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村民理事会长推动移风易俗 建成乡风文明标杆村(图)

发布时间:2018-07-05 21:4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6月 | 查看:1273次

人物故事:

  王寒,男,1975年1月21日出生,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百家村人。

  “王家子孙做人,都要像‘王’字一样,端端正正、不歪不斜”“宁可缺钱,不可缺德;宁可无财无势,不可无情无义”……每年大年初一,王家村内气氛既庄重又热烈。在村民理事会的组织下,27户102名村民聚集祖训展板前,进行一年一次的重温祖训家教,诵读村民准则,警醒子孙时刻牢记祖训村规、传承良好家风。

  近年来,这个只有27户人家的小村庄围绕乡风文明做足“功课”,成为“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标杆村。吸引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村庄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该村村民理事会负责人的默默付出,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好人”王寒,在他的带领和倡导下,“好客王家”成为了横峰乡风文明一张响亮的名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移出文明新风尚

  土葬,是农村千百年来的丧葬陋习,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修坟墓,又悄然成了农村一种“时髦”。早在2006年,王寒与几位村民就认识到一座座坟墓立于田间地头,既不美观,又浪费土地资源,影响村庄发展。他开始提议筹划修建简易公墓,几位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和他一起分头到村里家家户户去做工作,在村里召开“吹风”会议,讲修建公墓的好处。

  “万事开头难”,经过一年的筹划,2007年,村民一致同意在村子东面选了块地,自筹资金4万余元,兴建起600平方米的公墓园,取名“千古园”,并动员村民形成规约,推行火葬。然而,受好面子、图虚名等传统观念影响,谁也不愿意把亲人火化安葬到公墓去。为了这件事,王寒不知道动了多少嘴皮子,跑了多少夜路,村民们愣是没一个吭声的。就在那年,王寒60岁的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8个月后不幸去世。在悲痛之余,王寒想:“只有自己带头,才能把这件事推动下去”,他的想法一提出,便遭到了姐妹的一致反对:母亲是农村户口,家里又不是没有地,为什么要葬到公墓去?任凭王寒怎么说,她们就是不同意。这时,身为党员的父亲站到了王寒一边:“我们这么做,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我想你们的母亲不会怪你们的”。最终把母亲实行了火化安葬到公墓,这件事对村民触动很大,也深受感动,至此以后都纷纷把亲人安葬到公墓中。

  2015年,为有效推进秀美乡村创建,王寒又带带领王家村民率先跨出了坚实一步,将“千古园”迁址,新建“五福山公墓”,并将22座祖坟全部迁到公墓园,平掉无主墓40余座。新公墓只竖墓碑,不留坟头,清明节实行文明祭扫,园内无一起烧纸钱、燃放爆竹现象。

  在王寒引导下,王家村还成立红白事理事会,为村民操办事宜提供全程免费服务,有力遏制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巧立名目、借机敛财的不正之风,让村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真正享受到了省心、省事、省钱、省力。

  王寒说:“以往碍于面子,好多村民借钱办事、借钱上礼,现在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统一了标准,让大多经济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户可承受,再也不用攀比了。”

  导出文明和谐乡风

  “欢迎来到好客王家村晚现场”,自2011年开始每年大年初二一台独具乡村特色的晚会在好客王家广场上演,远近村庄的村民都会慕名而来观看晚会,这一天,好客王家可谓是万人空巷。作为这台村晚的导演和编剧,王寒倾注了大量心血,晚会开始前半个多月是他就开始忙碌,趁着学校放寒假,他白天要挑演员、策划晚会,晚上还要加班写剧本,一刻也不得停歇。晚会开始的那天,他还把妻子开婚庆公司的设备拉来,免费为晚会提供音响、灯光等演出设备。这样的忙碌和奉献,让家人产生了质疑,妻子甚至责问他,是不是傻。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妻子的责问,他说:“村里的事总得有人去牵头,一台村晚,不仅能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凝聚全村人的心,认为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办、去导演”。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和妻子从反对到理解,到现在默默地支持。

  王寒不仅导演晚会,还发挥特长免费为孩子进行快板培训。作为兴安学校的一名教师,出于热爱,他曾自费到河北学习快板。“十九大、传福音,中国的乡村要振兴”一首首王寒原创的快板书,不仅节奏欢快,又传递了正能量。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王寒定期在王家为小孩培训快板,已经培训出几百名学生。他说:“快板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奏欢快,操作起来也较简单,能让小孩子收获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每逢节假日,王寒还担起了好客王家及全乡的义务讲解员,宣传横峰秀美乡村建设成果,最多的一天接待了十几批游客。因为他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熟悉村庄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讲解都很用心用情,有好几次来参观的游客因为他讲的好,硬要给他讲解费,都被他一口拒绝了。还有余江县的一个村来过三次好客王家,都点名要王寒讲解。每次无论多忙多辛苦,只要有需要,王寒从不推脱。往返油费从来也未向村里提出过报销。“能够通过我让更多的人知道好客王家、了解好客王家,我觉得很开心”。

  托起村庄振兴梦

  “文明接待进村人员,让进过王家村的人都觉得好客王家真好客。”2016年,王家重新修订《治村规约》,把“好客”写入规约。村规也从最初的手抄版变成了印刷版,还浓缩成72个字写在进村的白墙上。

  王家变成“好客王家”,归功于王寒。他发现,外甥女每次来王家总是赖着不肯走,“王家村小并无资源优势,唯有30年良好村风打动人,不如就此打造‘旅游村’?”

  对这个“灵光一现”,2015年10月3日的王家村党小组会议记录道:“王家要发展必须改变思路,经党小组讨论,由王寒负责少儿成长教育基地蓝图规划设想。”3天后的村民会议记录本上记录:“决议成立基地筹建理事会。”2017年1月15日又记录“讨论成立好客王家发展有限公司……”

  王寒要把王家打造成一个旅游村想法,起初,也有人就质疑他的思路,认为王家村小,又没有发展的空间,以为他在开玩笑,但他就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思考再三后,他决定先把自己的学生请来王家游玩,开展农家乐和一些小游戏,至于游玩费用,最早开始先只让家长自费车费,其他的钱他来垫,在第一批学生游玩后,反馈回来的情况很好,很多家长表示下次还想再去,也为王寒提出了很多建议,认为可以再加一些游玩项目,费用也可以适当增加,就这样,第二批就邀请了其他学生到王家游玩,费用也从开始的垫付到持平。开门迎客的王家不仅迎来了孩子还带来了大人,农耕体验、夏令营、亲子游等全面开花,2017年头一年运营收入就达到100万元。游玩项目也从当时简单的农家乐、小游戏,发展到现在的亲子游、团队聚会、室外拓展、夏令营、真人CS等众多项目。

  村里的经济发展了,“福利”也提高了,王家人的自豪感越来越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双份养老金,喝喜酒不用送礼金,村里的妇女每年可以免费国内游一次,开心的笑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脸上,小小的王家村成为无论身在何方的王家人乡情永牵之地。

  “只有每个人都为村里的建设想办法,动脑筋,王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下一步我还会跟我们的团队一起做出更多更有益于村里发展的事情”,王寒说道。

来源:江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