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0 20: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2月 | 查看:1317次
人物故事:
樊继志、范益霞,是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魏口村的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妇。他们近三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抚养盲傻弃儿的事迹在周边庄邻中广为流传。
1987年的初夏的一天,樊继志在魏口村二道中沟路与新坝西路交界处捡到了一个又瞎又哑的智障男婴,从那时候开始,夫妻俩合计着要照料这样一位折翼的天使。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照料一个又盲又傻的孩子,其间的种种繁琐一般人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承受,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无怨无悔,让我们看到了樊继志夫妇身上那份超越常人的耐心、那份无私的包容以及那份深沉无比的慈爱之心,这是对道德的坚守,对文明的信仰。
风雨飘摇三十载不离不弃显真爱
1987年5月的一天,村民樊士兆在路边发现一个包裹,打开后里面竟是一个被遗弃的男婴。婴儿声音微弱,脐带尚未脱落,身上还放着一张纸条和10元钱,纸条上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1987年5月18日。
当时正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管理政策最严格的时候,社会上很多家庭为了生一个男孩而变成东躲西藏的游击队。有些私心的樊士兆决定把这个被遗弃的男婴带回家抚养。可是没过几天,家里人偶然发现这个男婴的视力似乎有问题,于是带孩子去市里医院检查。医生诊断这个孩子为先天失明,这样的检查结果让当时还没有成家的樊士兆心里翻起了巨大的波澜,原本以为自己抱回来的是个健康孩子,没想到却是一个残疾儿。
消息被他的邻居范永珍(樊继志的母亲)知道了,这个善良的农村妇女觉得这个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中国农民的质朴情怀在范永珍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的体现。在征得全家人同意之后,朴实善良的范永珍将这个不幸的孩子抱回了家,并给他起了个可爱的名字:樊小路。从此,小路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可是,谁也不会想到,从把这个男婴抱回家的那一刻起,樊继志一家就走上了与苦难相伴的漫漫征程。
其实,樊继志一家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下有一双幼女,小女儿还在哺乳期,家里破旧的房子需要修葺,老老小小几张嘴等着吃饭。而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那几亩薄薄的农田。樊小路的加入,无疑给这个家又增添了新的负担。面对艰辛的生活,这对坚强而善良的夫妻没有抱怨,没有慨叹,有的,只是那份最简单的发自心底的坦然。“大人少吃一口,孩子就能活下来。”出于对稚嫩生命的本能的保护,他们宁愿苛刻地对待自己,也要让孩子吃饱肚子。没有奶水,范益霞就抱着小路四处去讨,几个月下来,小路吃的白白胖胖,范益霞却瘦了一圈。一家老小吃喝拉撒需要钱,樊继志就在农闲时节外出四处打零工来补贴家用。艰辛与清苦一天天打磨着这对善良又坚强的人,看似贫瘠的家因为他们充满了融融的温情。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小路一天天长大了。正在一家人为小路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的时候,命运之神却再一次和他们开了个玩笑。他们渐渐发现小路的智商也存在问题:不会说话,大小便失禁,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小路竟然是个双目失明的痴呆儿童!这个发现无异于在樊继志一家的头上炸了个响雷。有人建议,赶紧把孩子送福利院算了,这样就省心了。但夫妻俩与小路已经有了感情,看着小路稚嫩的脸,两人实在割舍不下,咬咬牙,决定再难也要坚持下来。一开始,樊继志家里只有个两个女儿,加上樊小路,3个孩子还能照应得过来,但随着三女儿和小儿子的降生,五个孩子的生活重担沉沉地压在夫妻二人的肩上。此时父亲樊金生已经去世,平日樊继志夫妻二人要下田干活养家,已经高龄的范永珍照顾5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就显得非常吃力。特别是身体残疾的小路更是需要专人照料,不能离开半步。
日子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夫妻俩实在是没办法了,就商量着把小路送到福利院,他们考虑到福利院有专人照料小路,这样好过放在家里。一提起当时把小路送到社会福利院的情形,夫妻俩就不禁老泪纵横。父亲樊继志哽咽地说;“家里当时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要不怎么也不会把抚养那么多天的娃,送到福利院呀”。可是把小路送到社会福利院没有几天,他们就接到福利院的通知,说小路在福利院里整天整夜的哭闹,搅得福利院上上下下不得安宁。思子心切的夫妻俩连忙放下手头的农活骑着自行车赶到40里外的社会福利院。可是现在发现孩子在福利院生活的情形比家里还要差,夫妻俩一合计就把小路再次带回了家,他们决定再苦再累也不能让这个可怜的孩子再受委屈了。从此,小路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虽然贫瘠却充满温暖的大家庭。
衣食住行多关怀细心守护真情在
“农忙时分,不管地里的农活有多忙,每到饭点,妈妈总要赶回家不顾劳累为弟弟做饭,妈妈总是先尝好饭菜的温度,再喂给弟弟,每晚妈妈都要起来好几次,看看弟弟被子有没有盖好,生怕他着凉,妈妈对弟弟的照料比对我们好多了。”大女儿樊士梅回忆说。
“他们一家老小对小路的照料真的是让人说不出半个不字来,就拿换洗衣服来说吧,由于小路大小便不知道示警,经常会弄脏裤子,每天要换洗好几次裤子。平时还没什么,但到了冬天,天冷水寒,再加上穿得多,换洗起来相当麻烦。可是每年冬天,我经常看见他妈妈冒着严寒在河道边为孩子洗涮弄脏的衣裤,手上处处都是冻疮,肿的跟馒头似的,却没听她有过一句抱怨。这孩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真是难得呀……”邻居颜士霞竖起大拇指,动情地说。
从抱回家一直到十一二岁,小路都不能自己独立进食,一天三顿基本都要靠别人喂,一顿饭吃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是常有的事。等把小路喂饱了,桌上的饭菜也都凉透了。这些年来,范益霞很少吃到一口热乎乎的饭菜。“只要儿子能吃饱,我没啥!” 范益霞说到“儿子”时的那份真挚让知情人无不感动不已。因为失明加上智力障碍,小路经常乱走乱撕扯东西,一不小心就碰到哪儿了,或者把东西砸了,几十年来,家里被他打碎的物品不计其数。有一次,家里人没注意,他在屋里乱摸乱扯,竟然摸到了电线。他以为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就使劲拽,竟然把电线拽断了,断裂电线冒出的火花,差点引起了火灾。幸亏发现得早,才免去了更大的损失。为了避免小路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樊继志夫妇收起了家里所有潜在的“危险品”,他们宁愿自己多麻烦,也要确保小路的安全。小路大小便不能自理,常常把衣被弄脏,为了保证小路脏了就有人帮着换衣服,让他时刻干干净净舒舒服服,不管多忙,家里必须要留一个大人来专门照顾小路。“不能让儿子受一点委屈”是樊继志夫妇最朴素的愿望。
老来多病念痴儿惟愿小路好未来
前年,樊继志的母亲去世了,樊继志夫妇照顾起樊小路就更吃力了。大女儿、二女儿已经出嫁,儿子还在扬州念书,小女儿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在外打工,平时樊小路就由樊继志的妻子范益霞照顾。农忙时,她就请村里人帮忙照看下,活干完了再赶紧回来。村里人也十分乐意帮助她,家里有旧衣服什么都会送给樊小路。“村里人都被我用遍了。”范益霞说。
没日没夜的操劳,使得樊继志、范益霞夫妇疾病缠身,樊继志患有高血压、脑梗阻,范益霞患有腰间盘突出。随着年龄渐长,无论是干农活还是照顾樊小路,两人都开始力不从心了。儿子和小女儿还未成家立业,虽然有乡邻帮照应着,上级有什么帮扶资金村两委也会最先考虑他们家,但毕竟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贫困的生活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实在不行,我就带着小路要饭去。”范益霞抹着眼泪说。鉴于他们家的特殊情况,除了樊小路外,村两委正在积极为樊继志和范益霞申请低保(低保是具体到人的,农村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290元)。“虽然低保的钱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吧!”魏口村党总支书记夏桂荣如是说。
如今,随着小路年龄增大,樊继志、范益霞夫妇眼看着自己日渐衰老,照顾起小路来越来越吃力,他们渐渐开始为自己百年之后樊小路的生活问题发愁了。“我真害怕哪一天病倒起不来,就没人照顾这个孩子了。”樊继志说。“趁着自己还能动,我想赶紧给孩子找一个好归宿,这样我也能放心地闭眼了。” 范益霞抹着眼泪说。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这对夫妇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社会各界能伸出援手帮帮小路,让这个痴傻的盲儿子有一个幸福的归宿。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