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甫:国家一等功臣隐姓埋名保守国家机密37年(图)

发布时间:2018-09-28 20:3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9月 | 查看:1339次

人物故事:

  种着几亩地,过着平凡的日子,吴洪甫是河北省广宗县槐窝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退伍老兵。

  虽然头发已花白,但吴洪甫讲起第一次参与击落“U—2飞机的过程,依旧热泪盈眶,“别看过了几十年,平时我也不怎么向旁人提起,可那些事我还记得住、记得清。”

  精准测算,击落敌方“U—2”飞机

  吴洪甫1959年12月参军,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服役,其间担任标图员,具体负责导弹的发射定位工作。他刻苦训练,认真钻研业务,很快就成为了技术标兵。

  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由平漂岛上空窜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进入了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火力范围。

  “发现目标!”听到指令,负责导弹发射定位工作的吴洪甫快速测算数据,准确地把“U—2”高空侦察机的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上传给指挥部。

  随着二营营长岳振华一声令下,三发导弹直冲云霄。

  “轰”的一声巨响,爆炸声传来,敌机瞬间便被击落。

  这是我军首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因此次完成任务成绩优异,吴洪甫荣获提前晋衔一次。

  “第一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后,再想成功击落就困难了许多。”吴洪甫说,敌方在飞机上安装了对付地空导弹的预警装置——“第12系统”,当地空导弹部队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捕捉目标飞机时,敌方预警装置就会自动报警,此后“U—2”多次绕过地空导弹营的火力网。“这也意味着要想击落飞机,标图技术的要求更高了。”

  “按科学理论推断,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正常运作时间最短也要18秒。”吴洪甫说,但针对新情况,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专门设计出“近快战法”,把参数测算时间由之前的18秒压缩到8秒。

  “练!”吴洪甫和战友们经过500多次的开机试验,不断测算和推演,进行技术攻关。一旦得到空情信息,敌机航迹瞬间就可准确地标在标图板上。终于,吴洪甫和战友们以3秒钟的超极限时间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让敌机插翅难逃。

  1963年11月1日,吴洪甫和战友们再次用精准测算的数据引导成功击落敌第二架“U—2”高空侦察机。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吴洪甫等人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二营也被授予了“英雄营”荣誉称号。1964年7月23日,吴洪甫和其所在的导弹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这张合影一直挂在吴洪甫家客厅的墙上。“这是我最宝贵的珍藏。”吴洪甫怀念地说。

  保守秘密,本本分分做农民

  “空军某部二营一举击落‘U—2’飞机……”2002年6月,吴洪甫偶然在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他的老营长岳振华讲述了击落“U—2”飞机的战斗经过,吴洪甫才发觉保密期早已过去。广宗县民政部门得知后为他办理了优抚待遇。

  一时间,吴洪甫有些感慨,这时候距他退伍已经37年了,离开部队的场景好像就在眼前。

  1965年2月,吴洪甫退役了。营长岳振华召开了一次“特殊”会议:“务必不能因地方没安排就闹意见;务必不能泄露军事机密和国家机密。”由于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农村籍一等功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吴洪甫严格遵守部队要求的“两个不能”,回到家乡一直务农,37年时间里始终为国家保守军事机密。

  “过去只知道老吴当过兵,从没听他说起当过什么兵、打过什么仗。”乡亲们说。

  这么多年,即使在儿子致残、母亲瘫痪、妻子股骨头坏死,日常生活举步维艰时,吴洪甫也守口如瓶,从未向家人提起当年的战斗经历,更不用说向政府提要求了。

  “也是最近几年才知道,身边有一位英雄功臣!”槐窝村党支部书记杨建文说,乡亲们渐渐地听说了吴洪甫参与击落“U—2”飞机的英雄事迹。

  看着这位老英雄还时常吃咸菜,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吴洪甫的邻居不忍心,“把那些立功证书往县民政局一放,就能有更好的待遇,干啥不去找?”

  前些年,村里确定第一批低保户,大家一致推选吴洪甫。村主任杨长见找上门,让吴洪甫填表,却碰了一鼻子灰。“别人抢着要,他可好,送上门还给推出来。”

  吴洪甫却笑着,不紧不慢地说:“我有手有脚,能劳动,有衣穿,有饭吃,不需要低保。把好政策留给更困难的群众吧。”

  村里一个喊吴洪甫爷爷的青年也悄悄问过他一句话:“爷爷,看着别人升官发财,你心里平衡吗?”

  一向和蔼可亲的吴洪甫顿时板起了脸:“我就是个农民,种好地才是本分。”

  吴洪甫知道乡亲们都是为自己着想,所以他总是笑着说:“该享受的政策咱都享受了,哪能再提额外要求?给党和政府添麻烦的事,坚决不干!”

  军人本色,传承优良革命传统

  9月开学第一天,吴洪甫忙碌起来,因为他要给村里学校的学生们讲“英雄营”的故事。

  15岁的栗向前是听着吴洪甫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栗向前一度因家庭贫困而自卑,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好。吴洪甫就给他讲击落“U—2”飞机的英勇故事,鼓励他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如今已上初三的栗向前自信开朗,学习刻苦。

  吴洪甫今年已77岁,每天看新闻联播和军事节目。近几年,他常到学校给学生讲述当年部队官兵苦练本领、为国杀敌的英雄事迹,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报效国家。一些机关单位也开展“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请吴洪甫讲革命故事,引导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据了解,吴洪甫的爷爷是革命烈士,父亲曾任槐窝村民兵队长,叔叔也是一名革命干部。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更要发挥余热,再立新功!”吴洪甫说。

  “老吴是个实在人,村里的事他认真负责。”杨建文说,吴洪甫是村里的“义务清洁工”,村子西边路口总有人乱倒垃圾,他就坚持清运垃圾,监督村民,村干部给他报酬,他也坚决不要;非典期间,他和几位村民一起站岗,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村子。2012年8月,吴洪甫被邢台市文明办评为“邢台好人”。

  不居功自傲,本本分分做农民,不给国家添麻烦,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这样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许多年轻人。

  18岁的吴俊雅几年前知道吴洪甫的故事后,就下定决心报名参军,“要像吴爷爷一样,保家卫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记者离开时吴洪甫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他的一句誓词:“我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为共产主义理想发挥余热,做新时代的好退役老兵。”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