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来:交警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 创新交管方式获点赞(图)

发布时间:2018-12-09 18: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1月 | 查看:112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杜昌来,男,1965年12月出生,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二级警督。 

  事迹简介:1983年10月,杜昌来走进军营。从军15年,他刻苦训练,积极向上,军事素质堪称一流,多次获得表彰并荣立两次三等功,由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正连级军官。1998年他由部队转业到和县公安局,先后干过派出所治安警、刑警、交警等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不图名利,心系百姓,不断创新基层交管工作经验,推行“交警主导、村民自治”模式,受到了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建中高度肯定,在全省进行推广。他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大角色”,探索出“大成果”,为人民群众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难事,深得群众欢心,当地百姓对他交口称赞。 

  2015年2月被安徽省公安厅授予2014年度“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16年10月被评为全省“交警执法标兵”;2016年11月被安徽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包村民警”;2017年5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人民优秀警察”称号并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戍守军营——人民安宁我光荣

  1983年10月,家住和县西埠镇双庙行政村下杜自然村的杜昌来,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绿色军营,服役于浙江省金华武警支队。经过新兵连三个月的刻苦磨练,他的政治思想明显提高,体能素质明显提升,纪律意识明显增强。他在日记中写道:“选择了部队就要甘于奉献;穿上了军装,就要珍惜荣誉;戍守军营好男儿,人民安宁我光荣。” 

  由于表现突出,入伍不久,杜昌来就加入了党组织。入党后的杜昌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一滴见精神,一枝一叶显风范。1987年,在一次出差中,杜昌来意外拾到一个一万多元的钱包,在当时,“万元”可是一笔巨款,但他并未见财起义,而是在苦等失主未果后,主动上缴给组织,最终失物完璧归赵。此事为部队官兵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被周边群众誉为“南京路上好八连又回来了!”杜昌来因此荣立三等功。在担任车管助理员期间,他处处模范带头,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自我,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专业技术都十分过硬,连续三年获得浙江武警总队考核第一名,被部队树为“技术标兵”,并再次荣立三等功。 

  爱岗敬业——男儿当以身许国 

  1998年杜昌来转业到和县,成为一名交管干警。虽然角色有所转变,但仍然是一个“兵”,还是一身戎装,这一点,让杜昌来很开心。  

  逢年过节是杜昌来最繁忙的时候,每年除夕和家人一起吃个年夜饭成了妻子和女儿的奢望,无奈的妻子只好带着女儿到派出所陪他值班过年。杜昌来一心扑在工作上,与家人聚少离多,就连女儿生病住院,他也只是去看看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与女儿约定好了去参加她的毕业班家长会,也因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而失约。 

  作为一名老兵,杜昌来真正是危难时刻冲在前。有一次出警抓赌,杜昌来不慎从楼上跌下,致使双腿后脚跟骨粉碎,只休息两个月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去上班。2008年的那场大雪,杜昌来与警友们一道维持道路交通秩序。由于大雪封路,杜昌来从乌江加油站一直步行十里,接着又返回,来来回回指挥铲雪,疏通车辆,硬是拖着受伤的双脚走了五六十公里,晚上回家时,他的双脚肿得跟馒头似的。 

  创新模式——村民自治获点赞

  乌江镇105省道交叉口,是该镇陈卜村村民进出的必经之处。2014年前,因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加上路口交通设施不完善,该处多次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群众意见很大。作为一名老交警,杜昌来发现这一情况后,多次深入村内调研,查找问题症结,提出以该村为试点建立“农村交管劝导站”,实行村民自治的新型管理模式。 

  推进中,杜昌来身先士卒、深入交管一线,带领乌江中队民警、协管员,按照“两站两员”建设要求,开展粉刷墙体标语、设置宣传专栏、安装宣传喇叭、播放专场电影、散发宣传资料等系列宣传活动,同时从硬件设施入手,通过施划交通标线、停车位、安装减速带,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隐患风险。此外,杜昌来积极争取辖区政府支持,将劝导工作补助统一纳入镇级财政保障,每日补助60元,由镇交管站考核兑现,这一奖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为劝导活动持续开展夯实了基础。劝导站运行以来,村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大为提升,全村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5年12月28日,全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暨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现场会在马鞍山市召开,省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长李建中同志亲自考察了和县乌江镇交管站、陈卜自然村劝导站,并对该镇创新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推行“交警主导、村民自治”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而这一切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杜昌来的智慧和心血。 

  扶弱济困——侠骨柔情担道义

  “5年前的12月20日那天,儿子陈顺出了车祸。”提起往事,乌江镇驻马村陈翠兵的妻子泣不成声。时任乌江交警中队指导员的杜昌来负责处理这起交通事故,他了解到病人手术费需20万元,于是协调保险公司先行垫付。在陈顺住院期间,杜昌来多次与他联系,劝他安心养病。出院那天,杜昌来还亲自驾车到南京接他回家,并买些营养品看望他。尽管杜昌来竭尽一切对这个家庭施以援手,但陈顺祸不单行,意外被诊断出鼻癌晚期,不久去世。考虑到陈顺家庭困难,杜昌来为他家办了特困低保。但杜昌来对他家的资助一直没有停止。陈顺女儿入托开学前,杜昌来就提前把小慧桥的书包、衣服、学习用品,还有吃的都买好,还垫付了伙食费一共1400多元。 

  年已九十的百姓村民杨进英把杜昌来当成自己的干儿子。2016年冬天,当杜昌来来到她家门口,看到杨进英老人正一瓢一瓢地把桶里的水舀出,就走进她阴暗的屋里,眼前满地摆放着用来盛屋顶漏下雨水的洗澡盆、洗脸盆和水桶。见此情,杜昌来抱着老人羸弱的身子流下了愧疚的眼泪。一个月后,杜昌来出资并请来6名瓦匠,利用一天时间,将老人居住的破旧屋顶掀掉,换上新顶。最令杨进英感动的是,2016年底,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杜昌来冒雪给老人带来订做的9斤重的棉被。“那天晚上,我盖上它,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也没这样贴心啊!” 一提到杜昌来,老人总是激动万分。 

  王来柱,是善厚镇皂角村村民,五十多岁至今单身,几年前在外务工意外受伤致残,生活困难。2017年5月,他成了杜昌来的帮扶对象,为帮助他彻底摆脱贫困,杜昌来为王来柱买来30只鸭苗,同时协调村干部让他承包村里的鱼塘,帮助王来柱发展养殖业。期间,他多次上门送饲料,送技术。鸭子长大后,杜昌来帮助联系买家上门收购。第一批鸭子让王来柱一次性增收1500多元。当年11月份,杜昌来又来到了王来柱的家,为他送来了第二批鸭苗,鼓励王来柱好好饲养,争取在春节前卖个好价钱。同村的胡守龙也是杜昌来的帮扶对象,他当年饲养的七头生猪,全部由杜昌来联系出售。 

  数十年来,杜昌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岗位标兵、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2月被安徽省公安厅评为2014年度“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16年10月被评为全省“交警执法标兵”;2016年11月被安徽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包村民警”;2017年5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人民优秀警察”称号并受到安徽省副省长,公安厅长李建中等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