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8 16: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1月 | 查看:1204次
人物故事:
李余霞,女,1966年生,永昌县红山窑毛卜喇村村民。她把丈夫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照顾,尤其是对弟媳过世后丢下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还腿有残疾;作为伯母的李余霞本没有照顾侄子侄女的义务,没有负累,她和丈夫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可是,她却将侄子侄女视同己出,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细心,两个孩子终于又得到了母爱般的呵护。
李余霞家住永昌县红山窑毛卜喇村5社,丈夫马浩瑞。1989年,在亲戚的介绍下,他们结婚了。可婚后不久,马浩瑞的小兄弟马浩高便得了精神分裂症,全家人全力以赴去给他看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他的病情有所稳定,家里也盖起了一院子新房。公婆原本打算将新房让李余霞两口子住,可就在这个当口,马浩瑞的二弟马浩俭又得了肾上腺肿瘤,没有别的选择,李余霞两口子又带着二弟到处看病,一看就是四五年。
1997年,身体恢复健康的马浩俭要结婚了,当时全家为了给他看病已经花完了所有的积蓄,为了能让他顺利把媳妇娶回家,李余霞跑回娘家,向哥哥们借钱凑出了举办婚礼的钱。照理说,二弟婚后,他们可以分家过自己的日子了。可弟媳妇有轻微的弱智,口齿不清,劳动能力差。看到这种状况,李余霞把分家的念头打消了,悄悄地对丈夫说:“再等上几年吧,你看这两口子,病的病,弱的弱,啥时候才能翻身?等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了,我们再分出去吧。”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他们再也没有提过分家的事儿。
“屋漏偏逢连阴雨”,生活对这家人的考验就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不幸一茬接一茬地发生,丝毫没有留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2012年,马浩瑞的年近90岁的父亲去世了,高寿老人过世这在当地来说是“喜丧”,一家人开始忙着料理老人的后事。丧事第二天李余霞叫来亲戚朋友帮忙蒸馍馍,天已经擦黑了,谁也没注意到马浩俭的妻子出去上厕所没有回来。李余霞觉得有些不对劲,就拿着手电去找她,结果在厕所里发现了昏厥的弟媳妇,李余霞抱过她的身子,发现已经没有了气息,半边的脸被擦破了,她哭叫着试图让她醒过来,可是她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李余霞的婆婆遭遇这样沉重的打击后,一病不起,时而糊涂,时而明白。
出殡的那天,马家一前一后抬出了两副灵柩,李余霞哭得眼泪都干了。她说:“死了的人眼睛一闭啥也不知道了,可活着的人还得活啊,这一大家子人老弱病残,该怎么活?难死我了。”
当时,弟媳的女儿马学慧12岁,儿子马学孟8岁。马学慧还有腿部残疾,在她1岁左右的时候,从炕上摔下来导致左腿小腿骨骨折。孩子摔伤后,也是李余霞两口子带到医院里给治疗。尽管先后做了两次手术,马学慧的左腿还是没有恢复好,折断的地方没有愈合还慢慢地鼓出了一个大包,而且影响了全身的发育,如今虽然已经16岁的她,身高和9岁的孩子差不多。
婆婆瘫痪后,生活无法自理,每顿饭都是她端到老人跟前,一勺一勺喂着吃。老人经常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和被褥后,她也毫无怨言地清洗干净。儿子心疼她,让把那些弄脏的衣裤扔了。她对儿子说:“娃娃,我还是洗吧,这次扔了下一次又弄脏了,扔不起啊。”
农闲的时候,别家的女人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既能挣钱又能开阔眼界。可是为了能照顾好这一大家人,她哪里都去不了,一年四季除了忙地里的活就是照顾老人,伺候孩子。丈夫有时候还会发牢骚,她却总劝慰他:“孩子的妈妈如果活着,肯定轮不到我来照顾。”
李余霞对待这两个孩子,比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还要上心。两个孩子天性调皮不爱写作业,李余霞从不说重话,害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总是和声细语地讲道理,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自觉抓好自己的学习。家里有了好吃的,她自己舍不得吃总留给那两个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穿了新衣服,她也要力争让自己的侄子侄女穿戴得整齐干净。两个孩子在她的教育下也很懂事。侄女马学慧今年已经小学毕业了,为了做好上初中的准备,她开始学着洗衣服、做饭。她说:“这些年,大妈照顾我们太辛苦了,等我长大了,她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对两个小叔子而言,嫂子是这个世界上难得的好女人。有时候,弟兄们之间为了干活发生争执的时候,嫂子从不给他们难堪,都是批评自己的丈夫,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小叔子马浩高说:“换了别人,能这样照顾我们这么多年吗?我们一直在一个锅里吃饭,嫂子却从不给我们脸色看,如果不是她,我们的家早就完了。”
现在,李余霞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侄子和侄女健康成长。提起这两个孩子,李余霞未语泪先流。她哽咽着说:“现在每次一看见慧慧的伤腿,我的心里就翻江倒海般地难受,我多么希望这个残疾长在我身上,只要能让她健康,我做什么都愿意。”
在李余霞的影响下,她远在新疆上班的儿子,也非常孝顺懂事,每次回家,都会给长辈们买许多东西,给弟弟妹妹们买书买学习用具。他说:“我妈妈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三个家庭的重担,她是个了不起的妈妈,我为她骄傲。”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甘肃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