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11 09:37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2月28日14:10 | 查看:1896次
1
“脸上的肿块和我一起长大,把我的脸拼命向两边拉扯,五官不成人形。同学们总是躲着我,有人还骂我丑八怪、独眼龙。我走路不敢抬头,恨透了镜子里的那张脸。夜里,我常常会梦见妈妈,‘妈妈,别丢下我啊!’哭醒了……” ——何小敏
12月20日,记者来到泰州靖江市新桥镇益民村13组何小敏的家,看到这位16岁的面部畸形女孩回忆7年前心路的这段文字,仍能读出她当年的惊恐、自卑和孤独!
何小敏1岁时左眼上方长了一个瘤,后来右下巴又隆起一个肿块。7岁时,小敏爸爸患癌症去世,4个月后,不堪重负的妈妈也离开这个家。9岁时,奶奶带小敏找过妈妈,妈妈却避而不见。不得已,奶奶牵着她到法庭起诉,要求生母尽抚养义务。
就这样,当时是靖江市人民法院八圩法庭审判员的陈燕萍见到了小敏。“我当时正跟奶奶谈话,突然看见一只小手扒在门框上,门框后,露出小半个脸。天啊,这孩子怎么长得像个怪物。我心里一紧。”陈燕萍回忆起那一幕。
“我让她进来,她又瘦又黑,低着头坐在凳子上,不住地扒手指,不管问她什么问题,都不吭声。我心里酸酸的。奶奶要走了,她站起来,低着头轻轻地说:‘阿姨,能不能帮我找妈妈?’我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孩子要的不仅仅是抚养费,她要的是母爱。”
陈燕萍蹲下来紧紧抱住这孩子,脸贴着脸。奶奶惊讶得发慌:“别人要么被吓到、要么嫌难看躲都来不及,您怎么……”而她不知,此时的陈燕萍记忆闸门一下子拉回到童年——
“童年时的我,见过各种麻风病人。我父母都是医生,上世纪60年代他们主动报名到麻风病医院工作,一干就是16年。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给被浓痰哽住的老人口对口地吸痰。”
“大部分麻风病人手足、面部、骨骼变形严重,病情严重者,肌肉溃烂,可见骨头。我六七岁时,有次跟着当地孩子对麻风病人喊‘癞子’、‘丑八怪’,一向疼爱我的父亲,听后狠狠地给我一记耳光:‘麻风病人也是人!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从此,我记住了父亲的这一句话:要尊重生命,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
童年的记忆会影响人的一生。陈燕萍认定了要“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到小敏妈妈的新家去了8趟,遭遇8次闭门羹。有人建议以遗弃罪起诉小敏的生母,陈燕萍却不想这么做:“孩子的心灵会蒙上新的阴影。”
2002年10月起,陈燕萍牵着小敏踏上了求治之路。在别人眼里,这个女人疯了!小敏患的是神经纤维瘤,这种瘤会随着发育而疯长,小敏左眼被肿瘤挤得近乎失明,一只耳朵失去了听力,不手术将危及生命。她牵着面部畸形女孩何小敏的手,在他人异样的目光里,到靖江、南通、南京、上海寻医治疗……到今年,整整第7个年头。
2006年12月,陈燕萍从网上看到一则让她振奋的消息:一位广西“象面人”在上海交大附属九院成功做了整形手术。九院整复外科医学博士林晓曦给小敏作了诊断,表示能提供手术治疗,但6次手术费用至少25万元。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在陈燕萍的奔走下,靖江及泰州社会各界纷纷向小敏伸出援手,省法院系统也捐款1.4万元,共筹得23万余元。
2007年8月10日上午,上海交大附属第九医院。小敏入手术室前,陈燕萍用力抱住小敏。小敏第一次叫了一声:“妈妈!”陈燕萍第一次当着孩子的面流泪。“当时好害怕!医生告诉我,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下不了手术台也是可能的,签字时,我的手在发抖!”
终于,小敏额部左侧一个足有两公斤重的肿瘤被摘除。等待了11个小时的陈燕萍一把抱住了主刀的林晓曦博士!谢谢、谢谢、谢谢!……不知说了多少个“谢谢”!从去年3月到今年8月,陈燕萍又带小敏赴上海做了三次手术,到明年暑假,小敏还要做第五次手术。
陈燕萍对小敏,绝非由怜悯而生溺爱,相反理性而“苛刻”。她经常对小敏说这三句话——“别人帮你不是理所当然的,要懂得感恩。”“接受爱心也要适度。捐款,我们只用于为你医治,住院期间你和奶奶吃饭的费用,我来出。”“你要自强自立,千万不能指望躺在别人的‘爱心簿’上过日子。”
2
“1988年我去法院报到的第一天,父亲就对我说,我国法官前面冠以‘人民’二字。当人民法官,跟做医生一样,首先要立德,要有爱心、体恤之心、仁德之心。” ——陈燕萍
2008年春节前后,各种责任集中交织,是陈燕萍最为焦灼的一段日子: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要为履行代表职责调研“充电”,又要为小敏的第二次手术奔走。正月初八,从老家传来父亲被确诊为胰腺癌的消息,陈燕萍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一人生病,全家人都感觉天塌下来了。将心比心,病人和当事人的心情是一样的。法官手上审的案件成百上千,可一个农民一辈子也许就打一次官司,那可就是百分之百啊!”
1989年春节前的一个早晨,大雪纷飞,一个男子身裹破棉袄,腰扎粗布带,蜷缩在接待室门口。陈燕萍忙把他扶到屋里,递上一杯热茶:“你慢慢说。”那男子双手颤抖着接过茶杯 :“我是山东的,来了十几趟,那姓杨的就是不给欠的建材钱!”陈燕萍和另一名法官当场立案,和这位山东汉子一起找到了被告,被告当天下午就付给他7万多元材料款。当天傍晚,雪还在下,那位山东汉子又回来了,他从破棉袄里摸出一把雪亮的尖刀摆在桌上:“原打算,再要不到钱就不活了!……多亏你们救了我。”
这件事,使陈燕萍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法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一时一事的疏忽大意,就可能酿成大的事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陈燕萍扎根法庭14年,群众评价‘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就是对她的最高评价,说明她真正是一名人民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
与陈燕萍共事八年的书记员王丽君说,对那些前来起诉要求赡养的老人,陈燕萍经常会塞个一两百块钱,还会把电话号码留给对方。结案后,她有时还要去回访,看看老人生活得怎么样。
去年,患有“老烂腿”的老李无奈地接受离婚的现实。做了20年上门女婿,最终,不得不带着9.8万元补偿款黯然离开。天色昏暗,飘起了细雨。“你的腿病,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不能上当受骗。”“不要在外面租房,先到兄弟家暂住一段时间,抓紧时间找点事做。”陈燕萍一遍遍叮嘱老李。打了几年官司没掉一滴泪的老李,在陈燕萍面前泪如雨下。
7年过去了,说起陈燕萍,兰子感激之情依然溢于言表。2002年,因为家庭矛盾,兰子起诉离婚。在争夺3岁儿子的抚养权问题上,和前夫闹得不可开交。“当时我没有正式工作,陈法官劝我放弃孩子的抚养权,还说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兰子说,“当时我就火了,拍着陈法官的桌子,哭着质问她:你也是母亲,怎么能说出这么残忍的话?等我发泄完了,陈法官继续心平气和地跟我谈。她说,一个母亲应该先考虑怎样让孩子过得更好,足足谈了4个多钟头。”
“市区新建的上海城不错,何不考虑在那边开个店?等有了经济基础,再考虑变更孩子抚养权的事。”陈燕萍的这句话,让兰子有了对新生活的憧憬。一年后,兰子的服装店开张,生意一天天好起来,更让兰子喜出望外的是,去年前夫竟然主动把孩子交到她手里。“前段时间,听说她再婚了,生活很幸福。我也放心了。”陈燕萍说。
去年底之前,陈燕萍是靖江农村法庭唯一的女法官,也是干的时间最长的女法官。到法庭第一年,骑自行车走遍辖区所有乡村,办案102件,是当年全院两位超百件法官之一。今年45岁的陈燕萍,现在是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副庭长,扎根基层14年,审理了30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
一年一年既快又慢。旧的案件处理了,新的案件又来了,年均办案200件以上,最忙的时候一天开三个庭,连水都不敢喝———怕上厕所。忙狠了,头痛得要用力敲打。3年前,女儿中考没考好,陈燕萍自责了好一阵,并且萌发了“调上去”的念头,但最终没有开口。(记者 顾巍钟 顾介铸 赵晓勇 沈峥嵘)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