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3 15:22 | 来源:新京报 2018年07月03日 第A04 | 查看:1596次
国际纵横
尽管外界并不看好此次会晤,但“特普会”毕竟是两国领导人的一次战略性沟通,仍存在寻求两国关系融冰的可能性。
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访问莫斯科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等高层会面后,美俄双方敲定两国领导人将在7月16日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峰会,这也是两人继去年G20汉堡峰会期间会晤、APEC岘港峰会“偶遇”后再度会面。
美俄需要一场实实在在的领导人会晤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俄双方领导人都对改善两国关系有着较高期待。特朗普一直公开表示应重启对俄关系,甚至在推特上曾表示愿携手俄罗斯共同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议题。而改善对美关系,则是普京总统交给俄罗斯外交部的最重要任务。
然而,事与愿违,美俄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矛盾越来越多,“外交战”“制裁战”屡见不鲜。在这一情况下,美俄之间确实需要一场实实在在的领导人会晤。尽管过去近一年半特朗普与普京已举行两次会晤,但都是利用多边场合匆匆相聚,谈得不够深入也不够透彻。
根据白宫声明,特朗普和普京将讨论美俄双边关系和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议题。战略稳定问题或将是会谈主题之一,该问题涉及美俄的核均势和核裁军。现行的《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于2021年到期,双方有权将其延长5年。然而,虽然俄方多次表达了延期意愿,但十分重视发展核力量的特朗普政府对此并不“感冒”。
事实上,由于俄罗斯和美国经贸联系薄弱,而且在美国能源产业复兴大背景下竞争可能上升,同时双方在东欧和中东的地缘矛盾难解,所以,双方在多数问题上缺乏共同利益,几乎没有合作空间。
美俄关系受多重因素掣肘
短期看,会晤的成果以及美俄关系能否转圜仍然受制于一系列新老因素。
一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仍然不利于两国关系改善。当前,“通俄门”调查仍在持续进行,尽管调门有所降低,但对特朗普而言仍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政治炸弹”。中期选举一旦有一院或两院被民主党“翻盘”,“通俄门”调查对特朗普而言将更加麻烦。更何况,美国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的“反俄”“仇俄”情绪极其强烈,“特普会”若处理不好会成为这些媒体继续攻击特朗普执政地位的抓手,客观上反而让会晤对美俄关系起到“反作用”。
二是美俄之间缺乏战略互信。2017年底以来,特朗普政府接连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等官方报告继续将俄罗斯定位为“修正主义国家”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这样的叙述方式只会加剧两国间的战略不信任。
三是美俄之间的地缘博弈升温。随着叙利亚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等,美俄此前因反恐而出现的地区有限合作局面或将被大国地缘博弈所取代。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认为当前的国家安全挑战已从“反恐”转向“大国竞争”,美俄地缘政治博弈在这一大判断下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此外,欧洲这一“第三方因素”将一定程度上制衡美俄关系发展。欧洲对美俄宣布在特朗普访欧之行后举行领导人会晤深表忧虑。对于欧洲而言,美俄过度对抗或接近都不符合欧洲利益。特朗普执政之初,由于担心美国“越顶”欧洲与俄罗斯快速缓和、“出卖”欧洲利益,欧洲不断喊话特朗普,要求其对俄强硬并在北约集体防务上承担应尽责任。近日,欧盟赶在“特普会”前宣布对俄制裁再延长半年,时间点值得玩味。
美俄关系会好起来吗
长期看,美俄关系难有实质性转圜,更不会出现所谓的地缘政治“大交易”,主要因为美俄战略目标存在根本矛盾。苏联解体后,美俄曾有过短暂“蜜月期”,但两国关系还是在互相埋怨中走向晦暗。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将俄罗斯变成一个中等欧洲国家,融入西方体系,或将俄纳入美欧的战略轨道、不对西方构成威胁。而俄罗斯则谋求大国复兴,成为世界的“独立一极”。
双方所思所想南辕北辙,导致美俄关系在“重启”和“重启失败”的循环中螺旋下降。在可预见的未来,若这种根本性矛盾无法解决,美俄关系就不会有质变。
不过,由于当前美俄关系已经落入“差无可差”的境地,相信两国都对这次领导人会晤有着务实的期待。“特普会”毕竟是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一次战略性沟通,仍然存在“以点带面”寻求两国关系逐渐融冰的可能性,也能够对未来的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一些战略性思路和引领。
□孙成昊/陈宇(学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