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6 21:05 | 来源:新华网 2018-12-23 10:37:26 | 查看:949次
新华社郑州12月23日电(记者张浩然)头戴布帽、脚蹬布鞋,这是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几十年如一日的装束。他更在乎的是群众,他常说:“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牛为耕田,养我们干部为啥?如果我们不能为老百姓办事,连鸡牛都不如。”
在河南卫辉市唐庄镇,吴金印(右)和群众一起在荒山植树(2016年5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参加工作50多年,吴金印三次拒绝提拔,在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0多年,直到今天。他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群众商量,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把一穷二白的唐庄镇建成了国家级经济发达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狮豹头乡工作时,吴金印带领群众苦干15年,治水架桥、植树育林,造出2000多亩良田。他清楚,土地就是聚宝盆。
吴金印(前右一)和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四合村的群众在一起(2013年9月6日摄)。 新华社发
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镇党委书记。看到群众因缺地而挨饿受穷,他又带上铺盖卷住进工地。通过筑高低坝、建消力池、闸沟造地等,至今已造出1万多亩新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又给山坡地围上石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吴氏造地法”被叫响,他却说,这都是群众的智慧,不能都算到我头上。
吴金印在河南卫辉市唐庄镇的荒山绿化工地上劳动(2006年9月9日摄)。新华社发
造地解决了温饱,还得想办法致富。经过调研、征求意见,唐庄镇制定“东西南北中”发展战略,吴金印将其凝练为“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
多年发展后,百姓富足了,“石头经济”带来的污染也严重了。吴金印明白,不能光考虑眼前利益,于是采取“关污染、上环保”措施,关闭100多家石渣厂,新上一个无污染环保型大型建材厂。在原石渣厂集中的西山上造地绿化,打造成了绿色生态园。
“抓住机遇是功臣,错过机遇是罪人,不找机遇是蠢人。”吴金印很有发展的紧迫感。上世纪90年代,他去广东参观时受到启发,回来开会商量,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一说占地,群众都支持,为啥?因为是为群众办工业。只要群众支持,没有办不成的事。”吴金印说。
如今的唐庄镇,已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等大小40多家企业入驻,走上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唐庄镇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发展环境,得益于唐庄镇人民的艰苦奋斗。”回望过去,吴金印不无感慨,说到下一步的打算,他满怀信心:“大干促大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争取把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型,以新的业绩报答党和人民,继续为百姓造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