月25日,龙潭街道举办了“巷约”小巷管家周年庆,梁萍荣获“金牌小巷管家”称号,还同临近小巷的两位管家共同组建了“家门同心管家团”,要一起把社区的楼门自治搞起来。在梁萍的计划中,她还有很多事要做。
小巷管家守护美好家园
梁萍在一篇演讲稿里写到,“当上小巷管家,我才知道想把家园管理好没那么容易。冬天的时候,我每天抬头看,特别是火灾高发期,我抬头看看谁家的阳台上有易燃物;夏天的时候,我每天低头看,就怕哪个雨篦子堵了”。这看似寻常的抬头低头之间,映照出的,是一位老党员的担当与奉献,是一位小巷管家对小巷居民的深情与守护。
在这座超大城市中,梁萍是最纤细的那根触角,她勤奋而敏锐,她热忱又尽责,她在用脚步丈量小巷的同时,也在用行动擦亮街区的底色,守护街区的安全,守护邻里和谐的美好家园。
梁萍说:“我是小巷管家,我要继续在家门口,做身边事,叙邻里情,享幸福生活,让我的小巷更美丽。”她是千百小巷管家的代表,她又是其中做得最为极致的榜样。(首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