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宝:民营企业家造福乡邻 扶贫助困带领村民致富

发布时间:2018-06-28 20: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1月 | 查看:2479次

人物故事:

  杨义宝,1965年1月出生,中专文化,卢龙县石门镇东阚各庄村人,秦皇岛益通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长年致力于公益事业,荣获卢龙县十佳助人为乐模范、秦皇岛市“光彩之星”、卢龙县希望工程20年杰出贡献奖、卢龙县“善立方”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

  “交些朋友种些地,帮人等于帮自己。”自从在母亲那里听到这句话,杨义宝就把它刻进脑海,这句话也成为他日后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准则。这句话很普通,不是豪言壮语,可要想把它变成人生信条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却绝非易事——杨义宝做到了。

  我身边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杨义宝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企业家,年轻时干过苦力、当过小贩、办过工厂……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收获了成功。在外闯荡的日子,母亲的话他却始终不曾忘记。他说,人不能光为自己,因为我身边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今不敬老,老来谁敬我?”逢年过节,杨义宝都会慰问村里的老人。在慰问过程中,他了解到村里有的老人无人照顾,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他向周边其他三个村的村干部作了深入了解,决定兴建一座“幸福堂”,为本村及周边三个村的孤寡老人提供一日三餐。说干就干,占地160平方米的“幸福堂”开始动工了。今年5月,“幸福堂”正式挂牌,33名孤寡老人在这里吃上了热乎乎的可口饭菜。如果说“幸福堂”解决了孤寡老人的吃饭问题,那么老年活动中心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是2012年杨义宝出资兴建的,每天村里不少老人都会聚到那里,打牌、下棋、聊天……他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十里八村,他是有名的热心肠。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出手相助,哪怕是素未谋面的人。2007年,他得知远在百里之外的桃林口村有一位名叫贾忠的小学老师,因为意外事故卧床不起,妻子、儿子、儿媳也相继伤残,一家人债台高筑,正上大学的女儿不得不休学回家照顾父母。杨义宝亲自上门送上5000元钱,力劝贾忠的女儿重返校园,资助她完成了学业。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十几年来,他资助的学生已经有100多人,连妻子也记不清,他到底花了家里多少钱。

  村里的老人、困难户,他会出手相助;素未谋面身处困境的人,他会出手相助,哪怕是曾经冒犯过他的人,他也会送上一份关怀。去年夏末秋初,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有人从益通公司的农田里掰了一袋玉米,掰玉米的是一个老年妇女,说家里十分困难,这些玉米是她的口粮。杨义宝没有处罚她,而是把她送回了家,到家后发现她家徒四壁,生活非常艰难,便差人买来米、面和油,又掏出二百元钱塞到她手里,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就看不得别人受苦——村里人这样说。

  谁都有个马高蹬短,帮一把也就过去了——杨义宝这样说。

  做公益是我的生活方式

  “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杨义宝的又一人生信条。在他看来,钱应该回馈给社会,用在最能释放正能量的地方。这些年来,他热心公益,捐资助教,修桥铺路,做公益成了他最钟爱的生活方式。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杨义宝十分好学。别看他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却凭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半工半读在秦皇岛上了两年技校,拿下了中专学历。他深知没知识没文化的苦,对教育事业便有了近乎偏执的关切。阚各庄小学原校长李振涛还记得,杨义宝第一次给学校捐款的情形。当时杨义宝拿出一万块钱,对他说:“先把教室修一修,再添点教学用具。这点钱肯定不够,我下次还回来,缺什么少什么跟我说。”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他挖到第一桶金后,回家给父母的养老钱。从那以后,他捐资助教的热情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大到空调、电脑、饮水设施,小到办公用品、体育用品,以及学生奖学金、师生参观学习等等,都在他的捐助范围。近年来,他仅捐助阚各庄小学的钱物就达到30万元。

  每次走过村南那条坑洼不平的路,杨义宝就觉得心里堵得慌。他找到阚各庄各村的村干部,组织重修阚各庄至武山的乡村公路。因为资金数额巨大,杨义宝个人出资120万元,又组织附近的厂矿企业进行捐款。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投资200多万元的水泥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路凝聚着他的心血,也寄托着他的希望。路修好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又成了他的“心病”。他觉得,即便自己的家再华丽、再漂亮,在垃圾成堆的村庄不是“鹤立鸡群”,而是对他社会责任感的无声“指责”。

  他把目光瞄向村东侧的两个大垃圾坑,决定先从那里入手,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他亲自监督,每天泡在工地,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效果,两个垃圾坑分别变成了小型娱乐广场和千米文化长廊。几年来,他累计投资700余万元,硬化了村里的全部街道,路灯、公厕、垃圾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组织了三人两台车,负责本村以及贾背口村、西阚各庄村、南阚各庄村的垃圾清运。

  这些年,杨义宝所做的事,群众都一一记在心里。80多岁的祖凤兰老人说:旧社会管杨义宝这样的人叫大善人,我们这儿有他这样的“大善人”,这是十里八村的造化啊!

  帮钱帮物更要帮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富了,群众的日子还没有达到他预想的富裕程度。他觉得,帮助大家富起来,这才是最恰当的助人方式,才是最大的善举。

  站在滦河边,看着缓缓流淌的滦河水和光秃秃的山峦,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他要开发这里的山山水水,要把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吸纳附近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带动周边的发展!

  他一向是个实干家,当一张集生态农业观光与科研、旅游于一体的蓝图放到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不禁为他的大手笔、大气魄深深震撼。13000亩荒山绿化,200吨鲜食甘薯冷库、核桃深加工、2000万只育肥羊、1000头肉牛养殖……在更多的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壮举!更不用说与农业生态观光游配套的牌楼、花园假山、河畔景观林、生态湖等项目了!当有些人还在置疑的时候,杨义宝已经带领他的团队——200名益通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益通员工们记得,去年夏天在山顶上栽植4000棵松树的时候,气温超过35度,杨义宝带着绿豆汤、西瓜上了山,和员工们一起干,休息的时候用他风趣的方言给工人讲故事,数个员工因为中暑脱水,为了尽早把树栽完,这些员工晚上输液白天仍然到山上干活,更加坚定了杨义宝把事业干好的决心。有员工问他,你已经这么有钱了,还上山干活,这是何苦?杨义宝风趣地说,我不是你们的领头羊吗!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个生态农业项目从规划蓝图上走下来,离他当初设定的“帮富”目标就近了一步,他的心就充实了很多!

  “致富”更要“智富”,送钱送物不如送知识送技术,杨义宝深知这一点。自从益通公司成立那天起,他就把培训作为公司稳步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他组织人员在光华学院、汇聚人才培训中心等机构进行培训,仅今年就有23名员工参加了培训。在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的同时,他还请人来村里授课,并派人考察学习小香猪、泰安红毛羊等养殖项目,每年仅培训费一项支出就达30多万元。

  他对村民说,人不但要有致富本领还得有先进思想,2014年村里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他组织村内30多名党员到井冈山学习,全部费用由他负责。有人问他,你这样心向党和人民,为啥不入党呢?杨义宝凝重地说:我离党员标准还差得远!我还得争取进步,80岁也要入党!

  一业突破百业兴。善举,还在杨义宝这里持续,但更多的人已经把目光转向了益通生态农业的发展。公司员工大多数是村里及附近的农民,有的家庭甚至小两口都在公司打工,年收入六七万元。在有了工资收入的同时,村民也掌握了相关技术。现在益通公司已经辐射周边近十个村庄,上千户农户从中受益。在杨义宝看来,这就是他当初启动益通生态农业项目的初衷。

  “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能真正帮助了他,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杨义宝的快乐看似简单,但对普通人来说,几十年一以贯之却几乎不可能。他把帮助他人作为一项事业,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交下朋友种下地,这个愿望实现了;帮人等于帮自己,在群众看来,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