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1 13:4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2月 | 查看:1324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何英,女,1975年10月生人,济宁市任城区安居第二中学教师。
事迹概述:
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何英一直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丝白鬓育新人,丹心碧血铸师魂”的人生信条。颈椎病压迫神经,她白天上课晚上打止痛针,一直坚持到学生们顺利走进中考考场才去做手术。她不放弃每一名学生,认真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丈夫援疆支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丈夫建立牢固的后方。21年来,何英在乡村教育的天地里默默守望,期待着破茧化蝶的美丽。她先后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运河名师”、“济宁市教学能手”等。
独特教学风格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何英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潜心课改,创新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多次参与校、区、市各级公开课、优质课评选,而且讲课“常讲常新”,是公认的教学能手,她的语文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堂。
她扎扎实实锤炼教学基本功,一言一行塑造师表形象,时时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早到晚归,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成为全校师生的榜样。
2012年,何英承担了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可是长年的辛劳,让她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压迫了臂丛神经,胳膊不能动,疼痛剧烈,夜不能寐。同事和家人多次劝她回家好好休息,可是何英硬是咬牙坚持着不耽误学生们每一节课,她白天上课,晚上打止疼针,一直坚持到同学们顺利走进中考考场,才去医院做了手术。面对身边人的担心,何英说:“不能因为我的问题,耽误了孩子们升学,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进入自己心仪的高中就读。”她朴实的话语,感动了众多师生和家长。
发现学生闪光点 爱生如爱子
何英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她时刻把学生冷暖记心头,与学生心心相连。学生生病了、迟到了、家中有困难了……她都一一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忙解决。
何英的一名学生谢强(化名),对学习丧失兴趣,曾几度想要辍学,为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她利用休息时间多次登门家访,激发谢强的学习兴趣。后来何英发现谢强在运动上很有天赋,就以此为契机,鼓励他好好锻炼,发挥特长,参加全区中学生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谢强赢得了短跑和跳远的冠军,还打破了纪录,这大大鼓舞了谢强的斗志,何英趁机鼓励他树立信心,用心学习,并帮助他补习落下的课程。最终,谢强以体育特长生考入济宁一中,之后参加了第23届省运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生汪娜、谢林(均为化名)为亲表兄妹,因为家族遗传病史,两个孩子的父母都不在了,两个可怜的孩子跟谢林的爷爷奶奶(汪娜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家境贫寒,但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学习认真。何英了解到这两名学生的情况后,立即与他们的家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申请贫困救助,减免学习费用。为了让两个孩子能够感受到母爱,何英还会为他们添置衣物、学习用品,并为他们辅导功课,假期里带他们出去玩,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渐渐的,两个孩子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四年的初中生活,何英不仅是两个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更是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着他们的成长,最终两个孩子都顺利地考入理想的高中。
风雨中用责任遮蔽 寒风里以自律护行
何英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高中生的母亲,每位母亲都希望尽力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但何英心里还有更多的孩子——她的学生需要照顾。为更好地兼顾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何英付出了很多。何英的家距离学校四十余里路,每天早晨她都会在五点起床,为儿子煮好饭放在桌上,来不及陪儿子一起吃早饭,她便骑上电动车赶去离家四十余里外的学校。三年来,上班期间每天要骑行近百里。不管是黑夜骑行时的摔伤,还是寒冬时的刺骨寒风,都没有影响何英心里的信念:陪伴学生在校每一天的每一分钟。
2018年6月,山东省援疆支教计划传达到济宁市任城区,同是教师的丈夫明白援疆支教的重大意义,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报名援疆支教,何英对于丈夫的决定很是支持。为了让丈夫放心支教,她全力承担起了照顾年过七旬体弱多病的公婆和正读高三的儿子的重担。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并没有阻止何英对于孩子们的关爱,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尽心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护每一个孩子。
21年来,何英在乡村教育的天地里默默守望,期待着破茧成蝶的美丽。她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她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她师德的最好诠释。用母爱守护每位学生,何英老师会继续扎根乡村教育,并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来源:山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