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暾 海归放弃读博回国创业 潜心研发地震预警用科技守护生命(图)

发布时间:2018-07-07 12:4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0月 | 查看:1216次

人物故事:

  王暾,男,汉族,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拥有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奥地利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他对同胞们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经过短暂的思考,王暾毅然选择回国,矢志追求地震预警事业。

  “我之前在国外的想法是当一名大学教授。地震发生那天,我看了电视,立即意识到应该回去。都是同样的生命啊,作为中国人、作为四川人,我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事。做点什么事?我开始搜索地震预警的信息,发现地震预警只在日本等少数国家应用。我决定回成都进行预警系统的研究。”王暾说。他的想法得到留学生的响应和支持。怀揣着在国外筹措到的30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2008年6月,他在成都组建了研发团队,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始着手研究地震预警技术。

  创业之始,人才、资金、技术创新都遭遇过挫折。由于初期还与学校合约在身暂不能离开奥地利,将研发团队组建在成都的王暾每天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指导。团队每人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时常会遇到技术瓶颈,困难异常的多,也有成员因此曾选择离开。“曾经有一段时间资金链也完全断了,账上甚至只有1块4角钱”,王暾自己笑言说,当时“连买一碗盒饭的钱都不够”。但他从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也从没有放弃努力,“用科技守护生命”,这是他向自己默默许下的诺言。

  中国人就要有中国人自己的技术,这是王暾的“中国梦”。他曾说,“一方面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的全面应用到2008年5月时还不到一年时间,技术未必成熟;另一方面,我们即使花钱买,也未必能买到核心技术”。在成都高新区和相关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连续2年艰苦的技术攻关,至2010年,其已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的技术方案,在传感器选型、监测仪器安装、预警核心算法、预警信息的发布和预警信息的应用等都形成了自主的解决方案。2012年9月,其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这是国内唯一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也是唯一经过7级强震检验的地震预警系统。

  技术的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为他带了诸多荣誉,也使他的创业逐步获得了收益,然而王暾并没有想过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没有沾沾自喜。他对预警技术的追求并没有停步,开始了新的思考:怎样使地震预警技术得以广泛运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地震带给人们和社会的伤害。“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预警技术推广出去,以提高更多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四川经历过的伤痛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而此时也应该用我们的技术去反馈曾经帮助关心过我们的人,尽量帮更多人减轻灾害的伤害。”为此,王暾先后无偿拿出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奖励他个人的200万元奖金用于新预警技术的研究,就连研究所与公司合作参与高铁预警系统研发等项目所得的3000多万收入也被他拿了出来,免费在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如今,该系统价值超过5亿元,覆盖我国国土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成为世界第一大预警系统。2014年起,其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已开始应用在学校、社区场镇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高铁、化工、地铁、燃气和核反应堆等重大工程,也开始为四川省应急办、四川省消防总队、云南省应急办等政府部门提供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信息服务;地震预警信息开始通过政务微博——成都高新同步发布。

  谈到这些,王暾的自豪溢于言表,而谁又能想到,他和他的家人至今仍租住在出租屋中。虽然一无所有,但他内心却感到辽阔和温暖,这就是王暾!

  从西南到华北,王暾和他的团队希望自己掌握的技术能够造福更多生活在地震阴影下的人们。四川省江油市双河中学是全国第一个安装该预警系统的学校。2011年12月6日晚10点0分03秒,汶川发生了3.8级地震。当晚,双河中学师生们已就寝,突然警报声响起,提示36秒后地震到达,师生们安全撤离住宿点,这成为地震预警系统在中国学校应用的标志性事件。2011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5所学校,模拟汶川8级地震,进行国内首个利用地震预警技术的同步地震演习。2013年4月22日,芦山余震,成都新科学校师生听见地震预警警报,采取紧急措施避险,安全有序撤离。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6.1级地震,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第一中学的师生听到警报,采取紧急措施避险,安全有序撤离。

  截止2015年3月,王暾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经过了4000余次实际地震的公开检验,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专用接收服务器等同步接收地震灾害报警(预警)信息,连续成功预警云南巧家4.9级地震、四川芦山7.0级地震、云南盈江6.1级地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云南景谷6.6级地震、四川康定6.3级、四川乐山金口河区5.0级地震等26次破坏性地震,无误报和漏报,取得了减灾实效,也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王暾的敬业与奉献精神,他对生命的无限尊重、对科技创新创业的专注态度以及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凤凰卫视、联合早报、南方周末、在内的海内外各大媒体对其进行长期跟踪报道。在一次回答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王暾道出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我要用知识回报祖国,用科技守护生命”。 可以说,正是其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开创了中国地震预警事业里程碑式的时代。

  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成都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四川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