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0 19: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2月 | 查看:952次
人物故事:
在攸县槚山乡巷口山村,有这样一个倔强的老人:92岁的他,最近三年陆续把70年前欠下的旧债一笔笔还清。由于当年的债主已离世,他便把钱还给他们的儿孙辈。他说,“不把钱还上的话,我入土都不会心安”。
少时欠债,父母早逝,为照顾弟妹他多次向邻里借钱借物
刘发生的父母共生育了5个子女,他是长子,母亲在生完第五个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在他16岁时也去世了。从此刘发生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那时候有这么多弟弟妹妹要照顾,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刘发生说,有一次,老婆得了眼疾,光治病就花了120桶谷子。无奈之下,他只得向乡邻借谷子填肚子。前前后后,他共向6户人家借过谷子,借的最多的一户有48桶,其中一桶谷子重17斤左右。为养家糊口,刘发生还学会了搓纺棉线的手艺——将一朵朵棉花搓纺成一根根棉线,转手之后能赚点小钱。因为没有棉花,他还分别向两户人家借了20斤和40斤棉花。最困难的时候,他还找邻居借了12个银元做贩卖大米的生意,这也是他诸多债款中最“重头”的一笔。刘发生说,他总共向9户人家借钱借物,集中在1942年至1945年间。
时刻铭记,“只要睁开眼,就会想起这些债”
当年的滴水之恩,老人一笔笔记在心头。“只要睁开眼,就会想起这些债。”刘发生说。然而,生活贫苦的他,却一直无力偿还。结婚后,他和妻子生育了七个子女,而家里只有五亩薄田,连粮食都不够吃,更别说还债。“邻里见我生活这么困难,从来没有上门讨过债。”这让老人颇为感动,他当时就立下誓言:等自己有能力后,一定要把这些债一笔笔还清。由于需要抚养的子女太多,老人的生活条件一直未改善。“我一直靠种田为生,没有攒下什么钱,这些陈年旧事也没跟子女们提起。”俗话说父债子还,可刘发生觉得子女对他很好,他不想麻烦子女,便一直将此事封存在心里。
高龄还钱,做寿收了9000多元礼金,首先想到的就是还债
一晃过了70年,2013年时,刘发生和老伴已是90高龄,于是子子孙孙们便给他们做寿。“当时我们没有宴请宾客,只是家族内部庆祝。”刘发生的儿媳谢冬娥介绍,当时光礼金就收了9000多元,这笔钱,他们悉数给了父亲。有了这笔钱,刘发生首先想到的,是还清旧债。可当年的债主们,多半已离世。刘发生首先找到邻居文运生,当年他向文运生的父亲借了12个银元,文运生当时76岁,而他的父亲早已离世。面对突然上门说要还债的刘发生,文运生一脸错愕,因为他从来没听父亲说过这事。老人执意给了文运生2000元,并说就算这辈子不还,下辈子也要还。之后刘发生陆续找到其他债主的后辈还债,为了还债,90多岁的刘发生甚至步行15公里,将钱送到对方手中。刘发生说,截至今年6月份,他已经偿还了8笔债,压在心里几十年的石头终于落下。
旧债怎么还?“等价兑换”成相应现金,每笔债还会加上一倍利息
刘发生当年向邻里借的,主要是谷子和棉花,多为物品,仅有12个银元为货币。时隔半个多世纪,这些债怎么还?刘发生说,他想了个“等价兑现”的办法。“当年1个银元能买70斤谷子,12个就是840斤。”他说,目前100斤谷子的收购价为120多元,840斤谷子就是1000元左右,考虑到时间比较久,他还加上了一倍利息,最后向文运生归还了2000元。至于棉花,当年一斤棉花大概能换10斤谷子,40斤棉花就能换400斤谷子,即500元左右,加上一倍利息,则要归还1000元。刘发生说,还这8笔债花了好几千元,他自认为这种办法还算公平,并跟对方解释清楚了。他说:这些债主都是我的恩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帮助,而且没有一个人向我要债。这些恩情我怎么可能忘记?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想着只要有机会就把债还了。不把钱还上的话,我入土都不会心安。以前只要一睁开眼,就会想到自己还有几笔债没还。现在债快还完了,轻松了很多,就算百年了也有脸见这些恩人了。
如今,刘发生偿还旧债的事情早已传遍乡野,成了巷口山村的美谈,村民提起他时都交口称赞。
来源:湖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