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2 19: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2月 | 查看:1193次
人物故事:
对患有骨膜受损的高龄婆婆她端吃端喝,给她梳洗;对瘫痪的丈夫,她帮他洗脸洗脚,给他处理大小便,十九年不离不弃;对两个孩子她再苦再累供他们上学。结婚以来,她未从添置一件新衣服,家里没有一样电器,她仅凭两只手,在垃圾堆里捡拾破烂卖钱养家。孝顺媳妇,可敬妻子,大爱母亲-----朱小禅。
朱小婵,女,汉族,1969年5月生,高陵区姬家街道杨官寨村村民。
1996年她的丈夫冯钢牛因一场意外致使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在丈夫出事后,一直为丈夫跑这个事情,但飞来横祸,两年后的一天,也就是丈夫的官司审判的当天,公公骑自行车从车子上摔下来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2013年79岁的婆婆由于骨膜受损也瘫痪在床。19年来她靠捡破烂、给别人当小工、扫地等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从不言苦言累,默默的承受这一切,用她柔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孝顺媳妇,照顾婆婆无怨言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其实,好儿媳同样是婆婆的贴心小棉袄,朱小禅就是典范。她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让老人欣慰,让世人赞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朱小禅的婆婆现已79岁,因骨膜受损瘫痪后,老人便不能自由行走了,心情异常烦燥,总是长吁短叹,常常说:“想动动不了,还要拖累你们为我看病花钱,我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朱小禅听在耳里急在心里,这样下去还得了,为了减轻婆婆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朱小禅在家里经常与婆婆聊天谈心,白天不管多累,晚上也时不时与婆婆睡在一起说说话,为老人宽宽心。现在朱小禅每天都将婆婆扶进扶出,给婆婆洗脸洗澡、做饭喂饭、穿衣洗衣……每件事她都是亲力亲为。村里人常在老人家面前夸她有一个好儿媳,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老人家布满皱纹的脸就会露出骄傲、欣慰的笑容。
朱小禅的娘家人对她也是很支持,她的父亲隔三差五给她送些东西来,她家里有个哥哥,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她的母亲今年过年时候摔伤了,自己家里走不开,她没有照顾自己母亲一天,她心里非常难过,好在她家里哥哥嫂子帮忙照顾,娘家妈妈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了。嫂子、姐姐也经常给她衣服等生活物品予以资助,娘家人坚实的后盾,使她更坚强的走下去。
可敬妻子,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
1990年24岁的朱小禅带着美好的憧憬与冯钢牛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先后生了大女儿和小儿子,在同村人眼里朱小禅和丈夫两人辛勤劳作,勤俭持家,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充满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1996年冯刚牛因打工不慎从房上跌落,致使下半身瘫痪。当时他们的女儿刚3岁,儿子仅仅1岁(女儿93年,儿子95年)。朱小禅在丈夫出事后,自己一方面要照顾幼小的孩子,一方面还要为丈夫看病。当时她为丈夫腿上扎绷带,还要为其翻身,而她瘦弱的身体不足90斤,却要扶起将近130斤的丈夫。朱小禅望着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欲哭无泪,再看看卧床不起的丈夫,她感觉家里的一片天好像塌了下来。好多人劝她说:“你还年轻,你离家开始你新的生活,要不这个家会拖累你的。”还有人说:“你招个人再把你丈夫照顾了。”朱小禅听着别人的劝说,又望望这个失去自己可能坍塌的家,她最终鼓起勇气,对劝说自己的人表示:“这个家离不开她,就是再苦再累她也要咬牙挺住,她要像个男人一样扛起这个家。”
丈夫常年在硬板床上躺着,稍微一碰身体就烂了,身上溃烂,坐在轮椅上脚上的血就往外渗。一般人来到家里看到她丈夫这个情形,都会退后几步,但朱小禅习惯了,一照顾就是十八年,十八年里她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她不但把襁褓中的两个孩子带大,还自始至终的照顾着瘫痪在床的丈夫,每天给丈夫端吃端喝,洗漱擦身,处理大小便,还要宽慰丈夫,这一照顾就是十八年,由于丈夫常年卧床,下半身没有知觉,以至于她经常需要戴着手套用手帮助丈夫排便。为丈夫看病换药,医生上门一次就需要150元,为了节约开支,朱小禅也渐渐学会了自己为丈夫换药。
在这十八年里,她一人种地、养羊、在菜市场做保洁、在建筑垃圾里面捡铁钉、拾破烂,硬是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她在照顾好丈夫期盼孩子长大中默默坚守,坚守夫妻间浓浓化不开的真情。说起妻子朱小禅,丈夫冯刚牛总是眼含泪花,“如果不是她,这个家早就完了。”
大爱母亲,吃苦受累为儿女
母爱无私,大爱无疆。朱小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两孩子的学业,她从没向苦难低头。她的家里没有什么现代化的电器,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直到近两年,在家电下乡的政策支持下,才将黑白电视换成了彩色电视。家里做饭用的仍然是吸风灶,需要烧柴火。他们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吃肉,平时吃最便宜的蔬菜,十几年来她从没有买过一件衣服,现在身上穿的还是别人给的衣服,村里人见了她常打趣说:“你的衣服都有历史了!”
通过她的言传身教,女儿在十岁左右就帮她推着架子车捡破烂,八岁的儿子在家照顾父亲。女儿很懂事,总是给弟弟讲母亲的艰辛,姐弟俩都为母亲和家里着想,基本上不乱花钱,几年都不买衣服也不去外面玩。儿子小时候,家里有个什么事,她都要让儿子去喊邻里的叔叔帮忙,现在儿子长大了,也能自己为家里维修电路等等,为母亲分担了不少。
2003年左右,朱小禅每天打工的工钱在18元—20元,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去找妈妈,帮妈妈在工地上拾垃圾。她打工回来路上还要捡些硬柴回家烧火做饭。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夏天放学回家,很热,孩子就在家光着脚站在水泥地上做饭,饭后还要去放羊,回家时还要再拾上一筐草。
一年多前,她还在做小工,在农村谁家盖房子,她递个砖什么的,现在每当她站在高处,她都头晕害怕。现在她不做小工了,村干部为她找了份新工作,在杨官寨村服装城打扫卫生,每月收入1500元,离家较近,更方便照顾家人,由于服装城是六点下班,她要在下班后扫地,避免将商户摆在外面的衣服弄脏,还要刷洗厕所,有时候要忙到晚上11点,她太困了,蹲在厕所都会打盹。女儿现在放假帮她打扫卫生,还和妈妈开玩笑说:“妈,你哪儿找这么好的娃去?”女儿还经常给弟弟说:““让咱妈别扫地了,多睡会儿,咱俩去扫。”
虽然家里过的艰辛,她自己吃苦受累,可她从没苦过孩子,竭尽全力让孩子读书,为他们买各类书籍,让他们尽可能的和别的孩子一样,在朱小禅的鼓励下,她的女儿已从西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女儿现在想的的就是尽快有份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和母亲一起照顾好这个家。儿子现就读高三,今年高考,朱小禅说:“只要娃能上我就能供,而且政府也给咱办着低保,娃上学政府也给咱补助钱,一眨眼,苦日子就过去了。”她一直很乐观。
18年来,朱小禅对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悉心呵护,孝老爱亲,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人间真情!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