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易延坚:张开爱的风帆(图)

发布时间:2008-10-22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6 | 查看:2204次

易延坚老师

  易延坚老师是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他在边疆生活45年,从教38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边疆的教育事业。他关心、热爱学生,为各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以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教风赢得了各民族师生的广泛赞扬。

  易延坚老师在大学从教14年,担任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人文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人文学院党总支委员。主讲过《中教法》、《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新闻学概论》等课程,在《语文月刊》、《民族论坛》、《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院级课题一项。

  在教学中,易老师注意营造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被评为伊犁师范学院“优秀指导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十佳标兵”、“伊犁州师德标兵”、“伊犁州优秀共产党员”、“伊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担任伊犁州中语会顾问和中学教师讲课比赛的评委,多次讲示范课,受到大家的好评。易延坚老师经常深入教室、寝室与学生交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易老师上课的特色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课,说课,进行微格教学,他高屋建瓴,给学生仔细、认真地点评。他还带学生见习、实习,把最新的理念、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找工作心中有数,走上工作岗位很快能适应新的环境。他的学术论文《论行动学习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在《民族论坛》上,被中国人民大学《教与学》全文收录,这是他多年理论和实践的积淀,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易老师从不训斥学生,他总是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所以当学生出了问题,他首先检查自己。学生不好好听课,他不怪学生,认为是自己上课不能吸引学生,就投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去备课、上好课。

  易延坚老师懂乐理,学过声乐,平时能写歌谱曲,能编剧,能演讲,他把自己的这些特长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他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易延坚老师为“青蓝工程”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凡是青年教师的课,他都反复听过,并作详细的听课记录,下课后,帮助他们分析得与失。很多年轻教师与易老师成了忘年之交,大事小事都愿意找易老师商量。

  易延坚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十几年来他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用爱心浇灌着莘莘学子的心田,用无私地帮助温暖着贫困的大学生群体。十几年来,易延坚老师用自己对学生的真爱,为各民族学生营造着这样一个港湾——帮助他们考上大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甚至还为他们的就业铺平道路,让他们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上健康地前行着。

  光阴荏苒,一批批学生与易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有的是高中生,有的是在校的大学生,有的是已经工作的他原来教过的学生。有一次,在农四师一中带学生实习时,他发现特克斯的一名学生正在这所学校读补习班,自己在外租了别人家的一个煤棚子住。四处透风,房顶露雨,地上湿乎乎的,饱一顿饿一顿地过日子。后来易老师还了解到:他家只有多病的爷爷和爸爸,他的学费、生活费全靠自己打工挣得。看到这种情况,易老师流泪了,他深深的被这位学生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立即让这位学生住到自己家去。要他专心复习,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安静而又温暖的环境使一颗倔犟的小苗得到很快成长,一年后,他考上四川大学。易老师为他准备了旅途的必需品,送他上汽车。并在他大学的四年中,为他寄去生活费,关心着他的一切。现在,在学校、社会的共同关心下,他入了党,毕业后在上海市一家报社工作。这些年,易老师共拿出了1万多元资助学生们上学。说实在的,易老师前些年因爱人生病去逝,还欠了债,又要供儿子上学。平时,他很少注意自己的吃穿,即使到今天,自己穿的袜子还是打了补钉的,上课提的包上也有自己上一针下一针,左一针又一针的痕迹。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他家住的学生有30多,他既是他们的老师、长辈,又是他们的朋友。他每年为他们每人节约开支上千元。

  易老师非常珍爱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文学院—2班一位学生刚毕业就得了白血病,想到一个多么可爱的学生就要受到摧残,他整夜睡不着觉,想方设法到几个学校搞募捐,通过新闻媒体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今年,一位学生在阿拉山口出了车祸,他心急如焚赶到博州人民医院。医生说,要立即做手术,需要家长签字。医生他哪里知道这位病人的家长还在湖南呢!看到这种危机的情景,易老师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在手术单上签了名字。“易延坚”,“你是他什么人?”医生瞪大眼睛问。“老师”,易老师回答。“老师”这两个凝重,包含爱的字,同学生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易老师你可想过,万一手术有个什么闪失,你可是要负责任的?手术后,一连三天,易老师守候在病床边,喂水倒尿,护士们都交口称赞这位老师就是病人的父亲。可是,在万里之遥的学生的父亲,你知道这里的情况嘛?易老师生怕学生的父母担心,他把学生的一切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从2002年开始,易延坚老师按照学院安排开始代2001届维语言文学班《汉文作品导读》课,从教30多年来,易延坚还是第一次代民语班的课,就是这个“第一次”使他与民族学生间的距离更近了。易老师带了两届民族班的《汉文作品选讲》,这期间和民族同学接触也越来越亲密。针对民族同学的实际情况,他特别注意深入浅出,形式多样,用真情实感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课堂非常活跃。学生们把易老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一走进他们当中,就像回到家一样,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有的同学看到易老师对人和蔼可亲、朴实热情、工作认真。就长期找易老师利用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为其补习汉语。易老师也就在这期间,结识了人文学院2001-3A班的班长木沙江。

  木沙江是2001届维语言文学班的班长,可2002年刚入大学,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患了癌症,家里80多岁的老奶奶,上大学的他和还在上中学的弟妹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木沙江顶住压力,在连吃饱饭都是奢侈的情况下,却依然坚持学习。木沙江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日子,眼圈不由地红了,“每天最后一个进餐厅,买最后卖不掉的饭,因为价格低份量多;同学们吃剩下的囊常常就是我的一吨午餐或晚餐;每当晚上同宿舍的同学们在想第二天上什么课,有什么活动安排时,我却为自己第二天最低档次的早饭的着落而发愁。春耕秋收农忙时节,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必须放下学习回家种田,因为那40亩地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木沙江的学习成绩依然排在班里前几名,年年拿一等奖学金。易延坚得知这些情况后,完全被木沙江的顽强征服了。2003年,易老师把木沙江接进了自己家。

  就这样木沙江在易延坚家一住就是三年,三年中易延坚对木沙江的关心照顾始终如一。他还利用节日期间(肉孜节),备上礼物、带上钱和脱贫的主意去察县海努克乡看望木沙江的一家。易老师与木沙江一家结下了不了之情。易老师经常对木沙江说:民族同学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一定要思想上过硬,学习上过硬、身体上过硬。他鼓励木沙江当好班干部,积极创造条件入党。在易老师和大家的共同关心下,木沙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政治思想方面进步很快,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汉语口语水平突飞猛进,HSK考试过了七级,2004年荣获国家二等奖学金。2006年,木沙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伊宁市重点高中第三中学录用。面对今天的收获,木沙江内心汹涌澎湃,他说:“是易延坚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在我的心目中,易老师就是我的汉族父亲,和我的维吾尔族亲爸爸一样亲。”每当外界对维吾尔族小伙木沙江与一个汉族老教师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三年的事实产生怀疑时,每当木沙江和汉族恩师亲如父子的举动引得周围人投上异样的眼光时,木沙江都是用这些简单、质朴的话来解答别人的疑惑。

  木沙江求学期间,易老师为他节省了近6000元费用,2007年6月,木沙江因患肝包虫病动手术,易老师又掏出4000元。这钱是从每月给他儿子的房款中挤出来的。

  2005年以来,他的事迹带动和感染了伊犁师范学院的很多干部、教师、学生,民族团结、捐资助学成为校园里普遍的行为。

  如今,在伊犁师范学院以易延坚老师为代表的珍视民族团结、用爱心关爱学生、温暖社会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易延坚老师高尚的师德将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师生为构建和谐校园、为边疆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