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济源见义勇为牺牲反思:叩问勇气和责任(图)

发布时间:2010-01-04 21:34 | 来源:浙江在线 2010年01月02日 19:21:19 | 查看:1826次

浙工大学生在校园内悼念杨济源同学 记者 施健学 摄(中国好人网配图)

    [提要]2009年的最后一天,当所有人都沉寂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的时候,大学生杨济源却因为抓小偷牺牲了。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这句话是这名叫杨济源的英雄.. 2009年的最后一天,当所有人都沉寂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的时候,大学生杨济源却因为抓小偷牺牲了。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这句话是这名叫杨济源的英雄大学生在一家网站个人主页的签名。新年到来之际,这位求学杭州的天津小伙子会以生命的代价践行了它。
杨济源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撼动了校内外无数人的心,近万人自发悼念。人们在悼念英雄时也在叩问自己:如果换成我,敢不敢站出来?

    最后的网络签名:“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

  2009年12月31日22时许,四名小偷在浙江工业大学北门附近行窃。这一行为被杨济源等大学生发现,他们勇敢地围上去准备抓住这些歹徒。其中一个小偷被抓获后,在挣脱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杨济源捅伤。杨济源被立即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案发后,浙江省、杭州市领导相继作出指示,要求公安机关全力侦破,严惩犯罪分子。经民警18小时的昼夜侦查,2010年1月1日16时30分,4名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2岁的杨济源牺牲了,他的离去震动了校园。2010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的精弘论坛里专门开辟了“纪念杨济源”的板块,两小时即已达到2000多帖。杨济源在校内网上最后的签名——“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被发掘出来,传遍了校园,成为同学口口相传的名言。

  “泣别英雄,杨济源走好。”1日傍晚时分,学校在体育馆为杨济源设置了灵堂。闻讯后,悼念的人群朝这里涌来,直至22时,灵堂门口仍排着队,人流慢慢地移动,在沉重悲怆的哀乐中,许多与杨济源素不相识的同学手持白菊,走到杨济源的遗像前三鞠躬。

  1日22时30分左右,距离事发整整24小时,许多人又自发地汇聚到学校操场,在夜幕下点燃悼念的蜡烛,拼成“20100101”字样,映照着那一朵朵寄托哀思的白菊。老师同学含泪回忆:“正直的好班长,他的班级是最有凝聚力的。”

  1月2日零时,4位同学还在操场的烛光边为杨济源“守夜”。“等这些烛光烧完熄灭了,我们再走。”宁夏小伙子马巍告诉记者。

  “1月1日22时14分的时候,我们还通了电话,说好要碰头商量事情,没想到22时38分就发生了这样的事。”马巍哽咽了。在杨济源生前,他们既是亲如兄弟的同学,又是学生工作中的好搭档。杨济源的离去令他感到异常悲痛,但他对杨济源见义勇为的举动并不感到意外:“以他的性格,当时他肯定会出手,虽然这个结果让我们非常难以接受。”

  在杨济源担任班长的班级里,约30名同学分别来自宁夏、福建、安徽、山西、浙江等地,却始终亲如一家。在老师和同学的回忆中,这位高高瘦瘦、特别阳光的男生,就是团队的“主心骨”。“杨济源是个北方男生,正直、大气,做事又很细致,很受同学欢迎。他担任班长的班级是年级里最有凝聚力的。”杨济源所在年级的年级主任周老师这样评价。

  杨济源同时身兼年级副团总支书记一职,还参加了志愿者工作,所有事他都认真负责。只有少数人了解,老家在天津蓟县的杨济源其实家境一般,务农的父母要担负三个孩子的成长费用。入学前两年,他一直在勤工俭学。

  杨济源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在校外也引起强烈反响。杭州市有关领导1日晚探望慰问了杨济源的家人,对杨济源在抓小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英雄壮举予以高度评价。

  大讨论:“大学生应当成为引领社会正气的群体!”

  据介绍,公安部门正依照相关程序,为杨济源申报杭州市“见义勇为”的荣誉称号。

  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杨济源的牺牲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有人认为:大学生不要挺身而出,生命可贵,为了抓小偷不值得。而在悼念现场,很多同学告诉记者,当代大学生就应该向杨济源这样弘扬社会正气的榜样看齐。

  “杨济源同学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是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大二学生张雅琴说,“杨济源的行为不是偶然,他本身是个正直的人,遇到那种情况,他不假思索就这样去做了。我就是佩服他这种勇气。许多人听到消息感到震惊,震惊的不光是发生这个事情,更震惊当今时代我们身边还有这样勇敢的人。”

  “我们社会到今天,可能就是缺少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就像有人落水了,旁边有很多围观的人,就是没有人跳下去救人。”马巍说,“杨济源的行为值得我们更多的人学习,大家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不敢去做正义的事情,邪不压正,正义永远是社会的主流。”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的悼念文章说:“大学生,一个承载民族未来主干的群体,接受最良好的教育,有着高素质(尤其是道德),应当是引领国人民族文化民族气节的一个群体,对于正义,我们不站出来,还有谁站出来?!”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