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早年离乡打拼 晚年回乡助学十数载(2图)

发布时间:2018-12-26 22:26 | 来源:广州文明网 2018-11-07 | 查看:1125次

距广州市中心约50公里的花都狮岭镇旗新村内,一座4层楼高的中华文化艺术学校远近驰名,被当地人美名为“乡村少年宫”。自2004年以来,这里开设古筝、钢琴、书法、美术等艺术课程,至今已为上千人次的村娃和外来工子女提供免费学习机会。

  这些善举的背后,是一位78岁回乡老人钟月明长达十多年的辛苦操劳。他少年贫苦,青年在异乡闯荡成家立业,改革开放后回内地投资基建,退休后更是秉持一颗赤诚的桑梓之心,梦想为家乡小孩打造一片艺术天地,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钟月明和家乡的孩子们在一起。

  离乡寻机遇 实业报家乡

  1940年,钟月明出生在花县(今花都区)旗新村的贫农家庭,家乡土地贫瘠,每遇干旱一家人食不果腹,常常为填饱肚子而烦恼。1963年,23岁的钟月明随父辈外出谋生,去香港打工梦想改变人生轨迹。年轻的他深知手艺的重要性,先后在鞋厂和冷气商行打工,逐渐掌握了过硬的冷气维修技能,并成功从银行贷到2万港元,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当时的香港,买一层楼才3万港元。背负巨额贷款,钟月明只能加倍努力,承包起酒店、酒楼的冷气保养维修工程。“常常因为抢修设备没时间吃饭,两顿饭当一顿来解决。”他说。凭借诚信经营和勤勉态度,钟月明逐步扩大生意规模,仅用2年时间就把银行贷款还清了。在事业巅峰期,他在香港闹市连租6间铺位。

  步入不惑之年后,钟月明不再贫困潦倒,但遥望家乡总觉遗憾,希望有朝一日报答这片曾养育自己的土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钟月明回家乡的机会逐渐增多,小到村民的生活困难,大至村道的维修,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施以援手。

  随着家中小孩长大上学,钟月明转而关注家乡中小学的教学环境。1988年,当他得知母校旗新小学校舍年久失修,立即捐资1万元修建;1998年,当看见芙蓉中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楼仍是用瓦片加盖的陋屋,他一次性捐资30多万元新建一座图书馆。

孩子们在钟月明出资建设的幼儿园里开心玩耍。

  花甲童心盛 搭建艺术园

  2002年,62岁的钟月明回到家乡旗新村打算安享晚年,但发现村内青少年大多爱流连网吧,这让他坐立不安。“如何引导孩子走回正轨呢?”钟月明常常这样想。一个周末,数名孩子聚在村口荔枝树下认真用蜡笔画画,这一幕让他想起自己因为生活所迫而落空的美术梦。于是,钟月明把这群孩子邀请到不远处的祖屋作画,为他们买来美术用品。久而久之,每到周末,祖屋内外聚集的孩子越来越多,钟月明很高兴自家祖屋成为小朋友的“第二课堂”,于是自费请来美术、语文、数学老师每周末来此辅导孩子。

  2004年,钟月明投资200多万元,在祖屋旁建了一座4层高、2000多平方米的楼房,取名为“中华文化艺术学校”(下称艺术学校),后被村人称作“乡村少年宫”,还购置钢琴、古筝、吉他、葫芦丝、笔墨纸砚等乐器、文具,周末聘请当地优秀老师授课,所有课程均免费。钟月明则更愿意当一名“扫地僧”,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

  2014年,钟月明又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一座楼房,委托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办起幼儿园,对每位学生每月仅收数百元,用以维持日常开销。他笑言:“成功的人生并非在于拥有多少,而是在于创造多少、付出多少,在有生之年成为家乡少儿教育的摆渡人,为家乡做些贡献,是再多财富都换不来的幸福。”(广州日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