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振:七旬老人走街串巷志愿服务20载(图)

发布时间:2018-09-28 18: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9月 | 查看:919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汪荣振,男,1947年7月出生,铜陵市铜官区友好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1998年1月至今,他靠着一个喷水壶、一把小铲子,铲除了社区范围内27万多张小广告,足迹遍布200多栋楼房,580多个单元以及社区所有公共场所。在汪老成立的社区“五老”护校队、“五老”网吧监督队基础上,我市于2012年4月23日,成立“汪荣振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有志愿者200余人。汪荣振于2011年当选年度“铜陵好人”,2014年当选安徽省江淮志愿者优秀服务典型,2017年当选中央文明办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

  “今天工人新村3栋的小广告铲完了,明天还要去辖区继续”,“下星期要请大学生志愿者来辅导暑期公益课堂的孩子们……”翻开七旬老人汪荣振的笔记本,日期、时间、事件,一排排苍劲有力的大字详细记录着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这就是他的“志愿服务日记”,厚厚的15本笔记本。在这20个年头里,汪荣振每天都坚持记录,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和影响着身边的人与物。

  城市中的守护者居民们的热心人

  社区大管家、小广告整治专家、身边的活雷锋……在铜陵市铜官区友好社区,每当有人提起这些昵称,居民们都会想到汪荣振。自1998年1月开启志愿服务生涯以来,他每天坚持早晚在社区内巡逻,不仅多次发现水管爆裂、高压电“火花闪烁”隐患等问题,还主动出钱帮助居民解决化粪池漫溢、窨井盖破损、卫生死角、外水管报修等问题,靠着自己的热心和坚持,他一点一滴净化着周边环境,累计修补破损道路20m2,解决问题400余次,收获了周边居民的赞扬与支持。

  2009年,正当铜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如火如荼之际,城市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牛皮癣”屡禁不止,有的开放式小区一夜之间小广告遍地开花。对此,汪荣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下定决心,哪里出现小广告,他就去到哪里。

  清晨5点,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汪荣振已悄悄起身,一顶小红帽,一个喷水壶,一把小铲子,是他出行的“标配”。从小区楼道到辖区电线杆,他一路走一路铲。中午,他为了节省时间,常常两个馒头就对付了一餐。夏季地表温度高达40度,他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从一楼到六楼,再从六楼到一楼,汗水把衣服湿透,阳光又将衣服烤干。汪荣振说,自己最多一天铲过50多个楼道,双腿常常走到没有知觉,但他却没有想过停歇。“不少居民一开始很不理解我,有的人更直接问我这样做社区给了多少钱,我说我是不拿报酬的,我希望多做点事情充实自己。”

  多年如一日坚持服务社区,汪荣振的行为不仅改变了社区的环境面貌,也改变了居民的认识看法。“有的时候居民看到我在楼梯口铲小广告,就会主动请我到他家喝点水,考虑到全身都是汗我就不好意思进去,但他们又把水端到门口给我喝。”在汪荣振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杯水,而是社区居民对他行为的认可,是一种鼓励,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寒来暑往,汪荣振的脚步走遍了铜陵的大街小巷。200多栋楼房,580多个单元以及辖区所有公共部位的小广告都被他一一铲除。多年来,汪荣振累计铲除各类小广告27万多张。

  孩子们的好爷爷 正能量的传播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汪荣振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未成年人一直是他关注的重心。2009年,考虑到辖区内实验小学一千多名学生出行安全,汪荣振组织社区30名老党员成立了“五老”护校队,志愿为实验小学学生安全护校。无论刮风飘雪,汪荣振总是最早赶在放学前到岗,拉上重重的铁制护栏,阻止车辆上学放学时间段进出,让孩子平安回家。“实验小学两侧是车流量较大的义安大道和铜都大道,每到早中晚车流高峰时段,总有一些车辆为了抄近道而试图从校园门口的道路通过,这个时候我们就将其劝阻下来,消除安全隐患。”

  汪荣振说,在护学的过程中,很多车主对他们的行为是认可的,但发生争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013年10月,一次义务护学活动中,汪荣振与一名不听劝导的车主发生争执,重重的护栏被推倒后砸在他的脚上,造成右脚趾骨裂。但他仅仅休息三个星期后,就重新回到护学队伍中。“很多人都问我图什么,问我受了这么大得罪为什么还要来?”“为了孩子的安全!”汪荣振坦言,自己一天看不见学生放学门前的情况,心里就不踏实,晚上总是睡不着觉。

  9年的护学时间中,除了在校外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汪荣振还组织成立“五老”网吧监督队,每星期至少一次去网吧巡查,净化辖区网吧环境,发现未成年人及时劝导教育。

  城里的孩子有学上,而农村的留守儿童可能随时面临着辍学的隐患。在关爱下一代的志愿工作上,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深牵动着汪荣振的心。然而,个人力量是有限的。汪荣振坦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可以集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就能帮助更多的人。2012年4月23日,铜陵市首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团队——汪荣振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随后,汪荣振正式着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暑假是留守儿童的一个关爱空白,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也在家放假。”如何让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汪荣振和服务队的成员商议了许久,决定放弃休息时间,开设一个暑期公益课堂。”

  2012年,汪荣振向所在社区关工委申请后,将公益课堂设置在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心内可以容纳近50名孩子同时学习,学习之余,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读书、唱歌、做游戏。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能请求大学生志愿者答疑解惑。“我们志愿者特地在书架上放满了各类图书,房间角落里也放上了花草,墙上还贴满了各类警示格言。”汪荣振说,希望孩子们一走进公益课堂,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气氛。

  据了解,汪荣振的公益课堂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为了让这些孩子学到更多,汪荣振还把公益课堂“搬”到了户外。参观科技馆、地震局,在游园内开展梦想故事会、带领孩子参与户外志愿服务活动……汪荣振说,之所以叫公益课堂,是希望每一个来这里的孩子在学习之余还能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志愿服务魅力。“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实现传帮带的作用。”

  “留守儿童和一般的孩子不同,他们常年没有父母陪伴,身心容易感到孤独。”汪荣振说,志愿服务队里的志愿者会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像我一样年长的老者可以轮流带着他们;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可以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爱,也希望他们在公益课堂的陪伴下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的道理。”

  生活中的节俭者 慈善上的大富豪

  打着补丁的汗衫、洗得发白的裤衩、戴了多年的小红帽……对待自己,汪荣振总是能省一点就省一点,从不讲究吃穿,然而在做慈善事业上,汪荣振却无比的慷慨大方。尽管一个月退休金只有2400元,但他却累积捐献了40000余元……

  从90年代初的第一笔捐款算起,汪荣振已经累积捐赠了60余次。 “亚运会”、“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汶川、玉树地震”、 博爱在江淮”、“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同时,他还先后向面临失学的小学生、大学生、患白血病的儿童、尿毒症患者、孤寡老人、孤儿多次资助捐款。“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电视里在播放‘春蕾计划’,号召大家捐款助学。当时我怀里揣了600块买油烟机的钱,但我立刻就找了银行全部捐了出去!”汪荣振笑称,自己有一个“小金库”,里面的钱都是平时里发的一些奖金。“每一次小金库有了钱,我都会做个规划,为下一次捐款积极准备。”

  “其实,做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收获。”汪荣振说,多年的志愿服务让家人从一开始的不理解逐渐转变态度,“一开始,老伴不理解我,还总埋怨我退休后不着家。但我告诉她,在志愿服务中,我能收获快乐和满足。就像一种工作,虽然不拿钱,但是其中乐趣是无与伦比的。”汪荣振表示,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哪天没出门做点事,我连吃饭都不香了。”

  这就是汪荣振,一个平凡但却伟大的老人,尽管已经年逾七旬,但他说,只要生命不息,志愿服务永不停止。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