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朱恒银(图)

发布时间:2019-01-21 20:58 | 来源:中工网 2018-12-24 18:01:27 | 查看:3293次

  朱恒银,男,1955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从一名钻探工人成长为全国知名的钻探专家和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m以浅推进至3000m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深部岩心钻探的领跑者,产生了数千亿元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所获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朱恒银,男,195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扎根在皖西红色土地上的一名地质钻探人——朱恒银,他从事地质钻探第一线野外工作43年,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奋斗,从一名钻探工人成长为全国知名的钻探专家和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一路走来,他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三光荣”精神为动力,勇于探索创新,不畏艰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m以浅推进至3000m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深部岩心钻探的领跑者。

  一、艰苦岗位,43年坚守,不断探索创新

  地质钻探是地质找矿、地质科学研究及地下参数监测等揭示地球奥秘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地质钻探专业又是十分艰苦的工作,常年工作于野外钻井机台,昼夜三班作业,整天一身泥浆一身油,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居无定所,生活单调,一般距离单位千里之外,难以顾及到家庭。在这种条件下,朱恒银自20岁招工到地质勘探队,一干就是43个春秋。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研发的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小口径液动螺杆钻孔底马达配合定向监测技术及施工工艺,实现了钻孔轨迹“导航”钻进。首创在1000m以深钻孔中,施工多分支羽状钻孔和一孔中六个不同方向的伞状分支孔纪录;同时,研发的垂直孔高精度微量纠偏定向技术,创造了垂直钻孔轨迹控制在3cm/100m水平偏距之内;

  2、研发的三重管单动隔水取心钻具,首创松散地层采取不扰动原状岩心样的技术突破;

  3、采用新型集成创新模块化思路,设计出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3000m钻机,研发了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首创2706.68m小口径(Ф76mm)绳索取心孔深纪录;率先建立了3000m深部岩心钻探工艺技术体系,突破了制约了3000m深部地质岩心钻探的技术瓶颈;

  4、研发了大直径加重管密闭和常规绳索取心互换双作用钻具,首创Ф152mm页岩气钻探绳索密闭取心2328.18m孔深纪录;

  5、研发了适应深孔低转速条件下,金刚石钻头特殊结构和加工方法,使金刚石钻头在同一地层情况下,钻头寿命提高约2倍,效率提高1.5倍以上;

  6、率先将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技术应用于深部钻探,结合研发的孔底电动恒压岩心定向打印系统,成功解决了单孔中确定岩矿层产状、结构及矿脉延伸方向的预测技术难题;

  7、研发了一套集钻孔弯曲分析、初级定向孔设计、钻孔轨迹定位、三维定向钻孔轨迹设计、钻孔柱状图、钻孔结构、钻孔轨迹三维动态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使计算机更进一步应用于深部钻探优化设计、钻孔轨迹监控、数据处理、钻孔质量控制和钻探资料档案管理中,为野外地质钻探技术工作者提供了帮手和技术支持。

  朱恒银立足岗位43年的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技术先河,攻克了钻探技术领域众多的难题,为推动我国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精湛技术,勤于实践,展现工匠精神

  朱恒银在常年的工作实践中,不仅勇于创新,而且最可贵的是将每项创新成果应用于钻探生产第一线,大力助推了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

  (一)创新技术,促进找矿突破

  朱恒银43年来,先后参加了安徽霍邱、庐纵、铜陵、安庆、滁州、大别山区及全国多个地区铁、铜、金、钼、铅锌等大型和特大型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都能把自己积累的精湛技术和所研发的机具、工艺方法,推广应用于矿区的勘探施工中,解决了复杂地层、坚硬地层、易斜地层钻孔扩壁、取心、钻孔弯曲控制、钻进效率等技术难题,为地质找矿的突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1、在安徽霍邱李楼铁矿区,应用单羽状分支定向孔施工技术解决了陡矿体、异型矿体等困扰多年的无法勘探的技术难题,完成了该矿区3亿吨储量勘探任务。同时在霍邱铁矿床深部钻探技术项目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深部勘探新增铁矿储量约10亿吨,使霍邱铁矿总储量达到26亿吨,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

  2、在安徽铜陵冬瓜山、安庆龙门山铜矿区,进行全方位伞型定向孔施工技术,解决了矿区深孔勘探精度无法达到地质要求及山区布孔等难题,在1个钻孔中分支多个钻孔,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勘探工作量。

  3、在滁州琅琊山铜矿危机矿山深部找矿中,应用定向钻进技术及复杂地层钻进新工艺,解决了老矿区地表密集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下部矿体勘探的技术难题,在深部找到了储量达10万余吨的铜矿体,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0年,解决了矿山3000余名职工的后续就业问题。

  4、在大别山金寨沙坪沟区域,利用深部钻探技术,完成了特大型钼矿的勘探工作,探明钼储量245万吨,单矿体储量居世界第一,为革命老区的致富提供了可利用和发展的基础。

  5、深部钻探技术方法研究创新成果,已在安徽及全国50多个矿区进行了推广应用,产生了数千亿元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二)精湛技能,科钻特钻显神通

  朱恒银领衔的技术团队除了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地质找矿方面外,还广泛的推广应用于国家科学钻探和特种工程技术领域,已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奇葩。

  1、利用自身的独特钻探技术优势承担了四川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3孔的施工任务。通过钻探对岩心、岩屑和流体样品进行多项科学观测和研究,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属性;恢复地震过程中的岩石物理和化学行为、能量状态和破坏过程,检验和深化地震断裂发震机理,并可以进行长期的地震监测和预警预报。该孔设计在四川汶川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所钻地层80%以上是破碎地层,地应力很大,造成钻孔缩径、坍塌严重,伴有涌水、漏失等,属国内外罕见复杂地层,国内很多钻探施工单位都望而却步。该孔因地学研究需要,需全孔采取不扰动岩心样,岩心采取率要达85%以上。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攻关,顺利地攻克了该孔,终孔深度达1502.30m,全孔不扰动岩心样采取率达到了94%,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高度评价。

  2、承担了国家《地壳探测工程》预研究项目《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3000m科学钻探》和《华东庐枞盆地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3000米科学钻探》,利用自行研发的分体塔式全液压钻机和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钻具,顺利完成了两个3000m深度小口径地质钻探全取心钻孔施工任务,为国家下步实施地壳深部探测工程积累了经验。

  3、承担了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程,将高精度垂直孔钻进及不扰动样取心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中,解决了卵砾石层、砂层取心和孔斜率小于2°/1000m的技术难题,完成了约50个监测标组,累计15万米钻探工作量。尤其2003年7月上海地铁4号线的重大塌陷事故,在多家施工单位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上海地质调查研究院急邀朱恒银带领施工人员,采用非常规特殊技术手段,快速钻穿地铁顶部流砂层和钢筋混凝土层的灌浆通道,向涌沙沉降位置注浆,成功地遏制了事故发展的险情,被媒体赞誉为“安徽地质神兵”。

  4、承担了国内多项高难度钻探施工工程,如矿山尾砂充填、煤田瓦斯抽排、水库大坝位移安全监测、控制地面沉降地下水回灌、盐田两孔对接等,用精湛的技术服务于社会,展现了大国工匠精神。

  三、理想之梦,丰硕成果,绽放绚丽人生

  朱恒银由于不断创新和勤于实践,让理想之梦,结出了丰硕成果。43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专著3部,在国家重点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同时,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他曾先后荣获全国地矿系统“十佳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地质领域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土资源部“十一五”、“十二五”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十佳最美地质队员”、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优秀专家,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破格晋升为二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在朱恒银的示范作用的引领下,名师出高徒,他亲手培养破格晋升了钻探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晋升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0余人,研究生多人,钻探机班长20余人,其中6名钻探技师,2名省部级能工巧匠,1名全国钻探技能大赛银奖,1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安徽青年科技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安徽省江淮工匠,2人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荣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朱恒银领衔的深部钻探创新团队的行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43年来,朱恒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追求理想、爱岗敬业、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劳模+工匠的品质,谱写出辉煌的人生篇章。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