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静:90后脑瘫女孩创作千余篇文学作品 自愿捐献遗体感恩社会(图)

发布时间:2018-09-02 12:4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8月 | 查看:1603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王雅静,女,1992年8月出生,阜阳市颍州区文峰街道阜纺社区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事迹简介:王雅静罹患先天性小儿脑瘫,一级残疾,脖颈以下严重瘫痪,但她却用不屈的斗志和聪颖的智慧同命运抗争到底。2008年,她尝试用下巴操作鼠标,进行诗歌创作。 8年来,她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创作了千余首(篇)诗歌、散文、童话,2012年出版了诗集 《路过心的风景》,2015年发表童话 《她是阿莉尔》,2016年再次出版诗集《爱的仰望》。近年来,坐在轮椅上的王雅静走进青少年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事迹报告会40余场。她还开通微博、雅静励志信箱、微信公众号,在网上积极传播充满诗意的正能量。曾获第20届五四青年奖章。

  王雅静,今年二十六岁,因为意外早产,患上了严重的脑瘫,病情蔓延至今,全身上下只有头部可以自控,但即使是这样,她仍然要每天坐在电脑旁用下巴坚持创作文字,其间也借助网络结识好友,开导他人,当朋友们的倾诉对象,分担他们的忧愁。她说:“我是一根火柴,要让他人感觉到温暖与光明。”

  残疾的命运养育顽强的种子

  幼年时期的王雅静,在贫寒但充满了爱的家庭成长,妈妈为了照顾她而放弃工作,带着体弱多病的小雅静四处奔波看病,备受煎熬。不看病的时候,就教小雅静认字,手写的字卡一摞一摞,每天都要温习。妈妈说:“咱的身体虽然有疾病,但咱们不能成为一个文盲,生而为人,要有用。”这话小雅静记在了心里,从此,她学习的时候更加认真,不久,就能独立阅读一本书了,那时小雅静六岁。

  很快,小雅静就不想单纯的阅读了,她想要写字,那时虽说她的病症还没那么严重,但四肢也是不能控制的,她就让家人把她坐的椅子和小桌子用塑料绳捆在一起,这样即使腿碰到桌下的横梁也不会把桌子踢远。

  就这样,她趴在桌子上,用整个身体压住唯一好用的左手,手腕的力量控制若不好,笔尖就会把纸刺破,可她依旧这样坚持着,每一画都异常吃力,就在她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腿青了、手麻了、汗湿了……但是她却笑了。

  王雅静,这三个字歪歪扭扭出现在纸上,展现的是命运最初的顽强。

  奉献的精神扎根年少的心灵

  王雅静从小就喜欢看书,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写故事的人,自从确立了梦想的方向,王雅静始终没有放弃追梦的脚步,她在阅读中积累文字功底,加深思考的深度,在写作中挥洒汗水和热情,渐渐的她从个人写作的模式,将目光转向了社会。

  但在这个过程中,王雅静的病情也在逐渐恶化,由艰难的写字,变成了打字,到后来连打字都不能打了,不能控制的四肢把键盘弄坏了。起初她很苦恼,然而,当她想到“生而为人,要有用”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把放弃的念头赶走了。她选择趴在桌子上,用下巴操纵鼠标在屏幕键盘上打字,用下巴翻书,甚至用嘴唇用触屏手机。就这样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下诗歌、散文、童话、小说万余篇(目前为止),加入了阜阳市作家协会、安徽省作家协会,出版了诗集《爱的仰望》。

  王雅静为像她这样的残疾朋友创作了《苹果新娘与木瓜新郎》《她是阿莉尔》《阿鬼》等童话作品,想让更多的朋友燃起生命深处的美好渴望,为留守儿童创作《国王的哨声》《月光下的树精》,想给他们带去快乐与祝福,还在两个公众号上开设了专栏【雅说静听】与【雅静悟语】。谈起初衷,她说:“不为别的,只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读到有益的故事与文字,感觉到这个时代的美好。”

  从2012年开始,王雅静的故事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她也开始走出家门,到学校里,到青少年朋友中去,先后做励志报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四十余场,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鼓励同学们积极向上,珍惜学习的机会。将近一万字的演讲稿,王雅静用一个星期磨了下来,每一场报告会都必须有所改动,写新的感悟和经历,她把这叫做负责。

  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一紧张,全身上下就痉挛了起来,不得已,双腿甚至是手都要被绑在轮椅上,严重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于是她就想了一个缓解的办法,喝白酒。每次上场前,王雅静都要喝三两白酒,有时酒的辛辣流入喉咙,呛得她直咳嗽,很痛苦,但一想到可以很自然的和大家见面,可以流利的说话,她就闭着眼把酒咽了下去。

  当她看见大家含着泪的笑脸,听见大家暴雨般的掌声,她笑着说:“我愿意陪伴大家,一起迎接以后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收获荣誉却还是原来的自己

  经过长久的努力奋斗,王雅静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政府关怀,被残联的叔叔推荐并鼓励,参加了第二届“静安杯”残疾人读书演讲比赛,竟然拿了一等奖,那是二零一五年,同年,她还荣获了第十八届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那时的王雅静非常自豪,但她没有骄傲,而是充满感恩,也觉得肩头更沉重了,荣誉只能让她感觉自己做的很少。

  2016年,王雅静的故事上了人民日报的官微,点赞、转发、浏览近十多万,一夜之间,她竟然成了网红,她的微博、QQ、邮箱,信息多到死机,很多网友被她的精神感动,其中也有找她倾诉的人,诉说心中的烦恼与困惑,王雅静看到了总是会认真的回复,尽管家里人说:“别太累了,一一回复对你来说很不好。”而她却始终没有直起身子,她说:“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能来找我,我得感谢,他们有烦恼,如果我能解答并鼓励,我也会很高兴。”

  2016年,王雅静获得了第二十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这个属于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到北京领奖,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源潮对她说:“你身残志坚,是残疾青年的榜样啊,以后希望你多多创作好的作品。” 从这之后的王雅静,更加积极的创作,并且参与公益,加入阜阳义工联合会,成为了荣誉会员,开通有声网络音频电台,把所得的金额拿出,捐献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她说:“虽然金额不多,但爱心都一样。”

  二十五岁生日之际,王雅静给自己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她签了安徽红十字会的遗体捐献书,自愿在离开这个世界后,无偿把器官给需要的人,也为医疗事业做些贡献。她说:“我能做的不多,只为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2017年,王雅静又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专家特别提名的称号。在北京领奖的时候,王雅静做了动情的发言:“残疾人不残疾,因为我们已把力量融入了精神里。”       

  如今,王雅静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写作,遇到需要帮助的朋友也会认真的帮忙。她说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没有忘记初心,依然热爱世界,歌颂善良。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