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4 17:55 | 来源:广东文明网 2018-03-13 | 查看:3624次
张来仔工作中
张来仔,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一名护林员。1981年1月,张来仔在雷州林业局下属林场参加工作,1987年4月调入到龙眼洞林场,并始终坚守在护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第一线。31年来,他每日巡山15公里,绕着独自守护的4000多亩林区,走出了绕赤道3圈多的路,在他看护下林场没发生过一起火灾或偷盗案。张来仔先后荣获广东好人、全国优秀护林员、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等称号。
每日“飞檐走壁”,31年从未发生过火灾
张来仔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作为“林二代”,仗着一身好力气,张来仔小学毕业后就在家乡伐树、挖树根、扛木头,对自然环境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欢。23岁那年,他成功应聘护林员,后调入到龙眼洞林场,一留就是31年来的孤独山林人生。
每一天,张来仔的工作从清晨8点钟开启,傍晚6点多回来。他将“护林三件套”穿戴整齐,便精神奕奕可以出发。这三件套其实有点“土”——砍柴刀、长衣长裤、防蚊帽。砍柴刀用于撩拨草丛,赶走毒虫毒蛇,破坏非法架设的捕鸟捕兽的罗网;那剩下的两件宝贝,是对付蚊虫。张来仔没有防蚊液或花露水,干脆一身长衣长裤,热得汗流浃背也是如此。
“坚持行走的力量,保持‘山人’的精神!”作为座右铭,张来仔把这句激励的话写在了随身携带的砍柴刀刀把上。
如果有机会看到张来仔在山林间巡查,一定会羡慕这身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的功夫。三四米高、倾斜接近九十度的陡坡,他踩几个小支点,一蹬腿的功夫就能爬上去。哪座山最高,哪条沟道最深,哪片林鸟最多等等,张来仔了然于心,发现问题及时向场领导汇报。夏季或节假日进山“驴友”多的时候,容易引发山火,村民过界开垦、侵占林地也十分头疼。张来仔不得不加大巡查频率,几乎整个白天都穿梭于山林之中。
这条孤独的山路没人监督,能印证张来仔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出轨迹的,唯有一本本巡查日志。2016年8月2日,台风“妮妲”袭击广州,张来仔用力写下几个大字:“我在护林站守望,风雨同路。”他发现护林站后面挡土墙有水浸,赶忙把情况汇报给了上级。
张来仔认真负责的巨大工作量,换来的是4000亩林地,31年间从未发生过火警火灾,也从未发生过林木偷盗行为,成了林场的示范区。他多次被林场评为“模范员工”。
几乎每晚一个人在小屋度过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目前有9名护林员,但张来仔是唯一一个住在山上的。责任心让他每个月在护林点独居约25天。在长达二十多年来的时间里,山里没水没电,这些情况,在张来仔调入林场的第一天就早已有所了解,也有了心理准备。他下山买一次菜分几天吃,一天做一顿饭分三餐吃。
每当夜晚宁静得时候,他就以练字集中精力,写到完全忘神,在平和心境中修身养性。
2012年,张来仔是这么为自己写的:“傻傻陶醉在林区,倾听树林好又静。听听鸟语胜我声,感悟一生吾虽丑,孤山野嶺我最美。”字里行间,一位护林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张来仔的妻子梁全娣是林场的临时工,两人的家就安在山下。张来仔一般每半个月下山回家吃一次晚饭。妻子梁全娣以前也抱怨丈夫不在家,现在对他表示理解,说他工作很负责,为人很老实。每次回家都抢着干家务活,买菜做饭、洗碗拖地,尽量让她多休息。
每年春节,张来仔只在除夕回去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正月初一一早便又迎着晨曦上去。虽然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张来仔觉得挺满足,他的生活已经和山林融为一体,无论多苦,他不会出山。31年来,张来仔只进过市区寥寥几次。
申请入党感谢栽培
同事们都很敬佩这位老护林员,既然他坚持在山上生活,就帮助他改善生活条件。多年前,林间小屋拉了水电,渐渐添置了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等一批家用电器,张来仔终于从“刀耕火种”中走出,过上了现代社会的生活。
张来仔很高兴,但这并没有让他更渴望什么。每逢有其他人探望他时,问他需要些什么,木讷的张来仔总是摇摇头。前年,为了保障林区职工民生,张来仔的居住条件有利更大的变化。林间小屋简陋搭建的棚屋全部拆了,在旁边建起了一栋崭新的护林站。2016年1月,张来仔搬了家,他用上了煤气,再也不用边巡山边捡柴火;他还装了空调,山里温度较低,冬天的夜里就有暖气用了。他很感谢这一切,2014年他郑重申请入党并已经正式转正。在护林站一楼正中央,他认真贴上了一幅毛主席画像。
转眼间,张来仔守山31年,当有人问他工作苦不苦时,他说:“不苦不累那是假的,但我干的就是这份职业,爬山钻林是我的工作,当看到我负责的林区山青了,草绿了,树高了,野生动物也多起来了,我就觉得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
好人做好事,最终得到了真诚的回馈,生活的这些变化,都让张来仔心存感激。“人要知足和感恩,想当初我没什么文化,林场收留了我,我就要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做好,”他的话依然是以前的那番话:“自己愿意一辈子守住山林。”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