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白芝勇(4图)

发布时间:2019-01-20 20:24 | 来源:央视网 2019年01月09日 15:20 | 查看:2636次

  央视网消息:白芝勇,男,1978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中铁一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测量技师。

  组织和参加攻克的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长大隧道测量GPS定位技术、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与研究、CPIII控制网测量等技术难关,推动了工程精密测量行业水平的发展。参与了5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精测工作。在秦岭特长隧道、乌鞘岭特长隧道、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宜万铁路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外业测量及内业处理中,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获得优质工程。

  所获荣誉:全国劳动模范、最美职工。

  白芝勇,男,197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他曾荣获全国十大特别关注“最美青工”、“全国最美职工”、“全国知识型员工”、“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首届“雷锋式职工”、陕西省“首席技师”、 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陕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状元”等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获得全国劳模,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他心怀梦想,甘于奉献,先后参与了5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公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工程精测工作,参与完成工程测量任务约3500多公里,其中高铁测量任务完成2500余公里,占了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近十分之一。他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一项项精确的测绘成果,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恪尽职守,工作精益求精

  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指的方向对,工程才不出偏差。隧道在哪儿开挖,走向如何把握,双向开挖的隧道能否“无缝对接”等,都必须靠精准的数据说话。

  1999年,白芝勇从兰州铁路技校毕业分配到中铁一局五公司。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为了早日掌握测量仪器,每天下班后,都会把水准仪抱到办公室,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钢卷尺将高差量出来,然后用水准仪去测。一次又一次,反复试,不断练,慢慢地他有了手感,也对仪器有了直观的认识,最后一直练到信手拈来就能准确无误,把技能转换成了本能。2009年,他在流动分散、工作生活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函授本科毕业。

  测量工作一年365天有近300天在野外奔波。西汉高速公路是西安到汉中的交通要道,因沿途都是崇山峻岭,高速路只能像灵蛇一般,沿汉江蜿蜒前行。为了能按时完成测量任务,使工程尽早开工,刚做完阑尾手术不足十天的白芝勇就赶到西汉高速公路进行工程复测。他带伤在河道上来回奔波,还不慎掉进了河水里!晚上回到驻地伤口感染,他痛得彻夜难眠,只能用白酒暂时消炎包扎,第二天他又照常起来继续工作。

  白芝勇说,测量就是“每一毫米的细心”,工作中他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细心和精度。十几年来,他所负责的50条国家重点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工程的测绘成果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无一起测量事故,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奖,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

  勇于拼博,竞赛中求进取

  在公司附近的河堤上,同事们总会发现白芝勇的身影,一有空他就练习测量,用他自己的话说,叫“找手感”,这样的手感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中铁一局五公司在业界以善打难、险、长、大隧道著称,施工过程中,测量队要定期对工程进行测量把控。而隧道里光线暗,掌子面现浇砼、放炮打眼等施工程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测量人员要在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的条件下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此时的手感就是效率。

  除了外业的测量手感,内业计算测量数据,也有很多窍门。2004年,白芝勇第一次参加由中铁一局举办的测量工技能大赛。他用平时自学的知识在卡西欧4500计算器编程用32分钟就完成原本要60分钟完成的计算。这结果,让在场的裁判和出题老师都不能相信,专门在总结大会上让白芝勇谈谈自己的新思路。这件事情也使很多选手受到了的启发,比赛结束后,还经常接到当时参赛人员的电话,向他请教用计算器编程问题。也就是这一次,初出茅庐的测量新兵,开始展露锋芒。

  此后,从中铁一局比到中国中铁总公司,又到陕西省再到全国,在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中,白芝勇不断锻炼自己,同时也细心地向优秀的同行学习。2010年,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主办的“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中荣获得银奖,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转变。

  敢于攻坚,技术勇攀高峰

  白芝勇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自主创新和刻苦钻研进行多项技术改进和工艺提升,依靠高超、过硬的本领不断解决技术难题。他参加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长大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应用”的研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诸永高速公路云腾岭隧道、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襄渝铁路复线安康段、郑西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控制测量。通过几个项目的实施与应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精度,节约了劳动时间。

  他和同事们在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开展了“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和运用,通过对竖井定向测量方案进行了比选,经过反复测试,采用双投点、双定向技术,即使用普通陀螺经纬仪、铅锤仪联合定向法,成功解决了浏阳河隧道3#竖井长距离开挖正洞高精度贯通的施工测量难题,提高了横向贯通精度,节约成本40多万元。该成果被广泛应用,2010年10月,该成果获全国第三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参加的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精测队QC小组在“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项目中取得显著成绩,被命名全国优秀管理小组。

  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白芝勇不断研究测量仪器在空气湿度、阳光强度、粉尘含量、风力强弱等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准确度和精准度。通过多年的历练,造就了他快速、准确的测量技能。同时,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成为解决现场难题的高手。在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施工中,控制测量连续两次数据都不一致,这相当于人的眼睛失明,汽车没有了方向盘,这可急坏了施工单位,于是请求白芝勇团队前来增援。白芝勇带人进驻现场后,通过分析数据,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制订了打破常规的测量计划。他认为数据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建议施工方把一条边布设在距隧道边墙1米左右的线路上,另一条边布设在隧道中心线上;同时,将进洞边的测量时间由原来的白天调整到晚上。经过多次反复测量,数据终于完全吻合。

  带徒授业,团队持继成长

  白芝勇十分重视团队学习和成长。他主动把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工友、大中专学生,还积极参与郭明义爱心团队“送知识下基层”活动,相继走进西成客专、宝兰客专、云桂铁路、合肥地铁等几十个项目部,参培人数近1000多人。他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带到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和企业,勉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杨志、寿海峰、杨明等30余名青年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多次代表中铁一局参加陕西省和中国中铁系统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多人被授予“陕西省工程测量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被大家尊敬地称为“技能大师”。

  积极创新,工作室成效显著

  2013年,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在白芝勇的带领下,工作室从制度建设、责任文化、学习团队、班组管理等方面完善内部建设,积极打造 “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现代企业新型工作室。它发挥先进典型和高技术人才的团队作用,逐渐成为企业技术攻关的一面旗帜。几年间,取得国家专利10项、科研2项、省部级论文20篇、工艺工法10项,这些创新成果在测量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测量成果质量和测量效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6年以来,在白芝勇的带领下工作室不断加强无人机在工程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应用研究,“无人机+BIM”实现了工程构筑物与“实际场景之间的碰撞检查”,为项目策划、场地布置、便道选线、土方测算、进度控制、变更设计等工程施工管理提供空间立体数据支持。“无人机+BIM技术应用于高铁施工管理”课题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科技成果奖和陕西省职工科技节技术工人培训优秀课程、讲座、绝技绝活(视频)一等奖,并成功申报了两项国家专利,在省部级和国家级核心刊物各发表论文两篇。

  2015年,工作室被授予“陕西省十佳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2014年8月和2015年10月,工作室先后顺利通过陕西省人社厅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验收,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