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5 21: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6月 | 查看:1057次
人物故事:
建在半山腰上的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茶坪小学,离城区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该校校长李水英被当地瑶胞们亲切地称呼为“校长妈妈”。在这个边远山区,教学设备贫乏,吃住条件简陋,过往的老师纷纷申请调离或辞职的瑶山小学,李水英却在这执教了整整38年。是什么让她选择坚守?
“让孩子们学好知识,走出瑶山”
茶坪村的村主任李进军也是李水英的学生,他做过统计,瑶族聚居地的茶坪村居住着300户1640人,其中有超过900人是李水英的学生,有30多人先后考上了大中专院校。38年来,她一直在茶坪小学教书。“哪怕只有我一个老师,我也会选择留下来,让孩子们学好知识,走出瑶山。”李水英话语坚定。
1980年7月,17岁的李水英从原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当上一名人民教师。说起为何选择回到家乡,李水英说,他们这里条件艰苦,外面的老师不愿来,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将没书读,改变瑶山面貌只能靠自己。
当地小孩从小说瑶话,听不懂普通话,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有特殊要求。李水英介绍,学校用双语教学,从学前班到二年级,先用瑶家话讲课,再“翻译”成普通话。茶坪小学现有学生83名,其中有19 名在学校寄宿、15名在亲戚家寄宿,其他的49名学生为走读生,分别在学前班到六年级。
村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便成了李水英心中的一块心病。为让留守儿童能安心上学,她翻越崇山峻岭走遍了留守儿童的家庭。今年新学期开学,一村民夫妻将儿子送到她的班上,两口子才放心地去广东打工,这对夫妻拉着李水英的手说:“把孩子交给校长你,我们放心。”
为解决学校无老师教学的困境。李水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和儿媳、小叔子,以及她的学生、亲戚朋友招进学校当代课老师、厨师和校警;为解决学校无地盖教学楼,她和丈夫商量决定把自家土地捐出作为新建学校用地,并捐出自己的积蓄,带领老师们连夜走家串户发动村民群众出力建校。2013年6月,建有教学楼、宿舍楼、操场等设施及购置电脑、安装宽带网的新学校建成。从此,师生们远离了不能遮风挡雨的破旧校舍。
“教孩子要爱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亲如妈妈”
“严兰芳家长,早上下大雨,早读的时候你儿子还没到学校,早读下课才到。”这是李水英用手机与学生家长互发的微信。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爱戴。
学生盘亚荣说,他上学要走20多里山路,在校住宿一星期才回一次家,雨季时半个月都难回家一趟,经常面临缺钱,而李水英总是乐意借钱给他。她每个月借钱给的学生很多,有时一天就借给学生几百元。白天李水英除了上课,还要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晚上除了备课、批改作业,还要为学生盖被子……“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李水英如是说。
“李校长还是校医”。平时学生生病,或者不小心碰伤,她就带上家里的常备药箱给学生作简单的处理,凡是学生患上重病,她就带着他们上医院医治。李水英说,30年前,她跟随丈夫到公会镇卫生 院培训学习医疗知识两个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医护技能。
她不仅关心、爱护学生,而且对外来教师的关心也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来自山外的支教老师梁贵金夫妇、代课老师李仕琼天天住校,她经常利用放学时间到山上采摘野菜,并把野菜和自己腌制的酸菜拿给他们煮,还带他们到自己家做客,让他们感觉到暖心,从而安心工作。
“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坚决选择留下来”
“一到节假日,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来自学生的问候从天南海北发来,他们都惦记着我。”这是李水英38年来坚守瑶山学校最大的成就,让孩子学好知识、走出瑶山、改变瑶山。
今年8月,李水英就要到退休年龄了。“学生是我的根,我已经没法离开他们,他们也需要我。”对于退休后的选择,李水英打算继续留在学校教学。
作为边远贫困山区小学的校长,李水英坚持走“质量+特色”之路,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平桂区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评二等奖,10多次被评为区、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不断地去开创。同事梁贵金这样评价李水英:“她淡泊名利,从不计个人得失。她的可贵贵在坚持、贵在矢志不渝、贵在爱岗敬业,是好老师、好领导。”
她的学生、学校教导主任郑祝妹在笔记本上这样写到:每当我们谈到李校长,满是骄傲和崇拜。我们会以她为榜样,努力做得最好。
“只要学生能健康安全在校园生活学习,我付出怎样的代价都愿意!”不论多少风雨,李水英依然痴心不改,坚守在这所学校,守望着瑶山的孩子走出山外的世界。38年,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用全部身心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想,用爱和知识托起了瑶山孩子心中的梦。
来源:广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