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2 23: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9-22 | 查看:2775次
人物故事:
何冰,男,汉族,生于1957年1月,青川县康复医院一名普通职工。他守候在大山深处,与麻风病人相伴,只为病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一些。
自上世纪70年代到青川县康复村(外界称麻风村)工作,精心照料那里的麻风病人,与他们朝夕相处、不离不弃,迄今已近40年。“天天与癞子在一起,离他远点!”多年来,面对别人的非议与讽刺,他痛苦过,彷徨过,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继承父亲的遗愿
青川康复村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位于沙洲、姚渡和营盘“三乡交界”处,被四周高山围绕其中。要进入麻风村,需要通过一段长达13公里的盘山公路,公路在曲折险峻的高山腰上凿出来的,显得异常危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众多麻风病患者都被安排在这里集中治疗和供养,何冰的父亲受组织安排和300多名患者成为第一代“拓荒人”,3600多亩山林是他们共同的家园。孩提时的何冰每天都会跑到这里玩耍,整个童年几乎都是在这里渡过的。他就跟着父亲在6个病区转,为病人们寻医问药,送衣送粮。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地让他和这个群体产生了特殊的感情。“长大后,我要跟父亲一起照顾这些叔叔、嬢嬢。”谁也未曾想到,何冰的一句童言就像一粒种子在这片山林中深深地发了芽扎了根。
1976年,何冰中学毕业,未满18岁的他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康复村,成为这里一名普通职工,跟父亲一样年复一年地为数百个病人忙碌着。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何冰的父亲在为病人采购生活物资途中不幸遇难身亡。这对何冰来说一个极大的打击,一边是家人的埋怨,一边是父亲生前的教诲,还有村里老人们那慈祥的目光,何冰毅然决定,要继续父亲未完成的遗愿,把根扎在村里。
离开他们就不习惯
当时的康复村生活艰苦,条件简陋,工作单调,让很多人产生了外调的想法,几十年来,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年年都是新面孔,但何冰依旧坚守在村里,默默地为病人们做着“后勤部长”,为了病人们生活的改善而努力着。
解决康复村用电问题。为了改变村里煤油灯照明的日子,何冰和他的同事们可谓搅尽了脑汁。先后多次到县城找相关部门反映,但最终因施工难度太大而被搁置。进入新世纪后,电灯照明已经很普及的时侯,村里依旧是“星星点灯”。为了把电引进大山,他再次找相关部门协调,他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供电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决定克服一切困难,让村里的老人们用上电。为了减少成本,何冰组织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当义工,将变压器和26根线杆从十多里外的白龙江边一步一步搬运到了村里,把电线拉进家家户户,当电灯把村里照亮的那一刻,村里人太兴奋了,他们高兴的在电灯下坐到很晚,而何冰和他的义工队则疲惫的和衣而睡。
饮水问题也是困扰村里人的一大难题。从建村开始,村里人吃水只有跑几公里山路,翻两个山头到河谷里去挑水,一个来回就是大半天。何冰经常和病人们结伴而行,他最能体会到那种艰辛。为了解决吃水的问题,他多次到村子周围考察地型,并请来水务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勘测,最终决定实施“红层打井”战略,将山泉水引到了村里,通到家家户户灶前。
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何冰依旧忙碌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拓荒人”渐渐地变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加上身体残疾,生活自理越来越困难,取暖、看病等实际问题随之而来。他为病人争取更多的利益,让他们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救助体制的红利。村里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每月可领取数百元的补助,把病人们纳入县上十大救助范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病人的开支。
曹桂英老人是村里的“元老”了,身旁无家眷,老家也举目无亲,1989年,由于病情恶化,她早早就去世了。何冰花了两天时间,为他购买了香蜡纸钱和鞭炮等,并带人上山砍柴,按照相关规定把她抬到集中安葬点实行“火葬”,整个入葬仪式都是他在一手操办,虽然简单,但处处彰显出对逝者的尊重。
何冰的妻子常年患病,孩子上学,处处需要花钱。为了给妻子看病,供孩子读书,他已经举债10多万,连家里的房子都卖了,一家人则挤在一间仓库里生活。出于何冰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曾考虑把他调到县城,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只有一个理由:“离开他们(村里的老人),我不习惯。”
做得都是些“小”事情
“5.12”地震发生时,何冰正在乔庄办事,亲眼看到了周围的建筑倾刻间垮塌,当时的情景惨不忍睹。他第一反映就是马上赶回村里,因为那里有很多活动不便的老人。当他流泪告别妻子说“我去去就回。”说完推开妻子,疾驰而去。回村途中,余震频频不断,连续步行8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麻风病人唐继松不幸遇难,病人全部惊慌失措,他及时疏散群众到安全地带,一边组织工作人员对逝者进行安葬,一边对老人们进行心理安慰。叮嘱完大家,他转身又消失在了大山深处,去准备这些生活物资。接下来的日子,他还全力投入灾后恢复重建中,选择安置点,修房,解决病人急需的用水用电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把相关救灾物资及时送到病人手中。
“其实我真的也没做什么。”这是何冰对记者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在何冰的坚持和努力下,麻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路直通村口,病人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住上了第三代新房,电视、DVD、卡拉OK一应俱全。经常还有人开车来卖杂货,病人们不出村即可买到所需的生活物资。没事时,大家坐在院坝里打麻将,下象棋,……看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何冰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