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4 14: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7月 | 查看:701次
人物故事:
陈元锋,男,197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房山区霞云岭乡银水村支部委员、村级管水员。
陈元锋在2017年3月,已经45岁的他为一名从未谋面的5岁血液病患儿捐献骨髓。当时的他总憨厚的说:“我是志愿者,捐骨髓救人理所应当,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听说那个患病的孩子因自己的捐献而重获新生,手捧患儿家人的感谢信,他感到无比的欣慰、无比的自豪。然而在2018年4月初,陈元锋接到红十字会消息,这名配型患者由于病情复发,询问他是否愿意第二次捐献时,“救人就要救到底!”他当即就同意了。为顺利捐献,他努力锻炼身体,把生活作息调整到最佳状态。二次捐献,让患者和家属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本不抱希望的请求,却得到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最热情的回应。
爱的传递,没有终点,奉献之歌,世代传唱。浓浓正能量,让人再次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天涯大爱。
“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早日康复,用我生命的星星之火,点燃他的生命之光。”即将在一年之间内连续两次为同一名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陈元锋激动地告诉医生。
义无反顾 初次救人
2017年3月,这位45岁普普通通的水务人做了一件感动全房山人民的大事——为一名从未谋面的5岁血液病患儿捐献骨髓。说起自己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陈元锋觉得这既有偶然又有必然。
2013年11月28日,房山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霞云岭乡银水村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陈元锋听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人一命,同时对于自身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他当时就想:如果一个小小善举,能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当时40出头的他,毫不犹豫的填了一张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申请表。但当他妻子知道这事后并不赞同:“老陈,你都四十多岁了,又是咱们家的顶梁柱,万一这事儿对身体有损害,咱这一家子可咋办呀”!陈元锋十分理解妻子的想法,但他嘴上却说:“我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讲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损害,再说,这是能救人的好事,也能体现我个人的价值啊”。妻子了解他的脾气秉性,知道他这么说肯定已经做了决定,只有含泪默默的支持他。就这样,陈元锋取血样入库,成了中华骨髓库的一份子。
2016年8月16日,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陈元锋HLA初配型与一患者吻合,2016年9月8日,通过高分化验确定他的造血干细胞与患者的匹配十个点完全吻合。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通知他,留的血样与一名只有5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时,陈元锋既惊又喜,惊的是在茫茫人海中,面对万分之一的匹配几率,自己居然能配型成功,而且还是罕见的RH阴性血,这是多大的缘分!喜的是自己可以给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带来重生的希望。
“当我接到电话的时候,首先想的就是必须捐,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更应义不容辞”,陈元锋说。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在电话中听父亲说要捐献骨髓,当即表示非常赞同爸爸的决定;妻子虽然当时同意他留血样,但没有想到真的能配型成功,起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依然担心影响他的身体,陈元锋和女儿一同做她的思想工作,最终妻子消除了顾虑,支持丈夫捐髓救人;陈元锋60多岁的老母亲更是表示,如果可以,自己愿意代替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救那个素昧平生的孩子。说起这个过程,陈元锋因为获得了家人的支持而满脸洋溢着幸福,他笑谈道:“这么低的概率都能中,和中大奖一样啊,我的血能救一条命,这辈子值了”!
2017年2月8日,陈元锋体检正常,可以参加骨髓捐献。
2017年3月8日,他收到了被捐献家庭的来信,信中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他读完后默默的说到:“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更该感谢红十字会和医院给了我救孩子的机会,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希望把祝福转达给孩子,让他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我永远都是他坚强的后盾”!
2017年3月10日,陈元锋即将进入海军总医院,当受捐者家属提出要为陈元锋承担路费时,善良的陈元锋说:“为了治病肯定花了不少钱,这救命钱能省点是点吧,我自己坐车过去就行。”最终房山区红十字会派车将陈元锋送往海军总医院,为捐献骨髓做准备。途中,陈元锋也曾出现过一刹那的波动,对于身体的伤害到底有没有?有多大?其实心里也没底,但当一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同时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正等着他的血来延续,就更加坚定了信念:捐!
2017年3月11日至14日,他进行皮下动员剂注射。在海军总医院的病床上,双臂连接着输血管的陈元锋看上去十分平静。想到几个小时以后,他的血液就会在一个五岁小男孩的身体里流淌,为他带来生的希望,不禁露出了微笑。
2017年3月15日,陈元锋进行了第一次骨髓采集。手术刚刚完成几个小时,尚在休养的他依旧挂念着自己负责的水务工作,对来医院慰问的领导说:“我会尽快恢复好,投入到水务工作中”。而对于捐献骨髓救助他人的壮举总是轻描淡写,他说:“救人是理所应当的,想到一个家庭可以在他的帮助下重新获得新生,自己也感到欣慰与自豪。”
陈元锋像一个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弘扬了社会正气,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他的平凡中透着坚强与善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善举展现了人间大爱,也诠释了仁爱之心的深刻内涵。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后,面对鲜花与掌声,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是我应该做的,不是什么大事,我还是我,依旧会好好工作,继续走自己的路。”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不忘初心 再献热血
2018年4月初,陈元锋接到红十字会消息,这名配型患者由于病情复发,询问他是否愿意第二次捐献时,“救人就要救到底!”他当即就同意了。为顺利捐献,他还努力锻炼身体,把生活作息调整到最佳状态。
2018年5月3日,陈元锋入住空军总医院。当天开始进行皮下动员剂的注射,持续至7日,并完成了第二次骨髓采集手术。和第一次相同的是因采集需要,陈元锋需要3个多小时平躺在病床上,不能移动,妻子陪在身边,不时喂他喝水,帮他掖被子。陈元锋笑着说:“希望这次捐献能帮助孩子战胜病魔,重获健康。我与患者的消息是不互通的,没有消息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他需要进一步帮助,我一定会救人救到底”。
陈元锋坦言,两次捐献其实都背负着很大的家庭压力。第一次捐髓时,考虑到本身年龄偏大,又是全家的顶梁柱,所以爱人不理解不支持。然而这次不同于第一次,不光是自己女儿持续的支持,妻子态度也有所有变化,表示理解和支持:“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在救人的面前都是小事”。
二次捐献,让患者和家属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本不抱希望的请求,却得到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最热情的回应。
爱的传递,没有终点,奉献之歌,世代传唱。浓浓正能量,让人再次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天涯大爱。陈元锋的大爱,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挽救了一个家庭。
来源:首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