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6 22:01 | 来源:羊城晚报 2018-12-16 A06版 | 查看:1233次
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广东龙川人,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曾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执行编辑、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所长、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作品》杂志主编、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曾在《羊城晚报》“花地”版主持文艺评论工作,开展过有关《金沙洲》小说的重要讨论。
12月7日,萧殷文学研讨会暨萧殷文学馆开馆活动在广东河源举行。研讨会分“萧殷的文学及评论观”和“追寻那双温润的手”两个专题同时进行。与会学者和专家高度评价了萧殷的历史贡献和萧殷精神对推动广东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蔡运桂[广东省作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
无微不至的导师
“萧殷先生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生活上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细心,而这种细心是很多作家都没有的,他对年轻人的帮助和培养说都说不完。”蔡运桂说,记得1982年,萧殷先生带包括他在内的一批文学爱好者到深圳考察,萧殷先生一路上就在反复提醒考察讲话不要大声,什么现象应该引起年轻人的文学嗅觉,等等,很多年轻人想不到的细节,他都能想得到,而且会细心地告诉大家,让不少人从中学会了创作对细节的要求,逐渐在文学之路上越走越远。
而对于读者的来稿,萧殷都会从这个读者作品是什么样的水平,是不是纯粹为了挣钱,还是有培育潜力等方面认真考虑,再予以情真意切的指点,这样的指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直至他生命的尽头。也正是这位导师对自己的关怀,也促成了他今日的成就。发言中,蔡运桂数次哽咽,即便是导师已经离世多年,当时的谆谆教诲依旧在他的耳边萦绕,让他难以抑制心中对萧殷的情感。
章以武[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让青年在评论中成长
“萧殷老先生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优秀的文艺战士和文坛著名的作家。”章以武在学术论坛上这样评价萧殷,最开始接触萧殷的时候,他还是怀揣梦想的文学青年,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萧殷的文学理论著作并不是像砖头一样厚重,而一小本一小本精致的作品,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深入浅出,对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萧殷在指导文学青年创作时,同样是细心备至,针对文学青年作品存在的不足和优点一一罗列,鼓励文学青年通过故事、人物、细节、语言以及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去反映生活,从生活中再升华出思想性从而打动读者。“我读他的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对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讲得很亲切,所以萧殷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评论家,能够让青年在他的评论中,得到成长,得到进步。”章以武说。
黄树森[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当代文坛标杆式人物
黄树森评价道,萧殷是当代文坛标杆式的人物,他的一生秉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说,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文化的力量,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此次萧殷文学研讨会暨萧殷文学馆的开馆,将唤起文化的记忆,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重新组合,并积累传承下去,是一条精神的长河。他表示,此次活动的举行,可以说是广东文化事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将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记忆,激发更多后辈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向往。
郭小东[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
为文学事业作积极贡献
郭小东表示,萧殷是一个崇高的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良知,为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常说一个人和一座城市,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伊斯坦布尔》就通过回忆这座城市的时代,透过福楼拜这些人在此生活过的痕迹,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飘荡在城市的上空,成为笼罩这座城市的一种精神文化,从而形成一种精神的力量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而萧殷对于河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生活痕迹,以及文学馆的开馆,都将成为笼罩在河源上空的一股文化力量,推动河源的现代化发展。
陶萌萌: 父亲萧殷的故土情怀
“父亲喜欢写作,而他经常自己制作笔,笔杆就来自于故乡佗城镇一种叫九里香的树木。”12月7日,萧殷的女儿陶萌萌在看到萧殷摄影展及萧殷文学馆后表示,父亲对家乡有着浓厚情怀。此次文学馆落成开馆,陶萌萌也替父亲感到开心。
陶萌萌曾任《作品》杂志社编辑,后任香港《大公报》等刊物编辑,亚洲电视台高级编剧。对父亲最深印象之一就是她小时候总是会和稿纸为伴,陶萌萌说,父亲喜欢写作,她在学说话后不久就能说“文章”、“稿子”。在《回忆父亲萧殷》一文中,陶萌萌写到,“爸爸妈妈的工作令我从小对写作充满了好奇。”
在她小时候,萧殷就经常给她读苏联的一些长篇小说,如《狐狸列那的故事》等,时间一长,陶萌萌对文学也是越发兴趣浓厚。
陶萌萌上小学后,萧殷就开始教她写作,现在她清楚记得父亲当年在教写作文时反复强调的两个要点,一就是“观察”,二就是“文字功底”。萧殷在暨南大学工作期间,在北京上学的陶萌萌会将写好的作文寄给父亲看,而萧殷则把她的作文读给同事听。陶萌萌长大后从事文学创作和父亲的鼓励是离不开的。
萧殷对故乡佗城的牵挂与情怀也让陶萌萌记忆犹新。萧殷喜欢摄影,每次回到佗城后总会进行摄影创作,而陶萌萌就从照片上了解到佗城是个美丽的地方。陶萌萌记得在1955年时,父亲回到佗城看到有座唐朝的塔破损严重,心里很是着急,父亲回到北京后就从北京图书馆找到唐朝一些塔的图样,为后来修复这座塔前后奔波。
萧殷去世之前曾对陶萌萌说,很想带她回佗城看看。但因萧殷身体原因,陶萌萌没能和父亲一起回过佗城,她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就赶往佗城,寻找父亲成长的印迹。
本专题作者:刘曦 彭茂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