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7 20:3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0月 | 查看:1042次
人物故事:
顾长美,女,195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池上镇敬老院院长。1995年,顾长美被镇党委任命为镇敬老院院长。曾入选2014年度“淄博好人榜”。
“老人们健康快乐,我就跟着快乐!”在顾长美简洁朴实的话语中凝聚着她对敬老院老人浓浓暖意。作为一位院长,她深知“保姆”的责任;作为一名女性,她最懂关爱的力量。20年里,顾长美与院里的老人们朝夕相伴、其乐融融,如今,年近六旬的她也已是儿女眼中的“老人”,但她仍坚守在岗位上。因为,院里的老人都离不开她这个“好闺女”。
孤寡老人的“贴心人”
1995年,顾长美离开工作多年的乡村幼儿园,来到池上镇敬老院工作。从相伴活泼可爱的孩子,到面对白发苍苍的孤寡老人,这个变化可谓不小,她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着工作方式的调整与转变。
俗话说:“老人家,孩儿相”。到了敬老院后,她对这句俗语有了更加深切体会。在池上镇敬老院安度余年的老人多数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因为无儿无女,老人们怕有病痛无人照顾才来到敬老院,最初住在敬老院里的25位孤寡老人,其中很多脾气古怪、倔强、孤僻,动不动就骂人。有时趁工作人员不在时因一些小事吵架。顾长美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为此她苦口婆心地做老人们的思想工作,与他们聊天,引导他们多锻炼、多劳动,相互体谅,互相帮助,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疏导和科学管理下,敬老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逐步好了起来。
任劳任怨的“耐心人”
顾长美的想法很平凡很简单,就是让健在的老人,活的安逸;让去世的老人,走的安然。
在敬老院度过的20个春秋里,顾长美先后送走了20多位病故的老人,他们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肖明英老大娘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情绪像小孩子般捉摸不定喜怒无常,有一次顾长美清理完卫生后,正要打开窗子通通风时,老人却拿起手电筒打在了她的后头上,当时她就疼得眼泪直流,但擦去眼泪后她仍然对老人笑脸相迎,因为毕竟是老人。
顾长美忘不了这里的每一位老人。张向青大爷有病卧床8个月,大小便全是在床上,由于老人长期卧床,大便困难,在老人憋得难受时,顾长美就用手一点一点地为老人抠出大便。老人去世时,刚好池上镇公路改造,不通车,漫长的一公里,顾长美一步步把老人抬上了灵车,这饱含了她对每一位老人的爱和责任。“这里就是我的家。”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百日床前无孝子”,无论有多孝顺的儿女,久在父母病床前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但在敬老院里就不是这样。不管再苦再累,不管受多大的委屈,她也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百叫不烦,任劳任怨,因为,在顾长美心里,她爱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已胜过爱自己的家人。
精打细算的“当家人”
一个普通的家庭都需要经营才能过得滋润,更何况敬老院这么大的一个家庭。
池上镇敬老院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薄弱,为了尽量减轻政府的负担,顾长美带领工作人员采取了自力更生、以院养院的办法。“省下一元钱,加上少支出一元钱,就等于赚到了2元钱;一分掰成两半花,尽量少花钱多办事,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请人”。这是顾长美的治家理念。由于她精打细算,既维持了镇敬老院正常的开支,又确保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种植青菜、玉米、地瓜等作物,并推选了几位五保老人,让他们帮助经营管理小菜园,仅此一项每年节省开支近15000元。当老人们品尝自己亲手栽培的蔬菜、瓜果时,那种舒畅的心情无以言表,80多岁的姬德花大娘说:“我们在敬老院一样享福!”在镇领导的指导下,敬老院还办起了自己的副业,做豆腐、搞养殖。
目前,池上镇敬老院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成为政府放心、老人们安心舒心的乐园。敬老院先后被评为全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省级模范养老服务机构。顾长美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孝感淄博十大模范人物、全市模范敬老院院长。
20年来,顾长美全身心扑在敬老院这个大“家”里,而无暇顾及自己小家。多少个节日,她没和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为的是把温馨和欢乐留在敬老院,留在老人们心里。在这20年中,顾长美曾参加过各种培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用爱心、细心、耐心来对待每一位老人,使他们晚年幸福。
来源:山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