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9 12: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0月 | 查看:1414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崔占山,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东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事迹概述:
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道独特的目光,它始终盯在城市中正在流浪、需要救助的“特定人群”身上,及时给予救助。这样的一条路,现年45岁的崔占山已走过了整整七年。他先后荣获东营市“慈善工作先进个人”“十佳社会救助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5年所在救助站被民政部评定为“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
正文:
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合影照”中,崔占山的那成百上千张与流浪乞讨人员、智障患者的照片大概最能引发联想、最能令人动容。每当翻看审视这些照片,崔占山有欣慰、有记忆、有挂念,也有涩涩的酸楚。每一次为流浪人找到回家的路,就像是在“破案”。前几年为了帮助智障患者韩冬冬回家的坎坷让崔占山记忆犹新。
当时,被东营区史口镇派出所送到东营市救助站的韩冬冬看起来有些清瘦,不能流利说话,只能发出“啊”“呀”的声音,走路也不稳当,两条腿岔开向前迈,经常咧着嘴笑。由于在外流浪了一段时间,头发很长。面对大家的询问,他非常不配合,脾气一暴躁就开始摔东西,送来的第二天下午还跑了出去。崔占山又带着工作人员找回冬冬。
为了查找他的身份,大家先后查询十几个省、市相关部门和救助网站,都无法确定其身份信息。“最后只能先把他收留下来,再慢慢地跟他接触寻找线索。”崔占山说,在后来相处的日子里,大家发现冬冬真是个能吃的孩子。由于他不能拿筷子夹菜,喝汤也成问题,所以只能给他买包子、火腿肠之类的食品。“饿了他就跑到护理员面前,敲敲自己的肚子,每顿都吃两个馒头,而且还一直嚷嚷着要吃肉。”
熟悉环境后,冬冬与大家的沟通也更加方便。在救助站待了一个月后,崔占山考虑把冬冬带出去,看看他是否认识回家的路,说不定就能找到家。于是,崔占山和工作人员带着冬冬从西城跑到东城,从东营区转到垦利区,按照冬冬指引的方向,在城区及附近转了3天,依旧没有头绪。
面对大家重复的追问“家在哪里、姓什么、家里还有谁……”冬冬就会烦躁不安,不理睬人了。但是,崔占山发现只要给他做选择题,冬冬非常配合。问他“是济宁的吗”、“是滨州的吗”,把山东的每个市名都问一遍,结果也没头绪,无意中问到“沾化”时,冬冬却神奇地点头了,这让大家喜出望外,犹如中了彩票一般。
可是当大家想知道冬冬是沾化哪个村子的时候却犯难了。因为,冬冬怎么也表达不出来。崔占山便想到用手势启发他。在多次耐心的交流中,冬冬用手反复做“打”和“磨”的动作。莫非是“打磨”村?崔占山上网搜索,发现滨州市沾化区有个“打磨李”村。于是,他想方设法联系到该村党支部书记,终于确认韩冬冬正是这个村的走失人员,他的家人已找寻数月未果。
接到冬冬家人的电话,说当天马上来接他。46天的费尽周折,救助站终于要把冬冬送回家了。一直坐在室外的冬冬终于盼来了妈妈和姐姐。“对!这就是我弟弟!太谢谢你们了!”看见弟弟健健康康冲自己笑,冬冬的姐姐激动地掩面哭泣。冬冬的母亲也是泪流满面:“真是太感谢你们,也不知孩子怎么跑得这么远,我们在家里都找疯了,都以为他不会回来了,没想到接到了你们的电话,真是太谢谢了。”
看到这离散100多天的一家人重新拥抱在一起,崔占山不禁眼角湿润,幸福地笑了。近年来,崔占山所在救助站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4600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近100人次,痴呆傻243人次,精神疾病患者284人次,为受助对象提供通讯联系3000余次,购买车票资助返乡3600人次;护送残疾、智障、精神病流浪人员返乡300余人次;提供医疗救治387人次。共行程50万余公里,发放棉衣棉被、食品等物品24000余件。
大家说,崔占山既是东营市救助管理站的指挥员,更是战斗员。他以苦为荣,以站为业,勤勉敬业在救助工作第一线,以大爱之心诠释了以人为本、无私关爱的社会主义人道精神。
来源:山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