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明:村支书履行承诺带领村民致富(图)

发布时间:2018-09-02 10: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8月 | 查看:1499次



人物故事:

  徐景明,男,53岁,中共党员,遵化市马兰峪镇官房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成为河北省委组织部选树的“千名好支书”中首批500名“好支书”。 

  河北省遵化市官房村,它曾是清王朝护卫皇家陵园——清东陵的官兵绿营,是遵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由长1000多米的青色古城墙环绕,全村397口人,皆为满族。短短数年时间,官房就成为了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官房村党书记徐景明。

  自从2001年11月起当选官房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他就许下这样一个诺言:“我的后半辈子的事业就是打造官房”。为了履行这个承诺,把祖宗基业留下来、传承下去,让官房村发展起来、老百姓富裕起来,让官房村的老百姓成为一家人,18年来,他一直在坚守、在投入、在创造,诚信与责任让他把官房的发展当做自己下半辈子的事业。

  攻坚克难 用好名誉“贷款”

  过去官房村派性严重,初上任徐景明秉持“关上门咱们是一家人的”理念,一步步使全村上下化干戈为玉帛,村子从分裂到逐渐稳定,再到全村老百姓凝成一股劲,共同谋划官房村发展。

  为了把官房打造成一个惠及全体村民的致富产业,留给的后人千秋基业,他带领村两委成员攻坚克难,咬定目标不放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起到示范作用,仿古改造他第一个做起。为了更好的打造官房,他把自己经营的企业交给女婿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官房,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他用自己多年经营企业的好名声换来施工方的垫资赶工。这几年来,他带领两委干部从白手起家、靠自筹资金修建大门楼开始,到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四两拨千斤”扎实推进每一项工程,从一砖一瓦开始逐步恢复官房村的历史风貌,以他为首的村两委的实干赢得了村民的全力支持与拥护。

  实心实意 用真诚感化

  为了官房更好的发展,他多次到山东与山东济宁市嘉隆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洽谈,他的真诚和官房的变化,终于迎来了该公司关注。公司派人考察,为了表达热情与诚意,他不辞辛苦在凌晨一点亲自驾车去北京接站。为了让客人更深入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他把客人安排在自家洽谈用餐,让媳妇亲自下厨做饭;为了更好的介绍官房,展示马兰峪的投资环境,他陪同客商去看马兰关长城、爬麒麟山等,讲述本地投资的优势资源。客商被他的真诚打动,为官房村的发展前景而动心,终于2016年11月,该公司就马兰峪满族皇家文化特色小镇项目与马兰峪镇政府正式签约,徐景明展开疲惫的笑容又继续投入到村工作中。

  苦口婆心 打诚信“招牌”

  2012年徐景明率先把自己家改造成了具有浓郁满族特色的建筑,“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全面推进官房村古民居改建工程,他决定利用自家居住的胡同是全村党员户最多的这一特点,从身边做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外时间,他挨家挨户的做党员思想工作,找岁数大的说不通,就去做年轻人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老招牌逐个去做思想工作,说通了年轻人,再做岁数大的工作,说通了男主人又劝女主人,谁家的钱不够,他还从自家拿钱给他们垫上……就这样,党员贾云涛主动把两个儿子的门口、院子都进行了改建,增加了诸多的古民居标识,邻居们看着改建完工后的干净整齐街道,古朴雅致的门楼小院,都动了起来。如今这条古色古香的胡同被命名为“忠义胡同”。

  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在徐景明的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下,全村人都积极投身官房村建设中,官房村正在逐步恢复满族特色村寨的历史面貌,古门楼、影壁,青石板路、八旗广场、瑞西古桥、30多户仿古民居、20多户仿古门楼……一个皇家特色小镇已颇具规模,仅2017年就吸引了近1万人参观,国家民委、省民宗厅等上级部门多次进行调研考察。 

  2012年10月官房村被省政府批准为唐山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14年被省民宗厅确定为省级满族特色村, 2016年被唐山市命名为传统文化特色村, 2017年被定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