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6 21:2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0月 | 查看:1021次
人物故事:
尤良英,女,汉族,重庆潼南县人,现年45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十一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是团场有名的致富能手,她泼辣干练、勤劳善良、热心助人,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经常无偿地帮助有困难的职工群众,在职工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一、立足本职,争当勤劳致富巾帼能手。1999年,尤良英所在的单位,全面推行土地两费自理承包(生产资料费用自理和生活费用自理),一部分职工因资金不足,害怕承担风险,自愿退出土地承包。尤良英主动把职工退出的土地集中起来,为连队解决了土地承包难题,扩大规模成为土地承包大户,承包面积最大时达到600亩。2002年—2009年,夫妻俩稳定承包棉花面积223.61亩亩;经过多年打拼,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成为团场较早富裕起来的一批人。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中,她和丈夫主动申请“一份田、一份园”的“田+园”种植模式,共同承包棉花地192.81亩,枣园30.8亩。2012-2014年三年中,累计毛收入达到100万元。
二、热心助人,争当困难职工的贴心人。尤良英是出了名的热心人,谁家困难都会主动帮一把。土家族职工张世蓉1993年进疆时不会种地、收入不高,尤良英主动对他进行技术帮助,两家人建立了亲如姐妹的关系。2013年大年初二,连队住户刘兰琴的丈夫车祸身亡,尤良英日夜的陪伴她度过了人生中最低谷。刘兰琴没有种植红枣的经验,当年7亩枣园仅收获1000公斤红枣。2014年,尤良英从修枝、抹芽、施肥到田间管理手把手带着她一起干,当年总产达到5000公斤。2014年,职工蔡胜荣的孙女高烧不退导致肺部并发症,需要马上转院到乌鲁木齐医治疗。因家境困难始终未凑足治疗费。尤良英知道后立刻送了4万元现金,无偿的借给她使用,帮助挽救了孙女的生命。2013年10月24日,职工陈道平拉了一车枣子回家,路过尤良英地边与一辆拉水大车相撞,水箱发生侧翻把人撞伤。正在地里组织称花的尤良英带着拾花工第一时间冲上公路进行救援。陈道平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后,尤良英把棉花地所有的事全权交给买买提处理,自己则跑前跑后帮着陈道平的妻子高秀珍料理后事,并帮助高秀珍争取到30万元的赔款。
三、雪中送碳,帮助拾花工挽救妻子的生命。2005年8月,尤良英招录拾花工时,与麦麦提·吐鲁普(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奎拉乡八大队一小队村民)一家相识。麦麦提在帮助尤良英拾花结束后返家,2006年1月,因妻子贝丽古孜面临生命危险急需做手术,借遍所有亲友仍差1万元;危急时刻,他向尤良英拨打了求助电话。尤良英不顾家人的反对,亲自汇去了一万元,帮助麦麦提挽救了妻子的生命。
四、立志扶贫,主动伸出帮扶援助之手。2006年3月,尤良英应麦麦提邀请前去他家做客。在受到热情款待的同时,她见麦麦提家房子是泥土糊的土墙、杨树枝盖的顶棚、低矮破烂,没有一件值钱的家俱,一个土炕上摆放了几床被子,周围一片荒凉、遍地石头、寸草不生。得知麦麦提因妻子治病欠下2万多元债务,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连招待她的晚宴也是借了半个村子才办成的。被麦麦提一家淳朴善良所感动的她便立志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过上和兵团职工一样好日子,便主动邀请他们一家到团场打工管地,承诺为他们提供一份工资收入,指导学习兵团先进种植技术,帮助尽早尽快摆脱贫困。
五、学习双语,争做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2006年4月,麦麦提一家到了十一连,开始了与兵团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尤良英主动向连队领导反映情况,找来了学习维语、汉语的光碟和手掌书,两家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双语,没过多久就摆脱了语言交流的障碍。以后每年,连队请来维吾尔族拾花工,尤良英主动为他们进行翻译,为汉族职工和维吾尔族拾花工架起了语言交流、文化交流的桥梁。针对麦麦提刚来时承受不了一天八小时的辛苦工作,干上三天就想休息两天的陋习,尤良英想方设法帮助他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带他们到有钱的职工家里参观。介绍他们勤劳致富的经验,帮助他们培养勤劳节俭的好习惯。2006年,麦麦提一家通过管地、拾花、打零工,年收入2.8万元,基本还清了所欠的债务。尝到了甜头的麦麦提一家干劲更足了,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能改变命运。
六、言传身教,争做传播兵团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麦麦提为尤良英管地的同时,尤良英开始对麦麦提进行耐心细致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手把手教会他棉花化除、化调、打顶、滴灌放水、病虫害防治等植棉技术。麦麦提经常在十三团和皮山县之间两地奔忙,主动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家乡,传授给村里的乡里乡亲,带动了当地棉花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亩均单位由以前的80公斤、100公斤提高到后来的300多公斤,为当地提供了很好的观摩示范效应,受到了县乡的表彰。
七、实地考察,帮助做好林果业发展规划。2009年底,见到团场职工开始种植红枣,麦麦提萌生了在家乡种植果树致富增收的念头。2010年3月,尤良英和丈夫去温宿县万亩生态林的核桃林场实地考察后,向麦麦提建议,温宿核桃林场土地条件和你们差不多,也是在石头缝里种成功的;今年你先试种一些,成功了明年在扩大种植;红枣也育上一些苗,明年再进行嫁接。当年,麦麦提在家门前打了一口井,培育了10多亩枣树苗,种植了14棵核桃,经常坚持挑水浇苗,树苗都活了,为第二年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果业打好了基础。
八、无私援助,大力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2011年春天,尤良英和丈夫带着5万元现金来到麦麦提家,准备帮他一起嫁接枣树。害怕投资风险的麦麦提犹豫了,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万一亏损了怎么办?尤良英告诉他:“好兄弟,有大姐在!你怕什么呢?亏了还有我呢,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就这样,尤良英先后引导麦麦提种植红枣、核桃,葡萄等30多亩,几年来借了还、还了借,陆陆续续借出果园启动资金、生产资料费、生活费近20万元。每到枣树修剪、疏密、扩冠、整枝、环割等关键技术环节,都要抽空亲自前去进行技术指导。2014年,麦麦提的果园盈利三十多万元,一家人高兴万分,盖起了5间新砖房,添置了家具、电器,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道路。
九、连锁效应,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在尤良英的帮助和感召下,走上致富道路的麦麦提没有忘记帮助身边的父老乡亲。姐姐、姐夫去世得早,留下三个孩子,他帮助扶养长大和成家立业。有的乡亲只会种麦子,亩产就二百来公斤;他主动把地收来种上果树,每年给他们二百公斤小麦,等果树种成后再还给他们。他还主动引导,帮助村民进行种植规划,除了必须的口粮田以外,多数改种成果树等经济作物;并按照兵团的种植模式,把棉花、林果种植技术无私地转教给他们,被乡里评为勤劳致富先进典型。
十、真情无价,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在尤良英热心帮助麦麦提的同时期,麦麦提也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尤良英。自2006年以来,麦麦提每年把家乡的亲朋好友带到十一连,累计为连队引进800多名拾花工,帮助不少职工解决了拾花劳力困难。还清债务以后的麦麦提原本可以不再到团场打工,当他了解到尤良英种的地长期缺乏劳力时,便主动向她承诺:大姐,你的地种多少年,我就帮你管多少年!多年来,麦麦提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这个诺言。在麦麦提家乡,有人说不能到汉人那儿去劳动,干了活拿不上钱。麦麦提主动站出来,介绍到团场打工的经历,宣传汉族大姐帮助他挽救亲人生命,帮助他脱贫致富的事迹。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兵团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