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璇:聋人女博士放弃高薪投身特殊教育事业 用爱呵护聋人学生(图)

发布时间:2018-07-03 21: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9-24 | 查看:2787次

人物故事:

  郑璇,女,汉族,34岁,中共党员,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郑璇凭借勤奋考入复旦大学,成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聋人博士,毕业后放弃沿海高薪工作机会,投身西部地区聋人高等教育事业。   

  成长经历坎坷曲折,弃高薪立志投身特殊教育事业

  郑璇的人生成长经历充满坎坷和曲折。2岁时,由于一次意外的医疗事故造成双耳失聪,听力损失达左耳95dB,右耳110dB。经过三年多艰苦训练,她依靠助听器和读唇,奇迹般地学会了与正常人交流。一路走来,她依靠双眼“看课”和课外自主学习,付出了百倍于常人的艰辛,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后,于2009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后,她放弃了上海、深圳等地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来到西部重庆,投身西部唯一的聋人高等教育办学点——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从此开启了三尺讲台“唇耕手耘”的特教生涯。

  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用崇高党性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郑璇在学校工作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当她第一次上课,走上讲台用娴熟的手语做自我介绍时,聋人大学生的眼睛都刷地一下亮了起来。从这位聋人博士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为了不辜负学生们的这份信任,为了把孩子们教好,她常常备课到深夜,为一个手语动作、一个交流眼神、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一个简单的生词、一句教材里的定义,都得一再重复、举例讲解,往往要用手比划上几十遍、上百遍,不仅得熟悉他们的身心特点,掌握教学技巧,还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耐心。

  作为一名母亲,2013年底临盆在即,她仍挺着大肚子天天跑学校上课和指导学生论文,剖腹产手术后仅二十天就在家中召开研究生小组会,一边抱孩子一边讲课,大家都说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学生的进步是对郑璇最好的回报。一位来自大西北的聋生语文基础较差,平时在家不爱与父母笔谈沟通,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在郑璇的引导下,他进大学仅一年就有了长足进步,家长激动地发来短信称:“孩子自上了重师后,发短信语句流畅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大,心里想什么基本能写或用短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与郑老师的正确教导是分不开的。”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春风化雨大爱无声,用淳朴师德教育感化每一位学生

  郑璇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她本是专业教师,却长期坚持担任三个聋人大学生班级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心理疏导,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定期开展聋生思想教育交流会、走访学生宿舍及教室、联系聋生家长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聋生出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教育引导帮助聋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军训时,她天天陪在学生身边,为他们翻译教官的指令;中秋佳节,她自己掏钱为留守学校的贫困生送去月饼,举办茶话会;大年三十,她把失去父母双亲的聋生接到家中吃年饭,共看春晚;学生深夜突发急病,她亲自护送到医院挂急诊并垫付医药费;每周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组织手语角活动,编排舞蹈与手语歌;课间休息时,食堂吃饭时,校园里漫步时……时常可以看到她与同学们手语交谈的场面,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姐姐”。2011年,一位聋生由于生活习惯和同宿舍的听人同学不一致而引发矛盾,半夜给郑璇发来长达四五百字的手机短信诉苦,郑璇顾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学生宿舍走访协调,与家长沟通,最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4年,有一位听障女生和健全学生一起随班就读,因不能适应教学环境和人际关系而表现出异常沮丧和消沉,郑璇及时发现后,马上找这个女生谈心,主动与辅导员和授课老师联系,说明情况寻求共同帮助……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涌现出了优秀聋人教师雷鸣、在全系率先通过计算机三级考试的王金鑫、第一个拿到普通话和英语四级证书的聋人大学生张翼、在《中国梦想秀》中大放光彩的手语主播刘霜霜、“脑瘫诗人”尹海涛等一大批励志聋生典型。同时她还在在健听大学生中组建了一支能干的手语翻译团队,为聋听两个群体的和谐共处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培养大批特殊教育事业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郑璇反复细读,认真领会文件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国家对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她悉心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在全国首创“三位”课程教学模式,即将“语文+手语+沟通技巧”进行融合式教学创新,搭建聋听之间的精准、便捷、畅通的高效沟通桥梁,为学生创设了自主、灵动、和谐的“特殊教育课堂生态”。

  作为硕士生导师,她在特殊教育专业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方向带领了8名研究生,独立承担了面向普通大学生的手语课和面向聋生的十余门专业课。此外,作为教育科学学院“聋教育”学科带头人之一,郑璇团结带领9名聋生授课教师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她的课堂常常坐着其他专业和兄弟院校慕名前来旁听的师生。著名特殊教育专家张宁生教授听了她的课后,激动地赞扬说:“这是我听过的一堂最棒的高校手语教学课!” 2014年,通过当届毕业生的不记名网评,郑璇被评为“重庆师范大学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

  在支持特殊教育学生就业方面,她跑遍重庆市各区县聋校和残疾人联合会,为学生联系和开拓实习渠道。一名聋生已成为富士康聋人员工管理岗位的业务骨干,另有多名聋生成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的能手。六年来,她培养的特殊教育毕业生有720余名,其中聋生一次就业率达58%,普通学生就业率达92%以上。

  严谨治学崇尚学术,为特殊教育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近十年来,郑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代表城市手势语料采集、信息标注和语料库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言接触对聋人手语发展演变的影响研究”等4个项目;主研“中国手语类标记与类标记谓语研究”等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主研“《特殊教育学》双语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市级项目4项;在《中国特殊教育》、《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中国手语入门——看我们的语言》、《聋人手语基础教程》三本专著和多本译著;许多研究成果填补了目前国内聋人手语语言领域的空白,在手语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治学态度严谨,独立研究能力强,工作两年即被评聘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次赴挪威、台湾、香港等地访问讲学。学术界同行评价郑璇:“开创了中国聋人进入大学任教并获副教授职称和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先河”。

  热心残障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召身边人

  郑璇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残障人公益实践,常年为残疾人事业奔走奉献。早在读研、读博期间,她就多次到武汉市第一聋校和第二聋校、武汉市艺萌听力康复中心、武汉言语障碍矫治学校、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等单位实习调研,先后担任湖北省聋协机关报《荆楚聋人》编辑、聋人在线论坛总版主、复旦大学手语社义务教员、湖北及上海残疾人艺术团舞蹈演员。近十五年来,郑璇调查走访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内蒙、港澳台等二十多个省市区的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人机构,做报告近百场,受益人次数以万计,受业界高度好评。

  来源:重庆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