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9 21:3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1月 | 查看:1890次
人物故事:
成玉珍,女,出生于1960年11月,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村村民。
结婚38年,她先后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公公10多年,又照料残障的丈夫三妈近30年。她养育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又先后供养了年幼的亲弟弟、没血缘的小叔子、小姑子和丈夫的4个侄子。一脸的慈祥,一身的善良,她用大爱和行动阐释了孝老爱亲。
像伺候自己的老人一样
2017年11月15日,在一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小房子里,58岁的成玉珍正在点火生炉子。在这个房间里住的是她丈夫郑学忠的三妈。老人已经76岁,是个严重的残疾人,不仅聋哑、智障,而且腿脚不方便,靠拄拐杖“挪步”,完全没有生活能力。但是,见到生人进来,老人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她端坐在炕上,穿着干净。房子里一尘不染,炕上的被褥叠放整齐。当天,虽然已经立冬,但天气并不是很冷,许多村民还在地里收玉米或者在果园卖苹果。考虑到老人年龄大了,不耐冻,程玉珍就给她早早搭起了炉子取暖。
30年前,丈夫郑学忠的三爸去世,留下残障的三妈和8岁的女儿。从此,三妈母女俩的生活负担就落在了成玉珍一家身上,直到小姑子长大成人,出嫁到百里之外的渭南市蒲城县。起初,三妈随女儿也到蒲城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女儿婆家光景并不好,日子过得很栖遑。看到这种情况,善良的成玉珍思量再三,毅然决定把老人接回来自己照顾。这一照顾就是将近30年,再没有让老人离开过。她给老人专门收拾了一间房子,经常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像伺候自己的老人一样,无微不至,让一个残障的老人像所有老人一样,安度晚年。
既孝敬又是一个好管家
38年前,20岁的成玉珍从洛川县石头镇嫁到一条大沟之隔的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村。郑家有弟兄四个,她的丈夫排行老大,是家里的顶梁柱。
结婚不久,婆婆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留下后遗症,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成玉珍细心照料,到结婚第八年,婆婆去世。2003年,公公突患脑溢血,一病不起,从此瘫痪卧床13个年头。一下子,成玉珍同时既要照顾三妈,又要伺候公公,每天为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端吃端喝,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直到2014年公公去世,负担才有所减轻。
从婆婆患病那天起,她就成了一大家人的大管家。既要照料患病的婆婆,还要承担一家八、九口人的吃饭穿衣。当时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艰苦。像所有农村妇女一样,成玉珍白天要上地干活,回到家里要做饭刷锅、喂猪喂鸡,到了晚上还要在灯下一针一线给全家人做一年四季的衣服。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使郑家生活逐步有了改善,有能力买了个缝纫机,减轻了做衣服的一些负担,还从土窑洞住进了大砖窑。
患难见真情的爱亲模范
在婆婆患病的同时,成玉珍自己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14岁的弟弟。她把弟弟接到家里,供他上学至初中毕业,后来又帮他结婚成家。
长嫂如母,在她和丈夫的操持下,郑家三个弟弟也相继成家。即便是在分家后,几家人也常常是一块劳动,一个大锅里吃饭。弟兄妯娌相处融洽,互帮互助,让周围人羡慕。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一家人生活逐渐好转的时候。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家中不断出现变故。31岁的老三和妻子离婚,留下6岁和11岁的两个孩子。看着两个没有了母亲的孩子可怜,成玉珍让他们吃住在她家,在照顾自己三个孩子的同时,又像母亲一样给两个侄子以温暖。2015年,44岁的老四又突患疾病去世,妻子离家出走,留下小的12岁、大的18岁两个孩子,成为了成玉珍新的生活负担。虽是婶娘,胜过亲娘,成玉珍义无反顾又把两个孩子招呼到她家,关心冷暖和上学,让他们最大程度享受到家和母亲的温暖。
大爱无疆,大善至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凝聚了一个充满曲折的大家庭,她不平凡的事迹一直被乡亲们称赞,成为新时代农村孝老爱亲的学习榜样。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