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5 21:52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11-25 06版 | 查看:1744次
扫雷兵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用的是绣花针,英雄杜富国面对死神威胁——
本报记者 苏银成
杜富国(左)和战友一起设置扫雷爆破筒。杨 萌摄
扫雷英雄杜富国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手榴弹爆炸的弹片,守护了战友的平安。近日,记者走进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听战友们讲述他那惊魂动魄的故事
“你退后,让我来!”
这已成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作业组长、中士杜富国面对死神威胁时的一句“口头禅”。
时隔1个多月,杜富国的这句话依然在战士艾岩耳边回响。面对记者,艾岩的眼眶红了,哽咽着说:“是他救了我的命呀!”
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山高坡陡,灌木丛生,本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却处处游荡着死亡的幽灵。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在医院里,战友们轮流陪护,杜富国从未喊过一声疼。一天,当战友帅超离开医院时,杜富国却提出一个请求:下次打饭时,多给我点肉和蔬菜,我要多吃点,吃好点,争取早日康复,早日穿上那套扫雷防护服。
11月20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杜富国的病房内,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扫雷大队领导宣读了南部战区陆军为扫雷英雄杜富国记一等功的通令。
生与死的抉择,他选择了战友安全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介绍:杜富国1991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一个小山村,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3年来,阳光帅气的他1000余次蹚过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先后获得嘉奖两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一次,荣立一等功一次。
边境雷患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2015年6月,云南扫雷部队成立,400余名官兵经过4个月的集中骨干集训和临战训练后,正式开始排雷作业。经过3年艰苦奋战,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数字背后,是扫雷兵与死神较量的硕果,更是向习主席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
云南边境雷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作业区最高坡度达到80度,即使世界上最先进的扫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只能人工用探雷器扫、用手排。
在这样险象环生的雷场,谁多排一颗雷,就多承受一分危险。在马嘿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杜富国就让战友退到安全地域观察,独自上前处理。整整一上午,当10多枚火箭弹被安全排除时,他穿的防护服已被汗水浸透。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练就金刚钻,誓言与死亡叫板
战友们都知道,杜富国的微信名叫“雷神”,QQ昵称叫“征服死亡地带”。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出色的扫雷骨干,竟然是半路出家。
探雷器是扫雷兵的“手中枪”,“学会5分钟,学精要5年”。为了早日奔赴扫雷场,与死亡幽灵较量,杜富国将各种金属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训练场的土地翻了个遍。他还和战友“背靠背”对抗,请别人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
老山地区,地雷、炮弹等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扫雷兵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说,官兵们在这样的雷场作业,“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
杜富国的老班长许猛,保存着一张杜富国手捧地雷的照片。这是在马嘿雷场,杜富国排除的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足有脸盆大小,这也是扫雷四队排除的第一枚反坦克地雷。
排雷,得像考古挖掘一样小心翼翼。考古失误或能弥补,排雷失误尸骨无存。许猛回忆,杜富国排除这枚地雷时,只见他用毛刷、排雷铲轻轻清理浮土,当发现这个大块头顶端竟是凹陷时,顿时认定这是一颗精心布设的地雷!
扫雷兵排雷,就是和埋雷人斗智斗勇。地雷顶端凹陷,显然是埋雷人对地雷进行了力学预压,达到引爆临界点。这样,原本200公斤以上重量才能压爆的反坦克地雷,步兵一碰就炸,威力巨大。
现场静得能听到呼吸,杜富国小心翼翼地清除浮土,解除引信……当他捧出地雷的那一刻,战友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生命置之度外,人民永在心中
11月19日清晨,记者来到扫雷四队任务区老山西侧大坝雷场,正巧遇到54岁的麻栗坡县猛硐乡乡民盘金良。提起地雷,盘金良既恨又怕。他说,1993年和2016年,他在草果地做农活时两次触雷。没想到,这次扫雷战士却血洒雷场。“他是为了我们负的伤啊!”老人抬起长满老茧的手不停地抹眼泪。
2015年,杜富国申请到边境扫雷,父母一直很担心。三年多来,杜富国从不和家里多讲扫雷的事。杜富国负伤后,他的父亲杜俊来到儿子作业雷场,当他听了乡亲们含泪的讲述,这位老党员愈加明白了儿子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又为何不愿退伍。
杜富国负了重伤,猛硐乡乡长盘院华几度哽咽:猛硐的山林地适合种植茶叶、草果,但全乡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群众不敢进去耕种,只能撂荒。部队进驻当地扫雷后,已将2/3以上的雷区土地安全地移交给村民耕种,目前已产生经济效益。“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希望了。”
11月18日傍晚,由南部战区陆军与麻栗坡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的“让我来——勇扫雷障为人民”主题文艺晚会在县礼堂隆重举行。麻栗坡驻地官兵赶来了,当地群众赶来了,能容纳近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杜富国的父母、妻子应邀出席。
每当舞台背景上出现儿子的身影,杜俊都会含着泪拿起手机拍个不停,也许他是想让曾经健全的儿子定格在心中。
杜富国妻子王静说:“我们结婚一年多,两地分居,离多聚少,他说我是他的‘小公主’,以后我就是他的眼。”此时,舞台背景上闪现出一个镜头——在医院陪护丈夫时,她拉着杜富国的胳膊,一只手从他袖口里伸了进去,当她摸到那光秃秃的胳膊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扫雷兵李洋面对记者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说:“别拍我呀,我都没敢告诉父母在这里扫雷呢,如果在媒体上妈妈看到我,她会哭的。”
杜富国是扫雷兵的骄傲,也是扫雷兵的代表。这群与死神较量的90后扫雷兵,始终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把人民的利益装在心中。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