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春:企业家以诚信为“传家宝” 赢得“良心腊肉”好口碑(图)

发布时间:2018-07-10 20: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2月 | 查看:1599次



人物故事:

  一、人物简介 

  赵孝春,男,71岁,初中学历,城口县修齐镇茶丰村村主任,城口县野生食品开发公司总经理。 

  二、事迹概述 

  多年来,靠着勤劳、耿直、厚道、执着,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从一个农民变身企业家。留给儿孙的最大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勤俭持家、诚信待人”的家风。 

  三、详细事迹 

  勤俭诚信“传家宝” 千金难买代代传 

  赵孝春,男,71岁,初中学历,城口县修齐镇茶丰村村主任,城口县野生食品开发公司总经理。他从养猪发家,带动城口人致富,被称为“天蓬元帅”。他成立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养猪专业协会,将城口养猪大户发展到3000多户,主营“赵孝春牌城口老腊肉”享誉全国。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他,靠着勤劳、豪爽、耿直、厚道、执着,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奉行“做企业如同做人”的经营信条,冲破恶劣的环境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扶贫开发先进个人、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等殊荣。  

  说起城口,第一个出现的名词就是“老腊肉”。如果到城口作客,好客的城口人一定会自豪地向你推荐他们的“城口老腊肉”,当问及谁的“城口老腊肉”最正宗,他们会不约合同地说当数“赵孝春牌城口老腊肉”。“赵孝春牌城口老腊肉”之所以受到人们如此的信任,离不开赵孝春优良的个人品德及其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诚信经营原则。 

  赵孝春是城口县修齐镇茶丰村人, 1976年,读过中学、用木船搞过运输的赵孝春被村民们推选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为不辜负村民的厚望,他下定决心要让全村人有粮食吃,很快 “有粮食吃”的目标就达到了。然后,他又带着村民们用多余的粮食喂猪。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到1993年,他已经养了800多头猪,人们称他为“天篷元帅”。 

  由于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大规模养猪,到1996年,市场已经达到饱和,肉价一跌再跌。1996年底,赵孝春经营的养猪事业第一次走下坡路,当年亏损2万多元。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将多的猪都杀了做腊肉。1997年春,“猪肉贱”的情况仍然没有好转。正在赵孝春一筹莫展的时候,万州区一领导到他家里参观考察养猪场。这位领导尝过他腌制的腊肉后,认为味道极具乡土风味,建议把腊肉运到万州去试一试。赵孝春抱着试一试的的态度将家里的腊肉运到万州,没想到刚一上市便被一抢而空。由此他产生了做腊肉的想法,并开始实施。当年照例做成腊肉卖向万州,也供应本县各大宾馆酒店。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加之制作方式的不同,城口腊肉味道好,品质高,赵孝春经营的生意开始蒸蒸日上。 

  2000年赵孝春被评为全国劳模,他决定要走出去,主动搏击市场。2001年春节前夕赵孝春——西装革履并身披“全国劳模”的红色绶带,出现在重庆市第二届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上:“我的腊肉正在向城市进军!”顾客寻香而来,让这个全国劳模乐弯了腰。站在摊位前,赵孝春提起几块腊肉,面对记者的采访豪情万丈地说:“你信不信,我就要提着这几块腊肉走遍全国大城市。”最后,他真的做到了! 

  从老农民到企业家 

  2000年,赵孝春正式成立了公司,给自己的腊肉注册了“赵孝春”牌商标。随着腊肉生意日渐红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城口腊肉的制作之中。随之出现的两个问题便很快摆在了赵孝春的面前:越来越多的人制作腊肉造成了对猪肉的抢夺;越来越多的人制作腊肉也导致了泥沙俱下,逐利的本性致使腊肉品质严重降低,而受损的则是包括赵孝春在内的整个城口腊肉品牌。 

  “我没有做过企业,但知道做企业就是做人。”赵孝春以城口人特有的豪爽、耿直、厚道、诚实著称,同时他也将他的性情贯穿于经商的全过程。他一直奉行以质量求生存的经营之道,他要凭良心做腊肉。  

  2000年前,城口老腊肉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卖价40元/公斤。但从2003年开始,在邻近区县众多冒牌货的围攻下,城口老腊肉销量锐减。2004年11月底,在赵孝春的倡议下,城口所有的腊肉企业组建了城口老腊肉行业协会,并制订《城口老腊肉地方标准》。同时,通过了QS认证、质检、获得卫生许可证的“赵孝春城口老腊肉”还在包装上打上防伪条码。 

  为了更进一步与城口同行竞争者区分开来,赵孝春使出了一个绝招,他将原来城口腊肉的加工工艺和原材料进行改良,把20多余味本地出产的中药材加入原材料中,经过精心烘制后,在保证腊肉品质的同时,增加了绿色腊肉的其他功效。 

  经过按住源头,打击假冒,提高品质等企业经营手段,“赵孝春牌城口老腊肉”彻底从城口腊肉集群中脱颖而出。2006年,“赵孝春牌老腊肉”被评为重庆市名牌产品,“赵孝春牌城口老腊肉”也成为了城口腊肉的代名词。“赵孝春牌城口老腊肉”除畅销到重庆、上海、西安、广州等地市场外,还远销到俄罗斯,年销售额达到3600万元。他的公司也实现了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公司化经营的转变,他自己完成了一个老农民向现代企业经营者的转变。 

  勤俭诚信“传家宝” 千金难买代代传 

  现如今,21口人的赵孝春家庭已经四世同堂。赵孝春传给儿孙们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勤俭持家、诚信待人”的家风。 

  “诚信本是我们家一直秉承的经营原则,也是我们家的家风。”儿子赵友安一直记得父亲所说的“宁肯丢利,不丢信誉”。赵孝春企业的员工曾经在一次收购猪肉时由于把关不严,造成猪肉品质不达标,他知道此事后立即将品质不好的生猪全部退回。在生产腊肉的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个别员工因为技术上的失误,导致质量不达标,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将不达标的腊肉全部销毁,从不让一块质量不好的产品流入市场。 

  “我们公司发展好了,可是父老乡亲们有的还没富起来,我们要带领他们一起奔小康。”赵友安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 

  “做人要讲诚信,待人要讲爱心。”赵孝春给孙子取名赵维信就是这个含义。当问及赵孝春的心愿时,他说:“希望儿孙们身体健康,也愿我们的家风能继续传承下去。” 

  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民, 靠着山里人特有的勤劳、豪爽、耿直,凭借着诚信、厚道、执着,奉行“做企业如同做人”的经营信条,冲破恶劣的环境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他的奋斗历程,将对一无本钱、二无资源、三无背景、四无特长的创业者给予极大启示。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重庆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