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豫刚:老兵坚守承诺30年照顾多位战友家属(图)

发布时间:2018-09-28 20: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9月 | 查看:1083次



人物故事:

  朱豫刚,湖南长沙人,身材笔挺,阳刚硬朗,一身正气,同时又不失亲切平和,不时发出爽朗乐观的笑声。他身上自然散发的正能量和英雄光芒,让人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感染。也许,只有经历生死考验,才更懂得生命的价值,更能于惊涛骇浪中,处变不惊。

  当还是16、17岁的青年,他响应国家召唤,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战斗,九死一生,身负重伤。

  战火纷飞中,面对浴血奋战的兄弟,战场上的生死相托,他拼尽全力铭记、兑现,视战友家人为亲人,三十多年不曾有过片刻懈怠。

  为了承担更大责任,他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创业路上,千转百回,几度跌入谷底。人到中年,两遭车祸,又身患癌症晚期,尝遍人间坎坷。

  纵然有一千种痛,仍然热爱生活。无论生活如何打击,他始终热气腾腾,斗志昂扬,始终怀揣梦想,逐浪前行。

  将理想、信念、抱负,铭刻于心,将重托、责任、担当,一肩挑起。这是一个军人的底色,是一个退伍老兵脱去军装,心中树起的又一面红旗。

  枪林弹雨 九死一生

  “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是当时震撼人心的时代最强音,奋勇作战的军人被国人视为最可爱的人。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及之后的老山等边境防御战,上百万中国热血军人和广大支前民兵,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奔赴战场。

  男儿当长缨在手,敢缚苍龙。这一年朱豫刚16岁,一腔热血,内心盛满报国理想和对英雄的景仰。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前线,冲锋陷阵,为国立功。当拿到入伍通知书,朱豫刚欣喜若狂,奔走相告。1979年12月,带着满满豪情与报国志向,朱豫刚和200名新兵从湖南攸县出发开启了从军旅程,随后被分至广西某部。

  这是离前线最近的地方,数年间边境防御战不时打响,生死往往一线之间。炮声四处轰鸣,这个稚气未脱的热血少年,一进军营,强烈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入伍一个月后,他就被派往突进前线作战。

  一次深夜两点越境侦查,作为排头兵,半脚准备踏出边境,朱豫刚突感脚下不对劲,他意识到可很能踩上地雷了,而且是最怕遇到的土雷。黑暗中朱豫刚能听到自己的心在狂跳,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掉。他顶住压力,紧急生智,小心翼翼摸索着一点点解开引线,成功化解险情。

  他曾经忍住巨大的悲痛和惶恐,爬过战友牺牲的尸体,一点点匍匐前行完成任务;大炮曾在他眼前不足两米的地方落下,幸好是枚哑炮;狙击手射来的子弹曾擦过他的军衣,鲜血一次次浸红了战地。英勇战斗、九死一生中,朱豫刚身体多处负伤,荣获了二等功、三等功。如今,这些军功章被摆在办公室最重要的位置,朱豫刚视为珍宝,不时凝思擦拭。那是无尚的光荣,更是血染的青春芳华。

  战友生死相托

  1981年5月16日,这个日子,朱豫刚永远铭记。法卡山战斗从5月5日打响,其中16日尤为激烈。早上七点至下午四点,敌军重型炮火、坦克铺天盖地袭来,战争场面异常惨烈,被称之另一场“上甘岭战役”。

  王幼连、周幸福、小高和朱豫刚四名战士,在生活相处和战斗中,结下深厚的战友情。5月4日上午,四个人年轻人好不容易聚在了一起。从当时战况分析,他们预料会有一场大的战役即将发生。王幼连提议说:“如果我们之中有人活着,有人牺牲,活着的人要为牺牲的人照顾家人一辈子,为死去的人扫墓!”四人立下生死誓言。

  匆匆相聚后,谁料诀别来的如此之快。5月16日,四人投入到激烈的战斗。炮火连天,尘土飞扬,这样的场景,完全来不及考虑个人安危,唯有紧握武器。一枚重型大炮在周幸福旁边炸开,这名年轻战士的身体被炮火巨大的威力卷到树上,壮烈牺牲。目睹这一幕的朱豫刚悲痛万分,此时他的腿已受伤,露出白骨,顾不上伤痛,含着泪踉踉跄跄地把周幸福背回营地,接着又投入战斗。

  随后,一枚炮弹落在小高和事务长中间。朱豫刚大喊“小高,趴下”。作为新兵的小高,战斗经验不足,还没来得及趴下,就瞬间被气化。另一战场作战的王幼连也献上了宝贵的生命。

  三位战友长眠边陲,年轻的生命在战火中凋零。在当天的战役中,朱豫刚大腿、肺部、腰部等多处身负重伤,并造成右耳失聪。一阵猛烈的炮轰后,他只觉七孔流血,眼前一片鲜红,昏迷过去。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躺在战地医院,而战友已远去。

  32载千里祭扫

  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撕心裂肺的呐喊,战友的音容相貌和生死之托,一幕幕在退役后的朱豫刚脑海回放。他经常半夜从梦中惊醒,大汗淋漓,痛彻心扉。唯有亲历过战火,才知其惨烈。

  1987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朱豫刚踏上了赴广西烈士陵园扫墓的千里之行。当天下完火车,他步行几十里到达陵园,已是傍晚六点。朱豫刚买了两瓶广西三花烈酒,这是兄弟分离前晚喝的酒,点上香烛,趴在墓碑前诉说,“亲爱的战友,我来看你们了”。

  所有积蓄的思念、情感、责任,在这刻倾泻而出,已分不清哪是泪水、鼻涕和晚上的露水。第二天早上醒来,他才发现自己不知觉间喝干了两瓶白酒,伏靠墓碑,陪伴战友度过了整夜。

  “是谁给予了前行的力量?那是战友们高贵的灵魂。”

  朱豫刚说这次祭扫让他更加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和责任。为了天堂里的那帮兄弟,他必须充满力量,更好更有价值的活着。

  每年清明时节与地下的战友对话,述说思念,讲讲人生的得失和家庭情况。那些生活遇到的委屈和不快一一涤荡,与战友们相比,都不算什么。在朱豫刚看来,这是自己净化心灵,安放灵魂的最佳方式。

  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夕,广西匠止和法卡山烈士陵园都会出现朱豫刚虔诚的身影,32年,从未中断。

  朱豫刚把每一次祭奠视为神圣,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有些烈士家属没有条件去广西扫墓,他希望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去年清明他从昆明空运1200束鲜花到广西烈士陵园,当九位纯洁的高中女生捧着娇嫩的玫瑰为1200名烈士献花时,所有人为之动容、震撼、落泪。今年清明他又踏上了广西扫墓的路程。

  “战友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还未曾感受世间的美好。鲜艳的花朵是对生命的礼赞和景仰。每一个舍身取义的英雄,都应该被我们铭记。”

  战友家人就是亲人

  “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扫墓,要照顾牺牲人的家人。”这句相托,朱豫刚牢记于心,放在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位,竭尽全力兑现。

  转辗找到王幼连家时,其父已去世,只有一名老母亲。朱豫刚把左大娘视为自己的母亲,忙前忙后,嘘寒问暖。1988年起,每年端午、中秋、小年等节日,他都要陪老人一起。每逢节日前夕,老人都会高兴地对邻居讲:“我大儿子明天要来看我了。”朱豫刚已成为王家密不可分的一名成员。

  王幼连弟弟下岗,并患有脑瘤,朱豫刚深知王家不能再失去一个儿子,他四处奔波联系好的医生,预付医疗费,安排弟弟治疗。

  一次梦中,朱豫刚仿若听见王幼连在和他说:“老母亲没有棉衣,棉鞋,在家很冷。”第二天,他立马赶到株洲,买上新衣新鞋,为老人家穿上。

  战友周幸福家在衡山,家中哥嫂早逝,留下幼子。周哥哥临走前,将儿子托付给了朱豫刚。此后,他将其视如己出,一直带在身边,悉心培养,这些年逐渐成为其事业的帮手。而小高的家庭信息一无所知,寻找二十多年未果,这成了他心中挥不去的遗憾。

  送子参军,然后失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生的疼痛,这种痛连绵不断,直到生命结束。朱豫刚感同身受,倾尽所能相助。

  烈士左正强是当年同一连的战友,当朱豫刚和战友跨进长沙左家,忍不住哭了,这个家庭实在太苦了,房子破旧,父母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他牵着左大娘的手说:“娘,不要怕,什么事,有我们在。”今年春节,朱豫刚和在长沙的一帮战友,把左家父母接在一起过年,看着眼前围着这么多儿子,老人绽放了开心的笑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资助过多少钱,帮助过多少老兵,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这些不重要,也记不清了。在朱豫刚心里,做过什么,无需渲染,那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一句承诺,牢记一生。

来源:湖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