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3 21:1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0月 | 查看:1872次
人物故事:
胡珍同志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农民家庭,父慈母贤,姐妹和睦。耳濡目染之下,胡珍同志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关爱姐妹。自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胡珍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得到了病人和群众的广泛赞誉,2003年任外三科护士长,2008年至今任护理部主任,2010年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护士”, 2015年还被评为河源市“三八红旗手”,工作成绩非常突出。
一、生活拮据不忘根本,孝老爱亲无怨无悔
在单位同事心中,“待人热情、心地善良”是大家对胡珍同志的共同认识;在朋友心中,她是个“热情、热诚、热心肠”的人;在亲戚、家人眼中,她是个大孝女。
1992年嫁入夫家后,胡珍同志渐渐有了疲于应付的感觉,工作、生活压力接踵而至。其时,胡珍同志是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护士,丈夫也只是一名机关普通办事员,薪资微薄,而丈夫有6个兄弟姐妹,当时都生活在农村,个个家庭都非常困难,条件相对最好的还是他们夫妻两个。胡珍同志夫妇除了要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外,还要尽可能接济叔叔、姑嫂的生活,生活极其拮据。
不仅如此,胡珍同志的公公婆婆因以往常年田间劳作,上年纪后身体一直不好,特别是婆婆身体抵抗力非常差,患有骨质增生等疾病,还隔三差五头晕发烧。她的公公十年内经历了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胡珍同志总是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公公病情危重住院时也是通宵照看。在胡珍同志公公临终前神志模糊时,全家人都不认识,唯记得昼夜服侍的胡珍。平日里,老人逢人就夸胡珍同志“比自己闺女还好”。
二、叔子离世婶婶改嫁 噩耗相随天降重任
胡珍同志最小的小叔子天生残疾,常年病痛缠身。为了让小叔子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胡珍夫妇在自身生活尚且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从别人处借钱给小叔子在县城买了一套住房,并帮助小叔子在县城开了一家粮油店,让小叔子暂时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但是,虽有胡珍同志的努力接济,小叔子最终没能逃过疾病恶魔的摧残。经过多年求治,胡珍同志的小叔子最终不幸离开人世,留下当时一对年幼的儿女(最大的儿子6 岁,最小的女儿 1 岁)急需人照料。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其小女儿也发现遗传了其父亲的残疾病症,必须求医用药。两年后,其弟媳因不堪生活巨变,抛下两个未成年的子女改嫁远方。从此,照顾侄子、侄女的重任落在胡珍夫妇身上,17年如一日,细心照顾,最大程度给予孩子们家庭的温暖。
三、照顾身患残疾侄女,永不言弃无怨无悔
面对小叔子家遭遇的巨大变故,自身只有微薄收入的胡珍同志内心也曾犹豫过,但最终其内心坚守的亲情和孝道,赋予了她坚强的勇气,把侄子侄女接至身边抚养。小侄女天生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小时连走路移动都困难,胡珍同志不怕苦、不怕累,悉心照顾,送其上学,十来年如一日,风雨兼程,不分酷暑,天天接送,通过送其上学培养其身残志坚的品格。小侄女上了初中后,因为残疾伴随的周身病痛,不得不终止了学校的求学,但是即便如此,胡珍同志也没有停止教育小侄女的脚步,而是在家里继续教她知识礼仪。虽然胡珍同志的小侄女未能继续学业,但在婶婶的教育和鼓励下,乐观知礼,身残志坚,2016年还被评为“龙川十大孝亲少年”。
胡珍小叔子的另外一个儿子,她的小侄子,她也一样视如己出,悉心教育,比对自己的小孩还要严格和细心。小侄子上高中后,渐渐的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天赋和兴趣。但因为一大家子都只靠胡珍同志和丈夫的微薄工资生活,而学习音乐需要数额巨大的培训费用。虽然小侄子有这方面的意愿,但是家人都不支持。但是为了实现小侄子的音乐梦想,胡珍同志不顾丈夫和公公婆婆的劝阻,支持小侄子读音乐专业,实现自己的理想。目前,小侄子已考入省城某音乐学院就读音乐教育专业,为人谦虚,品学优良。
齿我子侄行,情如兄弟亲。嫁入夫家二十多年来,胡珍侍公婆如父母,待子侄如己出,济姑嫂若姐妹,为家庭默默地无私付出。或者,在旁人眼里,胡珍同志是高尚而伟大的。但是,在她眼中,她并没有觉得自己这么做、做这么多是一件多伟大的事情,她视若自然,视同人性善良的本能,她说:“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叔伯姑嫂的和衷共济,没有家庭孝亲传统的继承,就没有丈夫和我的今天,我这样做是应该的。”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