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谷山强(图)

发布时间:2019-01-20 20:51 | 来源:央视网 2019年01月11日 20:41 | 查看:1603次

谷山强,男,1980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多年来,谷山强始终致力于我国电网防雷减灾专业领域基础前瞻技术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先进高端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研发出一系列先进优质产品,实现了科技成果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重大科研计划,国网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30余项。

所获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青年文明号、湖北省“荆楚楷模”年度人物。

谷山强,男,1980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国网雷电监测预警中心常务副主任、国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攻关团队带头人、优秀管理专家,并担任IEEE、全国雷电防护标委会等国内外多个学术和标准化组织委(会)员。

2007年,谷山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成为了三清博士,满怀着一腔热血,毅然投身于我国电网防雷研究一线,开始了他的雷电探索之路。十一年追雷行,他和雷电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一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他不断探索雷电的奥秘,尝试破解自然密码,在电网防雷技术创新和技术革新上收获了累累硕果,成为了优秀专家,捧回了国家级大奖,登上了该技术领域的最高领奖台。

探索雷电奥秘

入行初期,瞬息万变的雷电对于谷山强来说仍是一个未知的自然现象,畏惧但又好奇。“天上电闪雷鸣,它会落在哪里、破坏什么设施?”对此他充满了疑问。

“要防范雷击,首先得摸准“雷公”的脾气”,2008年一次技术研讨会上,谷山强提出了他最初的研发思路,从此,捕捉雷电、分析数据成为了他工作的全部,那间顶楼简陋的观测室里,每天都能见到他“摆弄”观测设备的身影。

在当时,受观测设备智能化水平的限制,捕捉雷电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每当雷暴发生时,通过快速连续的手动触发高速摄像机对雷电放电全过程进行拍摄,但由于雷电发生过程转瞬即逝,想要成功捕捉到放电全过程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雷暴季节时,每逢天空乌云密布,谷山强总是一个箭步冲向观测室,选定观测点、架设观测设备做好准备,等待——捕捉——等待,在最早的两年时间里,他一直重复着同样的观雷过程,数不清多少次深夜冒着狂风暴雨冲出家门,多少次在满心期待中失望而归,然而坚定的信念驱使着他不断向前,他常说:“雷电越难捕捉证明它的价值越高,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为了提高观测的成功率,他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创新观测技术, 2014年夏季的一天,在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雷雨“袭击”后,谷山强成功捕捉到了一次清晰完整的雷击放电过程,当时他正在观测室紧张地等待着雷电到来,突然一道白光闪过眼前,随后一声炸响,原本应该打在距离很远的预设避雷针上的雷,却落在了离他200多米的位置,他不禁心里一颤,但依然保持高度集中,镇定地快速按动高速摄像机触发按钮。此次雷暴观测中捕获到的雷电是首例国内外时空分辨率最高、过程最详尽的地闪图像,也是国际上首次清晰观测到长间隙放电下行先导梯级发展过程,为雷电机理研究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基础雷电数据。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后,他又不断改进观测技术,巧妙结合雷电光学特征与观测视野之间的相关性,有效融合高速触发、高精度同步及互联网技术,研发出雷击光学路径综合监测系统,实现了雷电观测的智能化,观测成功率大幅提升,为准确分析“雷公”的脾气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起防雷领域的科研工作,谷山强心潮澎湃。由于自然雷电观测可遇而不可求,为了深入研究雷电机理,只能通过人工“制造”雷电。2009年夏天,为开展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专项“雷击模拟试验放电通道特性同步观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项目研究,他在北京郊外的长间隙放电试验基地开始了放电试验。因为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循,每一次精细调整后的试验数据都要记录下来,逐一进行对比分析。整个试验下来放电接近万次,时间一长,有人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一位小伙儿忍不住抱怨道:“谷博士,同样的试验没必要这样重复做吧?”他却只会心一笑:“汽车出厂光碰撞试验就得做1000多次,咱高压试验具有高风险性,要得到一个更可信的结果,就更不能怕麻烦。咱们制定详细的试验规范、试验方案就是要求我们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一定要把好自己这关。” 两个月的时间里,为不断接近自然雷电产生形态,每试验几次、十几次就要进行参数和设备调整,他顶着炎炎烈日,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拆换试验电阻,经常被晒的头晕眼花,身上也愣是晒成了小麦色。

开始琢磨“防雷”

谷山强爱观察,善于从工作实践中挖掘科研创新点,在研究中遇到困难也从来不打退堂鼓,随着对雷电机理研究深入和对电网雷电活动规律掌握,他又开始琢磨起“防雷”这件事儿来。

针对我国电网输电线路雷击风险的差异性,2009年,谷山强提出了“差异化防雷”的概念。2010年,在三峡近区综合雷害措施研究项目中,他首次运用差异化防雷评估技术对该区域的15条线路进行了防雷评估改造,效果显著,其中峡江一回这条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由之前的80%降至20%,线路稳定性大幅提升。

随着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作为大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电压直流输电线路避雷器研制显得尤为迫切。2013年,国际首台±5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防雷领域的技术空白。在±500kV直流输电线路避雷器研制过程中,谷山强遇到了从技术参数设计、试验方法选取到产品形态和安装结构设计等一系列难题。

两年的技术攻关,100多项技术难点,300余张设计图纸、20余份技术报告,为突破壁垒,他不断优化设计图纸,从点到面,严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颗螺丝的使用都要进行反复的思考论证,为降低单只避雷器的体积与重量,他进行了上百次的氧化锌电阻片配方调试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制备工艺,成功制成了符合各项电学性能指标的小尺寸大容量直流专用氧化锌电阻片,有效降低了杆塔负荷。

2016年,国际首台首创±8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问世,再次实现了国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零突破,目前,±500kV/±8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已大规模应用于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捧回国家大奖

2017年12月,谷山强自主研发的“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络预警方法”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唯一金奖,填补了全球在雷电大面积预警方面的空白。

“回想当初,一开始他模仿卫星发射的雷电预警装置,但很快发现,这种装置只适合特定环境。于是,他又重新攻关,结合雷达、气象及多年雷电监测技术研究成果,研制出了一套可提前30至60分钟准确预报雷电的预警装置。并在2016年,武汉市抗洪抢险中,为东湖高新区抗洪指挥部提供了精准的雷电预警播报。目前,我国的电网防雷技术研究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建成了以“两级部署、三级应用”为架构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对雷电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定位—事后防护”的立体化管控,为电网雷电监测预警及防护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为了使防雷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将雷电研究的技术成果由电力系统推广到更多领域,让更多人享受到雷电研究成果带来的便利和安全,谷山强又充分运用互联网新业态下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现有技术和产品,研发出一系列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产品及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方案,可为电力电网、石油石化、煤炭、高铁、气象、通信、航空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雷电预警预报、雷电实况监测、雷害风险评估,以及雷电防护装备等全套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咨询服务,实现了雷电数据和雷电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2018年,他的科研故事先后被CCTV4“走遍中国”、湖北卫视新闻频道、江苏卫视“美好时代”等媒体专题报道,他也被湖北省委授予“荆楚楷模年度人物”称号。

从最初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追赶,到全面赶上,再到如今某些方面的赶超甚至领先,电网防雷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未来,他希望能找到一种万能的措施和方法对雷电施加影响和利用,减少雷害的发生,让雷电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