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航员叶聪:向海洋最深处驶去(3图)

发布时间:2019-01-16 22:36 | 来源:新华网 2019-01-10 17:57:59 | 查看:6059次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1)潜航员叶聪:向海洋最深处驶去

  在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叶聪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模型前介绍情况(2018年12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新华社南京1月10日电(记者王珏玢)“蛟龙号”潜水器的模型前,叶聪轻轻抚摸着这个凝聚多年心血的“老伙计”。它的旁边,还陈列着新近交付的“深海勇士”号模型。

  1979年出生的叶聪,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2001年,这个从小爱看《舰船知识》的“装备迷”如愿进入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从事潜水器设计。刚工作,他就参与了激动人心的“大项目”:研制中国第一个7000米级载人深潜器——“蛟龙号”。

  在此之前,中国潜水器下到的最大深度是600米,载人深潜更是一片空白。“也是初生牛犊的精神吧,没人想过退缩。设计没有先例,就跟着老工程师一点点钻,没有深潜经验,就从一张白纸开始学。”

  正是这股拼劲,让工程设计出身的叶聪跨界当上了“蛟龙号”试航员、潜航员。2009年起,叶聪驾驶“蛟龙号”进行了数十次下潜。在他看来,每一次深潜都是“智商、情商的双重考验”。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2)潜航员叶聪:向海洋最深处驶去

  在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叶聪(右)和同事研究讨论(2018年12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面对未知而多变的大海,再充分的准备都难以避免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茫茫海面上,叶聪经历过潜水器与母船“失联”;5000米深海中,机械臂突然断裂而泄漏的油污让潜水器成了“睁眼瞎”;7000米的海底,大量沉积物覆盖住采样篮而让“蛟龙号”难以作业……靠着过硬的技能和冷静的心理,叶聪成功度过一次次险情,为中国潜航事业积累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深度。十年攻关,一朝梦圆。自此,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现在,“蛟龙号”已经累计完成158次下潜,足迹遍及太平洋、印度洋。“蛟龙号”之后,叶聪与深潜装备研制团队的同事们又成功研制了国产化率达到95%的“深海勇士号”。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3)潜航员叶聪:向海洋最深处驶去

  在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叶聪(右)在指导同事工作(2018年12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中国深海装备事业正经历飞跃式的发展,我有幸成为参与者、见证者。”叶聪说,“对于茫茫大海,人类的探索还远远不够。我的下一个目标是驾驶中国自己的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深潜器到达海洋最深处,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