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6 00:44 |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6-05-09 第0a01版 | 查看:1986次
2015年3月10日,马士弘在家中。
2015年,本报启动《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时,马士弘为报道题词。
5月8日,马识途为哥哥题写挽联。
鏖淞沪卫武汉斗湘鄂战石牌守国门 确是抗战八年老英雄
隐寒门历沧桑经沉浮轻死生觉大梦 果然潇洒百岁真高人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张杰)5月8日清晨,目前川内最长寿抗战老兵,105岁的马士弘因病抢救无效辞世,平静而安详地走完了他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生命。
马士弘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马识途的哥哥。马识途今年也已经过百岁。8日中午,马士弘侄女、马识途女儿马万梅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跟我爸爸说了我伯伯去世的消息。他一下子眼圈都红了。中午饭都先不吃,马上写挽联。”随后,马老家人发来挽联内容:“鏖淞沪卫武汉斗湘鄂战石牌守国门确是抗战八年老英雄 隐寒门历沧桑经沉浮轻死生觉大梦果然潇洒百岁真高人。”
马士弘是马识途的三哥,出生于重庆忠县。自从1937年从黄埔毕业后,马士弘就加入当时由陈诚率领的第十五集团军,并担任陈诚的警卫团团长达10年。其间马士弘参加了淞沪会战、常德会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众多知名战役,始终奋战在抗日第一线。
生前接受采访时,回忆起自己曾参加抗日战争,马士弘说:“战场上很多人战死了。剩下的人继续坚守,没有接到命令,一个人都不退半步。举目所见,都是鲜血,十分惨烈。我身边的人,几小时前还跟我说话,转眼就牺牲了。想起一首唐诗写着‘战士军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2015年4月初,得知华西都市报当时即将启动《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的报道后,马士弘在家中欣然为本次报道题词“抗战老兵”四个字。
其子马万杰说,爸爸一辈子乐观坚强,对国家前途命运大事很关心。读书、看报,写作。住院前不久,还拿着放大镜写东西。他眼睛都看不清了,但是还写蝇头小楷。
“八年抗战,川军牺牲巨大。每一个抗战老兵,都是一本宝贵的抗战历史。老兵马士弘的离去,又将是川人抗战史的一页重大损失。”得知马士弘辞世的消息,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感叹。
铁血卫国
曾20多次血战日军8年抗战“从头打到尾”
2015年,华西都市报记者曾多次前往马士弘家中采访。当时104岁高龄的马士弘,除了腿脚行动不便,耳背之外,思维仍然缜密。每次谈到抗战经历,马士弘都能准确地说出敌我双方参战兵力,部队番号以及战况细节。讲述时,还拿出各种资料让记者参考。
从1937年到1945年,马士弘和日寇打过大大小小20多场战斗,屡立战功。可以说整个抗日战争,他和日本鬼子从头打到尾。
黄埔生投身抗战子弹曾擦头而过
上世纪30年代初,马士弘在北平读大学,目睹日本侵略中国。激于青年爱国热忱,他想要报效国家,正好黄埔军校11期到北平招生,他投考并被录取。
1935年10月,马士弘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过蒋介石直接领导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视察团。后来被分配到四川,安插到邓锡侯在乐山的川军28军163师,意在转变地方部队。
此时,国民党著名将领罗广文给马士弘来信,邀请他加入自己麾下。当时,罗广文是第18军第14师42旅少将旅长。马士弘说:“我正想离开呢,就到了江苏无锡,在罗广文的部队里担任侦察连连长。”
1943年5月,日寇向湖北石牌发起强烈攻势,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达10多万人。马士弘时任18师53团副团长兼第三营营长。有一天,马士弘在柳林沟和日军一个大队打了一场艰苦的遭遇战,战况惊心动魄,“我们打了一天。第二天,我的副营长的下巴被子弹打掉了。日军在对面山上用机枪扫射,我没注意到。但我正好在扭头,嗖的一下,我自己都不觉得有子弹过去,当时的战斗是非常紧张的。那颗子弹从我额头擦过去,就流血了,但我以为是汗水,紧张嘛。我身边的卫兵说,营长,你受伤了。我一摸,手上全是血。”
马士弘叮嘱卫兵,不要告诉其他人,因为他是营长,假如下去治疗就没人指挥了。于是在伤口上涂了点云南白药,经过简单包扎又继续战斗。
70年过去了,这个伤口一直陪伴着马士弘。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多次采访,每次讲述此事时,马士弘指着自己的额头,还笑着说:“还在呢。”
常德会战追击日军解救500被抢妇女
1943年底,马士弘参加常德会战,任西面侧翼兵团18军18师53团三营营长。12月14日中午,部队到达当地易家坪。迫击炮排去山侧侦察炮兵阵地时,听到山上庙内有哭叫声,庙里火光冲天,庙门紧闭,被人用横木钉死。马士弘命令迅速打开山门灭火。
马士弘回忆说:“我入内查看,见庙内两廊墙根下有不少中国妇女。有的穿日本军大衣或军上装,有的仅穿一件单衣,有的穿军胶鞋,还有赤脚的,蓬头垢面,状极凄惨。她们都是年轻妇女,我们进庙时,她们都很害怕。”
马士弘向她们解释说:“我们是中国军队,是打日本的。日本鬼子被我们赶走了。”妇女们群起欢呼。经细问,才知道这些妇女是日军从常德、慈利、临澧、桃江、汉寿等地带来的,有的是日军败退时沿途搜抢来的。因中国军队追击迫近,日军见不可能全部带过江去,竟将不能走的妇女关进庙子,意欲烧死。幸亏马士弘率军赶到,救下她们。经清点,获救妇女有512人。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曾洁摄影陈羽啸
铭记英魂
平均每月3人辞世
川内健在抗战老兵已不足700人
得知马士弘辞世的消息后,川内不少健在的抗战老兵,用自己的方式为老战友送行。随着时间推移,70多年前,毅然投身抗战的热血青年,如今健在者已垂垂老矣。但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川人抗战故事,正在被更多的后人所铭记。
巴蜀抗战史研究院表示,抗战期间,川军伤亡人数达64万之多,牺牲之惨烈,位居全国之首,应当被国人永远铭记。而目前,川内统计到的健在抗战老兵人数已不足700人,而且平均每月都有3名老兵辞世。刚刚过去的5月5日,94岁的抗战老兵华中柱在成都去世。
壮士出川 64万川军魂长埋他乡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外,上万川军部队代表、上万成都群众在此举行出川抗战誓师大会,一群四川母亲衣袖擦泪眼,亲送儿子上战场,拯救于危亡边缘的国家。
据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抗战档案资料: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共计出兵340万,参加会战、战役28个,伤亡64万,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位居全国之首。
也就是说,当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而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有四川等少数几个省份未遭受日本人的铁蹄践踏,而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却向全国提供了20%的兵源,50%的钱粮。
在上海蕴藻浜河畔,千里奔驰的川军在淞沪上空打响四川抗战第一枪;在山西东阳关山头,力阻日寇进攻,两千川军将士壮烈牺牲;在缅北、滇西的密林之中,至今还留有远征军昔日的铁血战场和被历史掩埋的墓碑……李宗仁将军曾这样评价川军,“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请记住川军名将王铭章、许国璋、饶国华、李家钰等人的名字,更请记住并悼念,那些没能留下姓名就匆匆战死的川军战士。
老兵归队 平均每月3位老兵辞世
2015年5月11日,在举国上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在当年川人出川抗战的誓师地人民公园,仿照当年情景,举行“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全球寻访川人抗战足迹大型采访报道出发仪式。
令人遗憾的是,本报曾报道过的50多位抗战老兵,目前已有20多位相继去世。而据成都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统计,从2014到2016年来看,全川平均每个月都有3位老兵离去。据巴蜀抗战史研究院统计,目前包括远征军、川军等抗日军人在内的川籍健在老兵,已经不足700人。
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杨力
记者手记
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虽然知道生老病死是生命之必然规律,但马士弘老先生离世的消息,仍让我唏嘘不已。
我曾听闻数十位老兵,讲当年的抗战故事,每说起与鬼子拼杀时,他们苍老褶皱的双手还是会握起拳头,一如当年手握刀与枪。
而提起战事惨烈、战友牺牲时,他们又会轻轻抹泪,抑或是摇头叹息。
去年,老兵张文治还健在时,他说,自己是川内最后一位参加淞沪会战的老兵,所以有责任把当年20军打过仗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健在远征军老兵钟华,也曾叮嘱:“再过几年,我们这些老头子就没了,但是你们记下了抗战,就是对为国牺牲的英灵最好的告慰。”
自华西都市报启动“最后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以来,我们一直在与时间和死神进行赛跑。我们希望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记录下每一位健在抗战老英雄的珍贵史料,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川人抗战精神。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如今,我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兵在不断离开,但他们当年的抗战精神,必将薪火相传。 余行
老兵传奇
从1937年到1945年,马士弘和日寇打过大大小小20多场战斗,屡立战功。可以说整个抗日战争,他和日本鬼子从头打到尾。
马士弘与弟弟马识途,是一对传奇的“国共兄弟”。马识途虽未像哥哥那样直接上战场杀敌,但身为共产党员的他,组织过抗日敌后工作,向支援中国的美军空军士兵宣传抗日路线,还担任过战地记者经历九死一生……
人物名片
马士弘,享年105岁,曾担任国民党军队少将副师长。
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1937年开始,经历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昌会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的六大会战,他参与的大小战役加起来有20多场。他曾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也用妙计歼灭过日寇骑兵,还解救过500多名妇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