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还愿为国牺牲” ——追记武警上海总队机动二支队特战一中队原班长李保保

发布时间:2018-09-05 08:2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05日 03 版 | 查看:2517次

“李保保!”在追授李保保同志“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迎接仪式上,大队长汤军义第一个点的是这位逝去战友的名字。

  “到!”武警上海总队机动二支队特战大队200余名官兵齐声应答,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纪念这名曾经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老班长。

  2015年以来,李保保先后两次奔赴边疆担负驻训任务,因积劳成疾,身患胃癌病倒在执勤路上。2018年4月24日,与病魔抗争多日的李保保不幸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

  “如果有来生,还愿为国再牺牲。”去世前28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名真正的特战队员

  在武警上海总队机动二支队一大队教导员李峰的印象里,身高1米75、体形偏瘦的李保保“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2010年12月,刚满18岁的李保保报名参军。刚到部队时,来自陕西延安的他在思想调查“入伍动机”一栏写下12个字:当兵不图啥,只想为国做点啥。

  早在新兵连时,李保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特战尖兵,然而下连时却被分到位于浙江平湖陈山码头的中队。但他没有放弃,在杭州湾的海风中刻苦训练,希望有一天能够被选拔到特战中队。机动第二支队作为全建制机动支队,素有“虎贲劲旅”的美誉,特战中队更是“尖刀上的刀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直保持着惊人的训练量:别人做30个俯卧撑他就做60个,别人单双杠只求及格,他偏要做20个以上。为了把倒功课目练到极致,他在水泥地上反复跃起,前扑、侧倒上百次,身上留下了十几处伤疤。

  2012年2月,李保保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在100多名训练尖子中脱颖而出,如愿进入特战中队。然而,在高手如云的特战队,并不是每一个特战队员都能进作战队。当时的李保保综合素质并不拔尖,想上战场,还得掂量掂量。

  “他的天资并不是很好,身子单薄,底子差。”李峰坦言,李保保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最努力的。

  战友夏聪聪记得,为了跟上特战中队的训练,李保保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起床,穿着沙背心跑步,除了日常训练课目,他每天还要各完成300个俯卧撑、仰卧起坐和深蹲。

  一次,中队进行冲刺训练,李保保不慎摔倒,他“想都没想爬起来继续往前冲”。到终点时,夏聪聪看到他的双手磨破了,正在流血,劝他先包扎一下再训练,他却轻描淡写地说:“这点伤不算什么。”

  在李保保为数不多的遗物中,有几本被翻烂的反恐特战专业书籍,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保保平时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特战、突击、侦察方面的书。”比他早入伍两年的班长姜迪说,“他有一股劲儿,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追着你问。”

  在姜迪看来,李保保是每一个特战班长都想要的兵,“是一名真正的特战队员”。

  “不去战场走一遭,不算合格特战兵”

  2015年4月,特战中队受领第一批赴边疆驻训任务,李保保得知后第一个递交了请战书。“不去战场走一遭,不算合格的特战兵。”他这样告诉身边的战友。

  到了任务区域后,中队官兵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留守县城,一是驻守偏远乡村。大家心里都清楚,越往乡镇走,环境越复杂,条件越艰苦。李保保又是第一个递交申请书,要求奔赴某偏远乡镇。

  “这里的气候明显不同于内地,空气干燥,温度偏高,风沙较大。”他在日记中写道。刚到不久,他和战友就出现手脚皮肤皲裂、眼睛干涩等症状,鼻腔里一股血腥味儿。战士们执勤时大都用手势交流,平时也不怎么开玩笑,“一笑嘴唇上的裂口就会流血”。

  不管站岗还是巡逻,李保保始终保持着警戒状态。一次李峰半夜起来查哨,悄悄摸到他背后猛地一抽枪,枪却在他手中纹丝不动。

  几个月后的一天,特战中队奉命追击一伙犯罪分子。接到命令后,时任指导员李峰和李保保等9名特战队员火速出动,过冰河,爬悬崖,将犯罪分子围控在海拔2300米的山里。

  李峰下令将队员分成两组,一组由李保保带队负责正面牵制,另一组由他带领迂回包抄,从后方堵截犯罪分子的退路。等李峰带着队员接近犯罪分子时,发现对方基本没有移动位置,“这说明李保保的牵制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当时,一名犯罪分子拿着砍刀突然从左侧向李峰袭来,李保保在远处发现敌情后迅速开枪掩护。就在对方注意力被牵制的一刹那,李峰果断开枪,犯罪分子被一枪毙敌。

  听到枪声后,其他犯罪分子开始疯狂地向特战队员反扑。李保保迅速采取火力压制,掩护队友强攻,一举将他们制服。

  为期1年的驻训任务结束后,李保保跟随部队回到上海。10个多月后,特战中队接到命令再次奔赴边疆,他又一次提交请战申请:“我是老兵,熟悉当地情况,不让我去让谁去?”

  第二次踏进西部,比第一次任务更重。“那段时间,我们经常要连续执勤任务12个小时以上,李保保顾不上吃饭,就在路上随便吃点干粮,简单填下肚子又继续巡逻。”战友徐益州说,李保保多次出现胃部胀痛、胆汁反流等症状,但他闷着不说,一直咬牙坚持。

  2017年2月,因为胃部疼痛难忍,李保保被送到了附近的卫生所,检查结果为疑似肠梗阻。病情稍有缓解,他就要求出院,李峰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归队静养。

  一天,营区警报骤然响起。正在休养中的李保保从床上猛地坐起,按照战斗着装集合队员。身边的战士劝他回去休息,被他断然拒绝。回程路上,滴水成冰,徐益州却发现他的额头上沁满汗珠,右手紧握着枪,左手握拳死死顶住胃部。当任务结束交完枪的那一刻,他终因体力不支,瘫倒在地上。

  “我想回中队去”

  胃癌晚期!

  排长魏逸博拿到李保保的病理切片报告时,离他们结束任务回沪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善意地欺骗李保保,说要提前“打前站”,连夜带他飞回上海复诊。就在临走前,李保保还不停叮嘱战友:“床铺别撤,过几天我还要回来继续执行任务。”

  回到上海后,李保保住进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重症病房前,年迈的父亲佝偻着身子趴在门上,隔着玻璃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儿子竟身患如此重病,旁边的母亲则早已泣不成声。

  “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已经到了胃癌晚期,那种钻心的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总队医院肿瘤科主任陈坚说。李保保却很少喊疼,但查房时病床上蜷缩的身体表明,这名特战队员正在和剧烈的疼痛抗争。

  为了方便治疗,支队专门派战士邵引路负责李保保的陪护工作。“我曾经意外受伤,韧带断裂过,感觉整个腿都在抖,疼得想晕过去。”邵引路说,“但医生告诉我,这种疼痛只是胃癌晚期疼痛的一个小分支。”

  虽然所有人都瞒着他,但自从住进重症肿瘤病区的那一刻,李保保就隐约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他显得非常乐观,央求邵引路拿来哑铃、握力器、俯卧撑支架,将中队的训练周表贴在床头,治疗间隙照着周表训练。

  看到这些训练器械后,陈坚劝他不要急,要慢慢恢复,李保保的回答让他印象深刻:“我们是特战中队,对体能要求很高,半年不练回去肯定要被淘汰。”

  “虽然我心里清楚他可能回不去了,但是他对战位的眷恋令人动容。”陈坚叹口气说。

  随着化疗的深入,李保保能够完成的训练越来越少。躺在病床上,他依然牵挂着中队的战友。“帮我买一盆沙棘吧,看到它就能想起一起战斗的战友。”他对邵引路交代。

  今年3月,李保保的病情恶化,转入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过慎重考虑,报支队批准,东方医院肿瘤科主诊组组长周俊向李保保告知了病情。沉默了10秒钟左右,李保保抬起头说:“治病就像打仗,肿瘤就像敌人,我就要冲上去!”

  “经历八九个月的病痛折磨后还有这种锐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周俊说。3月27日,李保保在日记中写道:“人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不!人每天在安排自己的命运。”

  “如果有来生,还愿为国再牺牲。”他用这句话作为当天日记的结尾。

  4月20日,李保保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当晚,他跟邵引路要来纸笔想再写点东西,颤抖的手却根本无法握笔。随后,他让邵引路翻开自己的日记,不到半分钟便眼圈通红,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回中队去。”

  此后,这名瘦骨嶙峋的战士逐渐陷入昏迷。退伍老兵桂建荣得知李保保生命垂危,赶到医院想见他最后一面。昏迷多日的李保保眼睛紧闭,呼吸微弱。

  “李保保……”病床前,桂建荣轻声喊着自己的老班长。岂料,李保保却像触电一般,突然张口连续高喊“到!到!到!”

  三声“到”,用尽了他全部的力气。随后,这位曾手握钢枪、枕戈待旦的武警战士沉沉睡去,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通讯员 谢析搏 陈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