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山:最美村官带领群众实干致富 将落后村变成首富村(图)

发布时间:2018-07-10 22:0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2月 | 查看:2057次



人物故事:

  简介:谢华山,1957年出生于盐池河镇武当口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92年冬,35岁的他走马上任当上了该村党支部书记。 

  具体事迹:武当口村位于武当山天柱峰南麓,是一个群山环绕、地势险峻、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边远村庄。受自然条件制约,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种粮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到了90年代初仍是一个穷得“男娃娶不到媳妇,女娃全嫁到山外”,欠外债近10万元的空壳村。在他担任村支书后,团结带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依托武当山,大力发展林特产业和旅游经济,经过多年努力武当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实现了通讯信息全覆盖,农网改造全到位,组组通公路、户户通自来水,人民群众生活殷实,有四分之一的农户净存款超过10万元,昔日的落后村,成为全镇首富村。 

  该村的巨变不但体现了谢华山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优良作风,更折射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先做人,后做事,村里的钱,一分要当两分花 

  其貌不扬的谢华山,衣着朴实,甚至有点儿“土”。单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全镇首富村的村支书,他廉洁自律的高尚人格赢得了全体村民的拥护和敬重,在当地群众眼里他如他的名字一样,高大如山,稳重而厚实。 

  “要想做好事,就得先做好人”,他经常这样勉励自己。在村级资金管理中他提倡“节约用好每一分钱,一分要当两分花,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他刚上任的那一年,按照规定村里要在六月底对镇上缴提留款。谢华山把提前零零碎碎收取的款子一笔笔存进了信用社,到提款结账时共获2.92元利息,他将这笔利息入进村帐。一起去结账的外村干部在一旁看见后说:“2.92元,连买包好烟都不够,你就别认真了。”谢华山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我们村穷,2.92元再少,可这也是群众的血汗啊!”  

  在此后十多年中,他严于律己,决不伸手揩取群众的半分利益,连村里接待客人的费用都由他个人承担。村里的财务每半年公开一次,大到上万元的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小到1瓶墨水、1支笔,都一一公开上帐,接受群众监督,村民们对村务财务公开十分满意,对村两委会一班人十分放心。 

  当了这个领头的,就得为群众干实事 

  武当口村地处偏僻,最高海拔在1400米以上,到1994年还未通电。就在他上任的这年冬天,他开始着手筹备架设高压线。主线路全长5公里,地形繁杂,又不通公路,不用说要把一根根5.6米左右的水泥杆翻山越岭抬到场,就是所需的4.5万元资金,对一个负债7万元的边远小村、穷村来说就够吓人的。困难吓得倒别人,却拦不住这个认准了就要干的硬汉子。主意拿定后,他数十次前往武当山道教协会,像道士化缘一样四处求救。他一心为民的诚意感动了道教协会,因此获助5000元资金。回村后,他又带头把原来在武当山做生意积攒的8000元钱全部拿出来投入建设。在他的带动下,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很快筹齐了架电款。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他把媳妇辛辛苦苦喂了一年的大肥猪杀了,给村里请的技术员改善生活,而自己一家五口买了个猪头凑合过年。经过28天的日夜苦干,1994年腊月14日全村结束了几千年来黑灯瞎火的岁月。是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村老少如过年一般欢呼雀跃。 

  要想富,先修路。山里人穷,很大程度上就穷在交通闭塞上,武当口村也同样如此。由于海拔高、地势险,全村仅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而这条路却晴通雨阻。在谢华山任职之前,一下雨,村民只好躲在家里等天晴,担心出了门回不了家。在他的多方奔走呼吁下,2005年底大湾至村部4.04公里公路实现了全线硬化贯通。2007年,武当口村抢抓国家通村公路资金补助政策,他带头捐资3000元,西坡农民人平捐资2000元,全村共筹资20多万元,于2009年9月奋力打通了朱坡垭至西坡的致富路。最近,务实的老谢正在积极想办法争取扶持,力争今年把这条路改造为柏油路,确保武当口的“致富快车”能再次提速。 

  电通了,路通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特别是该村一组16户群众,由于居住偏僻,地势高,只要连续晴个两三天,就要来回跑三四里路挑水吃。为了解决这16户群众的吃水难问题,2003年3月,刚喘了口气的谢华山又开始操心了。要引水到组,就必须从8里外的一口井上开始铺管道,不说别的,光管道就要6000元。由于该组群众都很穷,谢华山只好红着脸出面找在集镇经营建材的好友高明义赊欠,已多次帮他的高明义数落他说:“老谢呀,要是你自己装房子,我二话不说,你随便挑,可为了不相干的人,你何苦呢。”谢华山嘿嘿一笑:“我当了这个领头的,我就得给老百姓干事。”材料问题解决了,谢华山带着大家奋战了近20天,哗哗的自来水流进了16户群众的水缸。捧着甘甜的自来水,一位年近70岁的老奶奶激动地说:“我都是快要入土的人了,没 

  想到还能喝上自来水,谢书记真是我们的恩人呀!” 

  瞅准产业,引领发展新思路 

  2003年村组合并后,他与全村党员干部一起共谋发展大计,确立了“林特强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上任伊始,他把自己家里的积蓄连同从亲戚那里借的1.2万多元资金,无偿借给6名有一定经营头脑的群众到武当山景区做中药材、纪念品等买卖,六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最少的也净赚了4000多元。全村立即形成了瞄准武当山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潮。十几年来,长年在武当山景区做生意的就有34家,每年旅游黄金周,全村就有300余人上山搞服务。2012年,老谢抢抓环武当山大旅游圈建设机遇,拓展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商务功能,成立了武当口旅游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引导群众大力开发以香菇、木耳、茶叶和中药材等土特产为主的旅游纪念品。  

  他善于思考,积极探寻发展新路子,看到与武当口村一山相望的八仙观村,依靠高山有机茶,迅速带领群众致富。他盘算着武当口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与八仙观村一致,能不能带领群众发展高山有机茶呢?  

  2006年,他多次向市里农业、土地部门专家请教、咨询,对周边优秀茶场进行考察。经专家论证,武当口村海拔高,土质好,气候适宜,适合种植茶叶。他下定决心要发展高山有机茶。经过不懈的努力,资金、技术、管理、销售,一道道摆在他面前的难题被他一一破解,通过开村民大会,挨家挨户的做工作,群众种茶认识也跟上来了,感觉到种茶确实是比种粮食强,一亩茶要比一亩粮食多了近3000元的收入。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全村128户、506人共发展茶园800亩,实现了人均1.5亩茶的目标。现在,他又瞄准了新的目标,为茶园申请有机认证,争取出口欧美市场。 

  “我们村已形成农忙在家种茶、农闲上山挣钱两不误的局面,仅旅游产业,人均增收3730元!”他自豪地说。 

  一个人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 

  谢华山常说,“党员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尽责尽力为群众做实事,既然组织信任我,群众推举我,我就是发自内心想让百姓发家致富,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 

  按照村党支部的规定,村里党员每人要帮扶几户困难户。他带头包下最贫穷的刘金学、姬洪兴、徐若权等5家特困户。刘金学家有2口人,一个77岁的老母亲,1994年前住窝棚,吃喝靠组里派饭。谢华山用自己的积蓄和粮食资助他盖起了3间瓦房,还用自己的牛长年无偿为他梨田耕地,又帮助他发展菌特生产,在技术上手把手教他。现在刘金学不仅还清了原来的欠款,家里买了家具和电器,还有几万元存款。77岁的王桂花老人一提起谢华山,干瘪的眼窝里便涌满了泪水:整个村子群众的冷暖他都放在心上呀。村民姬洪兴,1995年还欠债1.2万元,根据姬洪兴的专长,谢华山想法借来8000元钱,帮助他筹资买了拖拉机,又到索道帮他揽活跑运输。几年下来,姬洪兴拖拉机换汽车,还清了欠债,购买了商品房,现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0万元资产的富裕户。徐若权居住的四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种植茶叶,谢华山因地制宜帮他新开垦了7亩茶园,定期到他的基地里指导茶园管理,现在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受他的带动下,全村27名党员帮带60多个贫困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20多年来,在谢华山的带领下,武当口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十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丹江口市五好村党支部”等,谢华山本人也多次被十堰评为“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共产党员”、十大最美村官等,2012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省劳动模范,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路通了,产业做大做强了,旅游配套设施也做好了,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武当口村旅游观光农业新品牌,这是我的心愿!”凝望着武当之巅——金顶,一幅新的发展蓝图正在这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心中绘制出来……

来源:湖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