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青:乡村电影放映员34年坚守乡村文化建设(图)

发布时间:2018-07-02 20: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2月 | 查看:2834次



人物故事:

  陈小青,男,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

  龙塘、富滩、青原。34年坚守、1万余场电影、近300万观影人次。一台台放映机、一张张影片、一条条村道、一场场电影。从胶片放映到数字放映,从肩挑手扛到骑着三轮摩托车载着设备下乡,从缕缕青丝到两鬓斑白。犹如星星之火,“老陈”大半辈子的坚守让乡村文化在青原的红土地、古村落、绿森林间,燎原。

  尝鲜

  1983年,富滩公社龙塘大队18岁的陈小青高中毕业。经过组织考核、推选,他被选录公社电影队,成为了当时富滩公社的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大部分地方没有通电,村民们没有其他过多的娱乐活动,看电影在当时便极受欢迎。

  对于自己放映的第一场电影,回想起来,老陈依旧记忆犹新。

  “第一场电影就是在我自己村上放的,当时队里刚买来16mm胶片放映机,影片的名称叫做《孔雀公主》和《白莲花》。”他一边回忆着当时的场景,一边嘴角带着微微笑意。“当时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看了,村里人带着小板凳坐着,邻村的就盘着腿席地而坐。2部电影放了3个多小时,1千多人的场面听不到半点杂音。电影放完了,观众都迟迟不肯离去。”

  放电影引来万人空巷,无论去哪放电影总是被前呼后拥,这样的“待遇”让农村电影放映在老陈的心中扎下了根。无论多远的路、无论路面多泥泞、无论刮风下雨亦是严寒酷署,老陈都没有停歇。而尽管花了2年才买来一辆几十元的二手自行车也让老陈颇为欣喜,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放电影的交通时间。

  1986年冬天,老陈从家中骑着自行车载着放映机等设备来到施家边村放电影,已是傍晚18时30分,放了两部电影后,已经深夜22时了。当时又恰逢富滩宋溪有村民办喜宴,邀了电影队来放电影庆贺。赶到宋溪时,已是第二日凌晨,可是村民们个个整整齐齐坐在板凳上,看到老陈来了高兴地手舞足蹈,丝毫没有睡意。待两场电影放映结束,已是黎明4点多了。

  老陈说:“当时真是熬了一宿。可是看着回家的路越走越亮,想着老表们熬夜等着看电影,看着乡村放映如此受欢迎,打心眼,高兴!”

  从1983年至1992年,老陈在有吃有住有工资的待遇下度过了乡村电影放映近10年的辉煌期。

  苦守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到九十年代,电视机、音像制品等电子设备迅速崛起,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绝大多数乡村通上了电,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有了更多选择。自1993年伊始,电影业便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绝大部分乡镇电影队在这个时期瘫痪了、解散了,很多老放映员们趟着外出务工的浪潮,纷纷南下另谋高就。

  当时,很多人都劝老陈:“放电影没前途啦,还不如到广东去打工挣钱快呢。”每逢乡亲们好言相劝,老陈总是害羞地笑着应和道:“是啊,是啊。”可是,一转身,老陈便又埋头去倒腾他那台已有十余年“工龄”的放映机和那一卷卷胶片了。

  在那个电影放映被边缘化了的年代,老陈又恰逢孩子出生,一家老小都要靠着他养活。不放电影,另谋出路,老陈的生活也许会过得轻松些,但一想到以后再也不能看着大家认真地看着自己放的电影了,老陈的鼻子就总是一阵酸楚。

  “不能离开,作为一名党员,跋山涉水放电影,坚守乡村文化,是我的使命!”

  为了让电影队维持下来,老陈在务农养家的同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一次不行就跑两次,两次不行就跑三次,靠着这股韧劲,当时的富滩政府终究是被老陈的执着而打动。在1995年至1999年的五年间,号召全镇每人只需交2斤稻谷就可全年看上12场电影,此举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当时的电台、报纸还纷纷报道了这项有利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活动。而在此之前,老陈为了维持电影队,还在镇上开了一个杂货店来补贴家用。

  到世纪之交,整个社会大环境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里村民交稻谷看电影也已成为历史,老陈的电影之路更是雪上加霜。

  可是,老陈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尤其是对于电影放映的热爱和坚守。没有业务,他就去跑业务,山高路远于他而言不是阻扰而是希望。靠着他挨个村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富滩还有电影放映队。2000年至2004年,老陈靠着自己跑来的节庆电影、爱国主义电影和少量村集体电影的放映熬过了乡村电影的寒冬。

  云开

  2005年吉安和赣州成为当时江西省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试点城市,乡村公益电影开始在我市铺开,乡村电影放映迎来新的曙光。

  老陈总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照,让农村电影有了新盼头。从胶片电影过渡到数字电影,给了我们电影人更多的自信和希望。2014年开始,区政府对我们老电影放映员还有退休生活补助,等我60岁开始,每个月就能领上460元了。”

  在青原区文广新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老陈带领的5个放映队每年都要入村送公益电影1660多场。他们常年来回在全区106个行政村和80余所乡村中小学校放电影,深受广大农民的好评。

  7月11日,在他历经10余年才建起的三层新房里,在那层只刮了白灰、并不准备铺地砖的三楼,老陈拿出了他的宝贝——曾经那台16mm胶片放映机。

  “还能放吗?”记者问道。“能。”话音刚落,只见老陈就开始捣鼓着,发现机器还能正常运作,老陈可带劲地说:“来,我来给你放一个。”老陈自顾自地放着老电影,伴着片夹缓缓转动,记者在他汗流浃背的身后忆起了他前阵子诉说过的岁月。

  2005年,老陈在去富田镇花岩村新石坑村小组的路上,骑着摩托车带着这台胶片放映机和其他放映设备,路面尽是泥巴,尤其是拖拉机驶过后留下的道道深深褶痕。摩托车深陷泥泞发动不了,他只得使出吃奶的劲儿推着车走。2011年,老陈在富田镇水口村放完电影的回家途中,在青东公路杨渡村段摩托车车胎突然爆裂,而此时已过深夜23时。炎炎夏日,路边各种蚊虫扎堆,无法入睡,老陈就那样硬生生地数着星星熬到天亮。

  2012年,老陈在去东固畲族乡龙家塘村的盘山公路上,在海拔上千米的陡坡处,三轮摩托车发动机突然熄火。瑟瑟秋风吹得悲凉,他的全身冒着冷汗,因为只要一松脚,后果便不堪设想。老陈只得拼命地刹住车,将这个动作保持了10多分钟,终于等来了附近骑摩托车上山的村民。许久,他发现记者陷入了沉思,便笑道:“你一定在想,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我还要坚持下来。因为去乡村放电影,就是我的命,它早已融进我的血液里。”感恩“在布满霉斑的老墙上,升起了一块白色幕布,对于一个村庄来说,那就是天堂。”这是江西省作协驻会副主席、调研员江子眼中的乡村电影。而老陈,就是那一个个村庄天堂的筑梦人。

  自2005年10月公益电影走进吉安,老陈便成了青原全区106个行政村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他做事认真、踏实、执着,很敬业。很多时候大家都劝他可以直接把幕布挂在墙上,可是他为了观影效果,就是要扛着那100多公斤重的幕布架子东奔西走。青原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吴绍元说:“他是我们区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至今还在坚持着乡村放映的老放映员。他的坚守,传播了科教文卫知识,丰富了群众生活,活跃了文化气氛,增进了邻里和睦,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值得点赞。”每到深夜,回家的路便愈加悠长。而老陈对“放映梦”的坚守,却愈加历久弥坚。

来源:江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